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從平房搬進大廈,但人情始終不變|專訪都市更新後的永和大陳居民張媽媽

    攝影/徐嘉駒
    攝影/徐嘉駒
    張林春妹接受採訪時,一邊笑著和我們聊天,一邊熟練地在新家的廚房切菜、滾水、快炒,流理臺上錯落陳列的食材,接連變成一道道令人垂涎的菜餚。鹽水蝦、清炒蘆筍、雪菜黃魚、炒年糕,長方形的餐桌不知不覺已經被張媽媽的功夫菜塞滿。
    除了是張媽媽的拿手好菜,這些菜餚也是大陳居民的家鄉味。民國四零年代,位於浙江外大陳島的居民依政府要求隨同軍隊遷居台灣,並輾轉定居於現在的大陳社區一帶,張伯伯也是在當時來到台灣,並透過朋友介紹認了張媽媽。因為是全島全面遷移,大陳社區的居民們搬來了原本整座小島上的信仰與生活習慣,其中當然也包含家鄉的料理,張媽媽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習得大陳味的精隨。
    然而,當時安置移民的居住空間非常狹小,房屋依照居民人數的多寡,每戶僅分配到六至十坪大小的平房。隨著時間的移進,部分居民居將原本的矮小平房,擴建為二、三樓的透天厝,陸續新增的建築加上狹窄的道路,使大陳社區成為擁擠與安全堪慮的社區,亟待更新重建;經過新北市政府評估市有土地產權權屬過半,符合公辦都市更新要件,因此市府積極介入推動,提升大陳居民的生活品質。在歷經了十年漫長的更新之路後,張媽媽終於能搬進新家,並且帶我們從大陳的料理,審視新生活的變與不變。

    平凡主婦的日常幸福
    採訪那天,張媽媽親切地招呼我們參觀她的新居,一邊說著,她嫁來鄰近社區已逾50年,對這個區域感情很深,在房屋重建施工期間,她也在對面暫租房子,從沒想過另居別處。
    「住這麼久,都有感情了,也很習慣周遭環境。」她接著聊起永和的變化,「最早的時候這裡還沒公車咧!」張媽媽望向兒子,「對吧?以前老爸都要走到中正橋那邊搭車」,之後才有一班243 公車,然後捷運有了、永平高中、仁愛公園也蓋起來了……張媽媽平日有時間,便會到公園散散步、做健康操,偶爾也和鄰居、朋友相約坐公車到中和路上的大潤發賣場購物充當逛街,擁有身為專業主婦的日常幸福。

    買雜貨與魚 就去新生市場
    當然,張媽媽最常光顧的市街,仍是家附近的新生市場。張媽媽前往市場路上總是滿面微笑地和鄰居、路人道好。因為去年膝蓋開刀,不宜久行,她早早預定了年糕,請熟識的雜貨鋪老闆幫忙取,「這是前天跟周家年糕訂的,炒年糕要新鮮的才好吃,冰過後口感就不好了。」張媽媽邊和老闆閒話家常,邊向我們解釋。才說著話,一旁魚攤老闆恰巧經過,向她說:「欸! 昨天訂的兩條黃魚,我已經幫妳準備好啦!」黃魚是老闆清晨才到批發市場挑選的,魚眼澄澈、魚身亮白,準備用來做「雪菜黃魚」是再好不過。
    攝影/徐嘉駒
    張媽媽的最小兒子在一旁補充,因為爸爸愛吃黃魚,這道菜可說是從小吃到大。張伯伯原來在上海浙江一帶經商,戰爭爆發之時隨著軍隊來到台灣定居,經朋友介紹才與張媽媽相識結婚。從小生長在江邊,對故鄉料理和食材總有股眷戀,連帶著在張家餐桌上總出現河魚、蝦、蟹等浙江菜餚。
    「我先生愛吃魚,別的肉不愛吃,但幾乎餐餐都要有魚。他98 歲去世前,頭腦還好清楚,心血管疾病那些都沒有,大概就是愛吃魚的緣故。」張媽媽笑著回憶起和先生學做菜的情景,第一道就是炒年糕,「他也愛吃炒年糕,他煮菜時我就在旁邊看,邊看邊學,慢慢這樣學起來。」不只年糕、魚鮮,還有鰻乾、高粱酒等需要手工精製的佐料,張媽媽也都亦步亦趨的跟著先生學,養成了讓鄰居和孩子都連連稱讚的好手藝。

    浙江溫州菜色──記憶中的甜美滋味
    大陳年糕  攝影/徐嘉駒
    張家廚房連著寬敞的後陽台,窗明几淨,流理臺上擺著準備好的材料。張媽媽說舊家廚房也漂亮,那是兒子替她安上的全套不鏽鋼流理臺,「拆掉的時候,鄰居都說好可惜啊!」,她笑著和我們談天,手上卻也不含糊,切菜、滾水、快炒同時進行,接連完成鹽水蝦和清炒蘆筍兩道料理,再將年糕放入水中川燙,先去掉年糕的粉糊味。張媽媽說,大陳年糕和寧波年糕相似,主材料都是蓬萊米,但寧波年糕會加少許糯米,所以口感較細膩;大陳年糕口感較粗,但Q韌不黏牙, 兩者各有特色,端看個人喜好。一般大陳炒年糕會使用鰻乾、魚麵為配料,冬天也會放入白菜和冬筍; 當天張媽媽選用的材料是香菇、肉絲、筊白筍絲,她說當季的蔬菜滋味較好,倒不限定非得使用哪些食材,只要新鮮就好。
    雪菜黃魚  攝影/徐嘉駒
    另一道雪菜黃魚也是求鮮,烹煮過程中僅放入薑蒜、米酒、鹽、胡椒和幾滴香油,全憑藉食材本身之鮮甜煮出好滋味。張媽媽說自己平常少用調味料或醬料,都是鹽巴居多,有時加點醬油或蠔油,只求健康天然。張伯伯是浙江溫州人,溫州菜系眾多,因依河傍海,食材多為天然海鮮,講究料理之「鮮」味,少油少鹹,追求料鮮味美,正好和張媽媽下廚的習慣相符。
    有家人在的地方 煮什麼都好吃
    料理上桌,張媽媽細心剔除魚骨, 果然是吃慣鮮魚的手藝。蒸煮後的魚身鮮嫩鬆軟,配上雪菜的微鹹香味,能配上好大一碗飯。問她平時除了魚和蔬菜,都還煮些什麼?她靦腆一笑,稱自己沒特別愛吃什麼,大多煮些孩子喜歡的菜。有時一家人去外面的餐廳吃飯,她也總說「都可以」、「都好」,凡事簡單就好。
    「做父母的都是這樣,煮了一桌菜,看孩子吃得高興就心滿意足了,」她看向兒子,眼露笑意。「⸺其實啊,家人聚在一起,就是吃青菜豆腐也高興。」
    (採訪撰文/何昔珊) (本文轉載自「永和大陳社區報」,未經新北市都市更新處同意禁止轉載)
    完整內容下載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