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06-在新埤,想念外國異地

這標題會讓很多人疑惑,到底新埤怎會跟外國扯上關係?甚至,新埤在哪都搞不清楚。這一切很主觀,關於在自己國家某個角落,看見跟之前旅程類似的風景。
之前二月初在上司推薦下,我去了屏東縣的新埤鄉走走,一個一直記得,但最多就是下國道三號,以及去年從潮州騎車往南有經過的地方。後者那趟,讓我覺得這邊真的很偏僻,尤其近處農田遠處山地的景象,有幾年前在日本北海道旅行的既視感。
我明白一定差很多,可真的就跟以前的異國旅途有所重疊。
往大武山下的渠道旁小徑
往大武山下的渠道旁小徑
目的地餉潭是新埤的聚落,跟那位上司的成長有些淵源,而村落內的餉潭國小,去年才剛來我上班的地方參訪過。
那個被我把北海道景色重疊的風景畫,就在進到餉潭村的185縣道旁。
從潮州搭公車到餉潭不用半個小時,而車過林邊溪到達聚落入口前,駛在筆直的185縣道上,此時東側林間有條看來頗新的自行車道,同一時間窗外的風景,讓我立即回憶起那年北海道淡季時的四月景色。
與185縣道平行的林蔭自行車道
我在公車上看到此風景,果斷決定在聚落入口的「上餉潭」站牌下車,往聚落的反方向移動,多少走個一段自行車道看看。
自行車道兩旁是非常茂密的樹蔭,陽光跟陰影交錯,點綴在灰色柏油路上。西側不遠處是車流量大的185縣道,而東側一路到看不見盡頭的大武山下,是被沒有綠色枝葉的密集樹木佔據著。
與車道兩旁對比,東側無枝葉的樹群顯得靜謐卻寂寥
快三年前的北海道四月,我也看過類似這樣的風景,在札幌的近郊。
鐵路沿線,或自己正走的小徑周圍,只有待融化的白雪、準備萌生新芽的樹木,以及散落在廣大且休耕田野的幾棟房子。此季節沒有靄靄雪景、沒有粉色櫻花、更沒有多彩花海,但杳無人煙且筆直的道路上,只有你與這片空曠又帶有漸層色的風景,不斷的對話著。
「這條路會通到哪呢?」你邊走邊思索,望著遠方仍有白雪的山頂,好比此刻你身在新埤,望著直達山腳下的樹林小徑。
與自行車道交叉的樹林小徑
標示「閒人勿進」的產業道路,直至電塔旁與大武山下
2020年發生許多事,被疫情終止的第二次北海道之旅是一件,也帶來無法在某條鐵路廢線前去送行的遺憾,甚至疫情加速了該路線最終日的到來。而後,出國變成一件困難到難以想像之事。
如今常態班機變得稀少,日本亦尚在疫情壟罩下,且即使順利出去且回國,還有兩週的隔離等著進行。有一般工作的人,很難像這樣湊出近三週的長假。偶爾會悲觀的想,如果自己賺得多又能獨立生活,那怎麼會在乎拋下,甚至捨棄工作,僅為了在疫情之下出國走一遭。
可我無法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北海道之旅終止後,下次出國是在無限期的以後。
車放路旁,下車在自行車道上走走的家庭
我在想為何去日本四次,唯獨2018年四月的北海道行會讓人如此懷念。可能風景獨樹一格是原因之一,可想想後,發現答案其實很簡單。
北海道行是四次裡,唯一真正的「一人獨旅」。沒有初次出國被帶時的陌生,也沒有九州行帶人時的擔憂,更沒有前一次朋友同行,要參考成員喜好來安排行程的顧慮。我不是說有旅伴不好,而是有或沒有,會為旅途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
那年北國四月的寂寥大地上,我獨自走著,依循自己規劃的行程及當下狀態,來調整步伐與目的地。在異地沒有旅伴,有的是自身與風景之間,綿延不絕的對話及互動,不斷提醒著自己,那些生活路途裡的惆悵與感慨。
自行車道旁用木頭做的簡單椅子
事過境遷後,才會發現自己開始變得不自由,除了外力的限制,也有生活裡其他連結的牽制,以及無可避免的,自己心理與條件上的枷鎖。
像這樣走在大武山下無人的小徑上與自己對話,或許就是當下自由感受的極限,在那些無可避免的得與失之間。
另一條113縣道,也往大武山下而去的沿山公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