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今天焦點─台灣人口的變化
    1958年 台灣人口在過去10年暴增300萬人,人口增加率世界第1,台灣省政府民政廰根據戶籍登記統計指出,截至1958年底台灣人口超過1千萬人,達1,003萬9,435人,人口密度增加為每平方公里440.57人,同樣居世界之冠,面臨日益沈重的人口壓力。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蔣夢麟,特別發表「讓我們面對日益迫切的台灣人口問題」,呼籲全民節育。
    台灣人口在大清帝國統治的212年期間,為預防台灣再出現大明帝國末期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東寧王朝,成為對抗大清帝國的「反清復明」根據地,實施極為嚴格的海禁,禁止中國大陸人民移民台灣,大清帝國統治末期,海禁日漸鬆散,中國大陸福建和廣東沿海居民大量偷渡到台灣,出現第1波人口高速成長期。
    大清帝國於1895年依照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做為殖民地,人口粗估約255萬人,日本殖民統治10年後完成第1次國勢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總人口為305萬5,461人,在隨後殖民統治台灣40年期間,台灣人口呈現溫和成長趨勢,日本於1945年在第2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台灣回歸在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時,總人口為633萬6,329人。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於1949年底,與中國共產黨進行4年半的國共內戰被徹底擊潰撤退到台灣,台灣海峽出現大逃亡潮,約200萬人隨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並以台灣為反攻大陸根據地。為因應戰爭需求,人口政策主軸在鼓勵生育,台灣婦女平均生育6名子女,總人口在10年內從702萬6,887人暴增到突破1千萬人,開啟台灣出現第2波人口高速成長期。
    隨著國際局勢從熱戰轉為冷戰的態勢更加確立,台灣以武力反攻大陸的希望日漸渺茫,最終完全破滅,國家發展總目標也開始轉向致力發展經濟,人口政策同步改弦易轍,1968年開始推行計劃生育,倡導「兩個孩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以控制人口快速成長,不致形成拉扯經濟發展的力道。
    這項人口政策相當成功,人口成長趨勢漸趨緩和。台灣人口成長速度逐漸緩和,1972年成長到1,500萬人,1984年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下降到人口自然替換率2.1人以下,5年後人口增加到2千萬人。風水輪流轉,隨著台灣經濟環境日趨惡化,人口出生率跟著節節下滑,人口出生率在2007年下降到1.1人,平均5~9年才增加100萬人,是全球超低生育率國家之一,估計到2017年將會出現人口0成長,甚至是負成長的局面。
    少子化對台灣各方面發展都將帶來強烈衝擊,政府不得不重新修正人口政策,提出「二個恰恰好、三個不算多」的鼓勵生育政策,目標是在10年內將人口出生率提升到1.6人,全力解決人口負成長帶來的難以承受之重。(延伸閱讀1:全球人口的演變~共產黨中國人口增長的演變Ⅰ~Ⅲ);(延伸閱讀2:全球人口的演變~步步高升的成長趨勢Ⅰ~Ⅲ);(延伸閱讀3:全球人口的演變~20世紀以來台灣人口的演變Ⅰ、Ⅱ)
    ◆ 台灣人口的演變,反映時代的變遷(圖/TandY翻攝)
    ◆ 台灣人口的演變,反映時代的變遷(圖/TandY翻攝)
    關鍵字:人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