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憲法

含有「中華民國憲法」共 3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臺灣人民必須清楚認定自己的法地位。惟有如此才能有正確、最佳的對應,確實把握此波國際局勢助瀾之「良機」。同時為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努力以赴,專注所有推動的細節「過程」。惟有如此才能夠期待於「2028臺灣大選」之前,促成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之目標。
臺灣民主體制近年面臨司法腐敗、政府失能等危機,本文分析其根源在於總統權力過度集中、政治忠誠凌駕專業、以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文中比較美國與德國的制衡模式,並提出三大改革方向:強化立法院監督、重建司法威信、重塑媒體環境,期盼臺灣民主能走向法治、公平與責任的理想型態。
Thumbnail
在台灣的政治語境中,「違憲」已成為政黨攻防的常見語彙。民進黨頻頻高喊違憲,國民黨則強調憲法依據。然而,當我們問:「到底哪裡違憲?」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真的理解憲法的立法精神嗎?」這篇文章要揭示一個被忽略的核心:三民主義,才是中華民國憲法的靈魂。
Thumbnail
法律界的毒樹果理論 如果你的根有毒,你生出來的果就會有毒,因此不能吃 也就是非法程序得到的證據,不能用來證明有罪 因為那個證據本身就是非法的 又或者你立法修法,本身就違反民主法治原則 例如規定國民黨殺人無罪,柯文哲貪汙不算貪汙 就算你修法通過,因為條文內容違背憲法與刑法原則 法官有責任與義務不執行這
憲法、國際法學者許慶雄教授: 「90年代發動的臺灣建國運動,「原始」核心目標不是追求打倒中國國民黨政權。當時提出「主權」、「制憲」、「社會權」三大目標,「主權」就是建立新國家臺灣共和國,「制憲」就是制定現代民主法治保障人權的新憲法,「社會權」就是在憲法人權條文保障社會基本權,建立福利國家。但是投機政
國民黨的崩解方式,跟民進黨不一樣,民進黨是硬碰硬,過關就沒事,沒過關到極端之後崩解。阿扁紅衫軍後崩解,蔡英文2018、2022崩兩次都算有救回來。賴清德碰公民大罷免沒過關,接下來會不會崩?民主政治的敗選經驗是很寶貴的。 國民黨李登輝交班連戰後崩解,直接被趕出國民黨,因為那是外省黨,本來就不能給台灣
臺灣民主發展現況分析:本文探討臺灣政治制度的四個核心困境,包括:權力過度集中的總統制、公民參與門檻過高、政黨壟斷從政資源,以及法治文化薄弱。並以美國與德國為例,比較其民主制度設計,借鏡其優勢,反思臺灣民主深化的方向。
Thumbnail
2025/6/23 以戰略模糊對待憲法,治理阻礙叢生。如孫文、孔子、八田與一、新渡戶稻造、李友邦是否為「我國」創設者、思想家、建設者、軍事家,皆難以理清。部會網頁介紹「歷任首長」,有從北伐後成立起算者;有從抗戰勝利起算者;竟亦有從中共建國起算者。各部會認知如此不同,何求朝野民眾與政府有志一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華民國是否可能出現獨裁政體,從獨裁與民主的定義、民主可能演變為獨裁的途徑,以及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等面向深入分析,並點出臺灣民主發展面臨的挑戰與重要性。
Thumbnail
星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告誡台獨份莫一條道上走到黑,獨立成功反把自己鎖進一個小監獄並扔掉鑰匙。他只觸及技術層面。台灣獨立是寄生在中華民國軀殼裡的。自民進黨連續執政至今,雖擺脫不了這面招牌,卻將欲保留中國人身份認同的住民打成境內的敵對勢力。台灣是否在走2014年烏克蘭獨立廣場事件的路子?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2025/03/28
不獨立中國就不會立刻發動戰爭,那如果沒獨立還是打了呢?還是一切都是逃避的藉口,最後還是膝蓋軟
孫隆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8
傑克 連戰已於2005年赴大陸終止國共內戰。必須承認:今日的“中華民國”不是他那個時代的,而是蔡英文定義的從1949年起算的“中華民國台灣”,和與戰還需重新定義。賴清德的“境外敵對勢力論”是重啟戰端。如今要賭的不是“沒獨立還是打了呢”,而是賭對岸明白賴論是為了鋪陳大罷免準備打擊“境內敵對勢力”。再賭深一層:望對岸明白如發動“武統”,將會是台灣全毀、大陸半毀,外人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