2020-12-2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一場地方選舉來化解改革學運?

    泰國總理巴育政府,雖然是在2019年大選成為民選政府,但本質依然是2014年上台的軍政府。面對泰國學運越演越烈,除了三大訴求以外,更提出王室改革,巴育政府可以選擇採取鎮壓、強硬手段管制,或呼應民意進行民主化。但他卻選擇進行一場已經八年沒有改選的地方政府選舉的方案。這決策背後思考的因素是什麼?
    泰國地方政府有77個府,府下設縣、區、村。各府府尹(類似縣長)為公務員,是由內政部任命。目前曼谷市長(唯一直轄市)及巴達雅(府下的特別市)的市長是直選的,但這次地方選舉沒有開放這二市的選舉,否則曼谷市長可能就是重要指標。
    泰國這次地方選舉的76府,府級地方議會稱『地方行政管理議會』,採取議長和議員雙直選,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雖然是議長,但因為直選產生,比較像董事長,而行政官(府尹)為公務員由內政部任命,比較像執行長或總經理。
    泰國地方政治,大多數由地方型小黨(或派系)及家族所壟斷,小黨在泰國是永遠的執政黨,擁有極少席次,但都會加入聯合內閣分享位置,如果沒有掌握地方議會,小黨或家族的利益會萎縮。
    一場地方選舉能化解學運的訴求?或舒緩學運壓力?不會,但如果要攘外,需要安內,巴育政府此時舉行地方選舉,就是對小黨或家族釋出中央資源,來獲取小黨與地方家族對巴育政府的支持,鞏固既有掌握政治資源的群族。才有能力動員群眾對抗曼谷學運的民眾。讓中央到地方成為利益共同體,共同來抵擋學運的浪潮挑戰。
    巴育政府如果垮台,下一個政府上台,地方的小黨與家族依然還在。
    小黨泰自豪黨當選巴真府議長,女兒是現任教育副部長,姪兒是國會議員。
    小黨泰自豪黨當選巴真府議長,女兒是現任教育副部長,姪兒是國會議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