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1|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大銅床(連載)

    人性都是差不多的,是制度放大和驅動了人性的不同部份。
    【 1 】
    第壹次見到我要說的這張大銅床,是在壹次網絡直播的拍賣會上,那時候,我已經跟隨趙新民十來年了。我應該叫他首長,戰爭年代他的士兵們都這樣叫他,或者應該叫他老板,因為1979年他開始經商,公司員工都這樣叫他,但到我跟隨他的時候,他已深居簡出多年,身邊沒幾個人了,他讓我們叫他老趙。
    那天,老趙叫我打開顯示器,把拍賣會的直播信號切到顯示器上。顯示器是壹面墻,墻上布滿了微米級的像素,不發光的時候肉眼看不出這是個巨大的顯示器。我記得那時候的網速還比較慢,大概是6G,影像分辨率好像是24K,雖然比現在差多了,但觀眾已經可以通過手機或者任何壹種顯示設備,仔細查看拍品的每壹處細節。頭發絲般的細節可以隨意放大到拴牛的麻繩那麽粗,比去現場用肉眼看,還更清晰。
    那天的拍賣師我記得是個胖子,前額微禿,裹住肚子的西裝看上去不便宜。他通過麥克風鄭重其事的介紹了拍品:“這是壹張舉世無雙的大銅床,其形制是歐洲史前時期的貴族風格。據有據可考的記載,大約在1900年,由壹名名叫趙靜安的富商從美國進口至中國。在銅床內側的銅柱裏,藏有壹幅寫有文字的羊皮紙,文字為:Nosce te ipsum。 這是壹句古拉丁文,意思是:認識妳自己。經同位素分析,這張羊皮紙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筆跡專家鑒定,字跡與古希臘德爾斐神廟上的石刻基本壹致,推斷極有可能出自同壹人手筆。現拍賣起價:168億。”
    168億,聽上去非常龐大,在我年輕的時候是個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但錢是印出來的,比印幼兒園的小人書困難不了多少,這個國家只經過壹兩代人的努力印刷,鈔票早已泛濫成災。那時候,所有的國家都已經開始執行負利率,錢多到存銀行或者買國債,非但不給利息,還要付保管費,所以,對趙新民這樣的高居於食物鏈頂端的富豪來說,168億已經不是什麽難事兒。
    趙新民等了等現場傳過來的信號,信號顯示還沒有人應拍,他轉過身來,對我下達了指令:“小尹,輸入密碼吧,把它拍下來。”
    私下的場合趙新民叫我小尹,有點接近昵稱的意思,正式壹點的場合則叫我的名字,跟隨他這些年,他壹直這樣叫我,其實那時我已年過六旬。他這樣叫我其實也沒錯,這是他在戰爭年代養成的習慣,首長們對想不起名字的部下叫小張小王,如果連姓都想不起來了,就叫小鬼。趙新民比我年長接近70歲,是我爺爺輩的年紀,完全有資格叫我小鬼。還好,他記性不錯,記住了我的名字,也很給面子,沒有叫過我小鬼。
    拍賣會的競拍信號顯示,只有我輸入的壹個席位在應拍,沒有人爭,很快就成交了。知道這張大銅床的人不多,不是這場拍賣會的熱點,熱門拍品放在了最後壓軸,是首富馬道長的幾幅字畫。坊間都在傳說馬道長已經重病不起,投資人預期如果首富去世,那他的字畫和手記就會飛漲,雖然眼前還沒有真的去世,但聰明的投資人投的都是未來。
    拍賣主持人有過介紹,這張銅床有記錄的最早的主人,是壹個叫趙靜安的富商,但他不知道,趙靜安還是拍下這張銅床的這名大客戶的父親。
    很久以前,大約是久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前幾年,那時候北京城還算祥和,車水馬龍政商雲集。黃昏時分,年輕的富商趙靜安撩起他新做的綢緞長衫的下擺,擡腿邁進了壹家曲班的院子。
    趙靜安是第壹次光顧曲班這種地方,班名叫夢蘭,在狎客中有點口碑,開盤子帶過夜,另外付鋪床疊被的老媽壹些小費,壹次花銷洋銀十元左右,這些趙靜安事先都打聽好了。
    進得曲班的大門,跑廳的堂倌、管事的大丫,壹路兒引路讓座,遞煙送茶,招待得殷勤周到。
    坐下喝茶的工夫,大丫把院裏的姑娘全招呼了過來,讓趙靜安隨意挑。壹時間,十來個紅紅綠綠的身段滿屋子蕩漾,趙靜安手足壹時不知該如何交措才好,慌亂間就擡手點了個瞧著順眼些的。
    在姑娘的自室,姑娘問趙靜安:
    “爺是想聽曲兒,還是給爺鋪床?”
    “這有講究嗎?”
