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從大學時期(或者更早一點?)開始,在聖誕前夕會準備卡片送給同學們,尤其在接觸到電腦繪圖之後,有時間的話我就會自己畫張圖,然後在A4格式裡排好一張可印成數份,彩印出來後裁切、貼上底紙,做成自己的卡片發送,如果趕不上耶誕節就做賀年卡,總之持續了好幾年,似乎也變成自己至少一年一圖的習慣。那時候似乎室友們也注意到我這樣的習慣,不過並沒有因為我這麼做,就讓大家都開始做一樣的事情(交換卡片),本來會送卡片的就是會送、不會的就是不會,果然人長大了就會有各自的主張與選擇,相處之間就是包容接納,還有好好做自己──我似乎逐漸地意識到了這個事實。
隨著畢業,大家離開學校、各奔東西,這樣「有規模地」分送耶誕卡的習慣似乎也顯得不那麼必要,加上結婚、生子育兒等等,我也沒有那麼多餘裕去做這些手工。所以前些年我也沉寂下來,也許會畫個賀圖、更多的是到文具店去挑選卡片;每次挑選時也是很認真地選擇自己也喜歡的圖樣,我會送給教會中一起服務的同工、比較有交情的姊妹弟兄,還有一些比較掛念的朋友/老師/親戚。
孩子長大了,女兒大約前兩年開始(七八歲左右),有一起跳舞或一起玩的朋友,在這個季節我們逛文具店,我就讓她選幾張卡片可以送給同學、老師、還有阿公阿嬤;她喜歡這樣的感覺,長輩們也很喜歡收到小可愛們的表示(即使塗鴉很簡單或寫字歪歪扭扭),所以在我家中會惦記耶誕卡習慣的人數就增加了,我多了小同伴(笑)。
今年,當我在十二月初去逛文具店時看到耶誕卡片已經開始陳列,我去逛了逛卻感覺有些不足,有些圖案感覺以前都看過,而且在價格上也變硬了些,如果想要送給教會、家人、老朋友....好像會是一筆開銷但又不夠有意思呢;於是我想了想,決定拉孩子們一起來做今年屬於我們家的祝福。
感謝這世代的高科技產品,以及便利的印刷術!我使用自己平常就在使用的iPad,搭配apple pencil跟繪圖的工具app「Procreate」,邀兩個孩子一人畫一個圖層,(圖層概念真的太棒太方便了!)女兒有想法畫聖誕樹、兒子沒想法就鼓勵他塗底色,然後我再來做修飾跟最後的排版,發稿送少量印刷,做成了屬於我們家的明信片,還在卡片上說明了每個人投入的部分,連沒有出手畫圖的爸爸也安插了個「無條件應援」的名號,哈哈。
我做的是背面空白(沒有印上收件地址欄的)明信片,所以沒有要寄送的,可以直接在整個背面寫內容,或者擔心內容外流者,可加上自購的信封再寄出去;要透過郵局寄出的卡面就自己劃條分隔線,照規矩在右欄寫上收件者的資料。
利用的是很經濟的合版印刷,印了七十張,但是怎麼算在成本上都遠省過購買現成的卡片,真的是很方便,而且收到的親友反應也很好,有我們家庭合作的誠意、手寫的溫度,在耶誕節這樣一個傳遞關愛的節日,能做這樣的互動,我真的覺得是很棒的,很感謝我們有能力可以這麼做。
當然,社交媒體確實便利,而且在某個角度上來說也非常環保(電子賀卡的問候也可以很個人化、很即時,而且不會堆積實體的物品讓搬家或整理變得愈發困難),時間與距離會自然地淘洗某些名單,對於沒能寄上實體卡片的親友,我也有利用電子檔版本來送上祝福,今年的數位版祝福訊息我也放上了同樣的主圖,這兩者是可以並行的,變化的是型態而不是心意,我相信親友們應該可以感受到我的誠意吧!
這個耶誕卡習慣,我想我會繼續下去,今年的經驗讓我覺得我們甚至可以讓這樣的行動成為一項家庭的傳統,也讓孩子們知道,在耶誕節不是只有被動等待禮物,我們也應該自己去做些甚麼:去回顧一年內與他人的互動,想想我們受到哪些人的照顧,予以致意感謝、或表達對他人的關心,讓自己先成為溫暖的起點,不求回報。
因為這是個愛與光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