    “聽爺的吩咐。”
    “那就隨便吧。”
    “聽爺的吩咐。”
    “那就唱段曲吧。”
    我這裏假意兒懶睜杏眼
    搖搖擺擺擺搖扭捏向前
    我只得把官人壹聲來喚,壹聲來喚——奴的夫啊!
    隨我到閨房內倒鳳顛鸞。
    姑娘唱的是昆曲《宇宙鋒》裏的壹段,唱得糟,嗓音幹澀尖利,氣也短了許多,頻繁的長腔把姑娘的臉頰憋得通紅,每次換氣,漲滿的雙乳隨之動蕩起伏。
    趙靜安的興趣不在聽曲上,近些日子,每天晨起,襠間總是粘乎乎的。有時即使是片刻的午間小憩,兩腿間也會濕透了壹片,而且脾氣也愈發毛躁,影響到了平日的待人接物。他想找個法子,讓自己安靜下來。
    床榻上,姑娘竭盡全力,因為趙靜安答應給雙份的銀子,但遺憾的是,無論姑娘使出何種艷媚的手段,趙靜安都無法感到半點的激動與愉悅。當姑娘用豐腴的身子緊緊的貼住他時,他腦海裏翻湧的卻是十多年前那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和那張在記憶深處大到漫無邊際的銅床。
    趙靜安的爹,也就是趙新民的爺爺,名叫趙大貴,是個水工,全北京的水工都是山東人,所以趙大貴也是個山東人。在趙靜安還小的時候 ,趙大貴每天起早貪黑拉著水車在胡同裏叫賣,媳婦在有錢人家找些縫縫補補的零活,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但總比在老家種地要好過壹些。
    沒活計的時候,趙靜安的娘和胡同裏的幾個婆姨,總愛往宣武門的教堂跑。趙大貴也曾讓媳婦拽著去過壹回,但他感覺十字架上的那個光膀子的紅毛面目猙獰,遠不如廟裏的觀音菩薩來得親切慈祥。不過他也沒攔著媳婦不讓去,因為媳婦時不時總能從教堂捎回些雜合面、老玉米什麽的。他唯壹進過教堂的壹次,也是因為碰巧洋教的某個節慶,教堂布施給教民的糧食格外多些,媳婦擔心拿不動,硬把他壹塊拉了去。
    到了趙靜安六、七歲的光景,趙靜安的娘說要把孩子送去洋人辦的學堂, 趙大貴同樣沒說什麽。洋人的學堂不收學費不說,每天管三頓飽飯不說,到了月頭甚至還有幾文零花錢,這比起在家裏頓頓棒子面粥就鹹白菜,簡直就是上了天堂。至於洋人傳授的功課是不是也算得上壹門學問,那都是考慮不上的事情了。
    學校的校長是個美國人,叫謝菲爾德,中國名叫謝福恩,身長六尺,美髯垂胸。謝福恩言談優雅溫厚,對教民的疾苦多有體恤,在教民中擁有長者般的威望,但其年齡不過才三十出頭。
    謝菲爾德家世代經商,父親是最早與中國通商的美國商人之壹。那時候,中國政府也就是大清朝廷,把所有的對外貿易都限制在了廣東壹地。交易的方式也大多是老謝菲爾德和他的同伴們,默默接受從大清國的城墻上遞下來的成捆的生絲、滿箱的茶葉,然後把墨西哥銀圓和英國鴉片用傳回去的繩子遞上去。這樣的貿易方式讓老謝菲爾德和他的同們伴獲得的認識是,在這個帝國,他們不受歡迎。
    但只要有利潤的存在,不管開頭的情形多麽困難,商人們總是會忍辱負重鍥而不舍。畢竟,隨著那根捆綁貨物的繩子在中國城墻上下來回的拉扯,老謝菲爾德在銀行裏的存款也在迅速的增加,這讓他的家族過上了體面的生活。
    謝福恩對經商沒有興趣,進入耶魯大學成為壹名醫科學生時,最先吸引他的是醫學,然後是物理、化學、生物學這些課程。就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他也覺得這些科學是了解世界真相的唯壹途徑。但過不了多久,他就發現,這些被稱為“科學”的知識,對於了解壹塊巖石、壹杯香檳,或者壹付人體的內臟是有幫助的,但對於了解人們的內心和靈魂,卻幾乎毫無助益。人們為什麽會感到歡樂或者恐懼?人們為什麽會彼此憎恨或者彼此依戀?人們為什麽會對財富如此貪求?人的意義是什麽?謝福恩不停的思考這些折磨人的問題。
    謝福恩畢業的時候,同時獲得了醫學和哲學的博士學位,可是他卻覺得,更多的知識並沒有讓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更清晰,反倒是變得更加的模糊,更加的難以理解了。此後,人們時常看到謝福恩瘦高的身影,在紐約街頭孤獨的的遊蕩。就像壹張美麗的臉龐,如果放到顯微鏡下觀看,不過是壹堆堆油膩的脂肪和組成脂肪的壹個個細胞,紐約街頭的棟棟高樓和奔忙的人群,在這個年輕人的眼中,也全都化成了壹片無邊無際的虛無。
    經過漫長的苦悶的而又毫無結果的思考之後,壹天,謝福恩在報紙上看到壹則教會的廣告,招募人員赴遠東地區傳教。他想,上帝的召喚和遙遠的中國,也許是條便捷的解脫之路吧。
    到東方去, 到那片既古老又野蠻, 既窮困又愚昧的大陸去傳播上帝的福音, 老謝菲爾德非常喜歡兒子的這個想法。在他看來,傳教的最大好處就是能促進貿易的增長,發現嶄新的市場。
    “每壹個傳教士都是基督教國家工業產品最好的推銷員。” 隔著餐桌,老謝菲爾德盯著兒子的眼睛,推心置腹。
    餐桌的桌布是壹塊產於中國湖南的名貴刺繡,這是大清帝國的壹個巡撫送給老謝菲爾德的禮物。現在他早已不用隔著城墻和中國人做生意了,他還可以作為貴賓,出入大清國高級官員的宅第,跟他們像老朋友壹樣的寒喧。父子二人的盤子裏,各躺著壹塊熱氣騰騰的嬌嫩牛排,老謝菲爾德現在每賣給中國人壹箱鴉片,就可以賺到數不清的這樣的上好牛排。當然,盛牛排的盤子也是產自於中國景德鎮的名貴瓷器。
    冬去春來,時光茬芮,不知不覺過去了幾個寒暑。又壹年的五月的陽光,攜著院子裏花草的清香,斜斜的透進北京壹所教會小學的課堂。
    “ ……所以妳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聖子聖靈之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告知妳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我就常與妳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 謝福恩站在黑板前,念完《馬太》中的這壹段,然後輕合書本。
    “孩子們,現在可以下課了。下課後妳們都會回到溫暖的家中,而我,也是最後壹次給妳們上課了,我也要回家了。我跟妳們介紹過,我的家在美國,在地球的另壹端,太平洋的另壹側,離北京很遠很遠。但是,妳們都是我可愛的孩子,我多麽不願和妳們分離。如果我說我可以帶上妳們壹同到美國去,到我的家鄉去,妳們覺得好嗎?有誰願意和我壹起?請舉手告訴我。”
    謝福恩看著孩子們,孩子們也看著他,就這樣沈默著。離開這個學校,孩子們聽到大人們的所有議論,都是除了大清,這個世界其他的地方都是專吃小孩的野蠻人的國度,孩子們的父母把他們送來,只是為了免費的食物和發給孩子們的壹點點零花錢,孩子們還拿不準到底該相信誰。
    在教室的壹角,只有趙靜安默默的舉起了手。
    在學校裏,有些日子,孩子們能分到壹小碗加了糖的牛奶,和幾小塊烤得很好的羊肉,但並不經常,趙靜安總是盼望能吃到肉,喝到牛奶的那些日子。
    “在美國,是不是每個小孩都能有肉吃有牛奶喝?”他曾這樣問謝福恩。
    “是的,差不多是這樣的。”
    “是每天都有嗎?是想怎麽吃就怎麽吃,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嗎?”
    “大多數孩子可能是這樣的,但有些也不是……”
    趙靜安在家裏,壹年到頭,可能只有到除夕的當晚,拼盡全力的母親勉強能為壹家人包上壹頓餃子的時候,全家人才能看到壹點肥肉,或者是肥肉煉油後剩下的壹點油渣。趙靜安渴望吃肉,他想,去到謝福恩所說的那個美國,應該就能實現這個夢想了吧。
    趙靜安的娘不相信什麽殺小孩吃人肉的鬼話,覺得有謝福恩這樣的貴人管教, 壹定不會虧待了孩子,趙靜安的爹也覺得這事沒什麽不好,但還是鄭重其事,請來街坊裏壹位代客寫字的秀才,寫下了壹份“出洋誌願書”。
    出洋誌願書這樣寫到:具結人趙大貴今與具結事,茲有子靜安願送天主教會帶往花旗國,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結是實。童男,趙靜安,年滿十歲,身中面圓白,山東萊州府掖縣趙家莊人氏。光緒六年七月初五,趙大貴,親筆畫押。
    1880 年8月,趙靜安和他的教父從上海登船,六天後到達橫濱,然後再換乘“中國號”, 用二十八天橫渡太平洋到達舊金山。從舊金山再換乘火車橫貫整個北美大陸,又再六天之後,謝福恩領著他的中國教子,回到了康涅狄格州的家中。
    壹路上,太平洋上的巨大鯨魚、落基山脈的幽長隧道、中西部壹望無際的草原和草原上的印第安人,還有成群奔跑著的野牛,這些景象在趙靜安的腦海裏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印象,但多年之後,趙靜安每每回想這段經歷的時候,真正藏在記憶深處的並不是這些,而是那張漫無邊際的巨大的銅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