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瀨戶內學地方創生?我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瀨戶內海群島以三年一次的藝術祭、和多位名家設計的美術館群而聞名,如直島的李禹煥美術館、地中美術館,犬島的精鍊所美術館、豊島美術館...等,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到訪。
即便沒有親身走訪過瀨戶內海,也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小島的樣貌,以碧藍的海水與天空為背景的大型美術館、顏色飽和的草間彌生大南瓜、矗立在老舊民宅之間的前衛裝置藝術、還有穿梭在其中的大量觀光客…。
直島展覽館裝置藝術(圖片來源:LaVie)
如果把時間往回推三十年,瀨戶內海群島的樣貌,跟現在可以說是天差地遠,就以瀨戶內海群島上的三個島嶼,直島、豊島跟犬島為案例,都是曾經受到重工業污染的地區。直島因為冶煉銅礦、黃金、水銀等,而帶來重度的環境汙染,被形容成禿山;豊島則因為有毒產業廢棄物非法棄置、焚燒與掩埋,造成生態浩劫;犬島則是遭到大規模的挖掘,進行犬島石與煉銅廠冶煉,因而產生廢氣汙染。這些種種的環境問題,導致小島人口外流非常嚴重,人口高齡化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經濟開發的同時,帶來重度的環境汙染(圖片來源:pexels)
從三十年前這個時間點分割,我們就可以發現,前後原來出現了這麼強烈地對比啊!當時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讓汙染之島翻身成為現代藝術之島呢?
原來是倍樂生財團(前身為福武財團)帶著「公益資本主義」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的欣然同意之下,來到了小島,希望以藝術來振興地方。表面上他成功地翻轉了小島的形象,成為了眾人口中成功的地方創生範例,也是我國政府仿效的對象。但是,由財團主導的地方創生模式,到底有沒有隱憂呢?公益性的資本主義,在偏鄉的實際操作上,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為何振興?財團如何振興?

財團在島上的振興方法,主要是發展觀光事業,例如興建美術館、舉辦大型藝術祭、推行跳島旅遊行程等等。對外界跟財團而言,藝術季為小島帶來了眾多的觀光人潮、金錢、商機,這些資源如同活水一般也注入小島,成功的為這些小島振興了經濟。
財團社長福武總一郎說:「藝術祭讓老人重新展開笑容、促進老人與年輕人、島民與非島民之間的交流。」對居民來說,小島成功翻轉了形象,讓他們對居住地充滿驕傲與榮譽感。財團在小島上的經營,不完全只為了營利,還為了振興島上的經濟,幫助解決社會上的問題等等。而這種特別的經營模式,背後的核心理念為「公益資本主義」。
公益資本主義感覺可以顧全生計又能奉獻給在地發展,感覺是互利、互惠的概念(圖片來源:pexels)
那「公益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呢?這股風潮在2000年中期出現在日本,主要倡議者是美國加州矽谷發跡的日裔跨國企業家原丈人(George Hara)。他強調私人企業不應該只追求股東利益,而是連員工、顧客、股東與地方社會的利益全都顧及到。鼓勵私人企業自願用對社會有利的方式來尋求利潤,這樣就除了獲利之外,還可以提升公共利益,進而幫助當地居民解決社會問題。
這些人相信,當企業願意為偏鄉注入資源,勢必可以為偏鄉的經濟注入活力。倍樂生財團在瀨戶內海群島的振興計畫,即為著名的一例。財團的振興計畫雖然被稱讚不已,但是如果往更深層的地方看,會發現底下隱含著各種社會結構面上的問題,讓我們一步一步地抽絲剝繭來看。

出了什麼問題?!為何人口仍持續外流?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如果是地方經濟成功發展起來,應該是會把人留下來才是啊!甚至吸引到外來的人口移入。但是為什麼這些小島的人口仍然不斷外流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人口外流的狀況,中正大學政治系的李翠萍教授,在2019年曾經針對這個議題做深入的研究哦!她發現瀨戶內海的三個島嶼:直島、豊島、犬島在2000年到2015年之間,人口都有明顯的下降,其中直島的人口降低了約4%~6%,豊島則是10%~15%,而犬島的人口竟然從84人降到剩44人,幾乎減少了一半啊!可見人口外流的現象是相當的嚴重,另外,直島町町長在接受中正大學研究團隊的訪談時,町長也表達對於人口下降的深深憂慮。
人口不斷流失是小島所面臨非常嚴重的問題(圖片來源:pexels)
目前,直島的工作人口,大部分仍然靠著島上的三菱會社工廠在支撐著,豊島跟犬島則沒有類似的產業能夠提供就業機會。也就是說,藝術觀光的相關產業,雖然為小島帶來大量觀光客,但是對於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其實並沒有什麼幫助哦!
但是既然有這麼多的觀光客,那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難道無法抑制人口的流失嗎?那多出來的錢又去哪裡了?又是誰掌握了小島振興的獲益?
乍看之下,大型藝術祭與美術館等觀光景點,會直接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也會為周邊的餐廳、旅館、紀念品商店等等的服務業帶來客源。但是在瀨戶內海群島的個案中,相關數據的成長並沒有很顯著。
從具體的數據上也看出這樣的現象,以犬島為例,一個只有50幾位島民的犬島,2010年總遊客量竟然高達將近4萬人,但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卻只增加了2人。其中差距如此之大,是因為美術館與藝術祭的員工,很少是島民,都是我來了,又走了,我來了,又走掉的流動人口,沒有辦法為當地聚落帶來貢獻。
流動人口無法為當地帶來貢獻(圖片來源:pexels)
至於餐廳、民宿業者,看似直接獲益較為顯著,但至少有兩個現象阻止了他們的獲益量。第一,小島面積並不大,而且財團發展跳島行程,因此觀光客除非刻意留在島上,否則一個島嶼最短半天,最長一天,就可以完成觀光行程。而附近較為熱鬧的岡山市、高松市,都在船程一個鐘頭內就可以到達,所以遊客不一定會在島上用餐與留宿。第二,餐廳、旅館等等商家,其實大多歸財團所有,而且通常擁有無敵海景,而美術館旁的紀念品店,販售具有設計感的精美紀念品。因此,居民小本經營、位在巷弄間的店家,就不太容易被觀光客看見。當島民所獲得的利益沒有成長,自然也很難把他們留在島上。

你的島不是你的島-當住民的聲音逐漸消失

除了沒有獲得足夠的獲益以外,島民還必須承受觀光所帶來的成本,他們的日常生活也變成觀光的一部分。從藝術祭的文宣品可以看出,島民的生活型態是觀光推廣的一部分,似乎鼓勵著觀光客窺探島民的生活日常。
大量的觀光客擠進島上,也導致島民生活不便,觀光客不懂尊重當地人,隨意照相,在巷弄中大聲喧嘩;遊客觀光與島民日常進出小島都是搭乘相同船班,造成船上非常擁擠;遊客騎腳踏車到處穿梭,讓步行的島民不勝其擾,帶來強烈地緊張感。
但是,觀光真的是島民要的嗎?
島上的居民對車水馬龍的人潮感到不勝其擾(圖片來源:pexels)
根據香川大學瀨戶內圈研究中心,在2010年第一次藝術祭舉辦以後,針對島上的住民進行了調查,發現振興政策其實與居民的期待有所不同哦!
針對直島與豊島居民的問卷調查,可以發現居民認為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其實是醫療服務與福利、海上交通與兒童教育環境,那觀光振興呢?其實是敬陪末座的。所以,推動觀光並不是島民的首要需求。那麼為什麼財團卻選擇在島上發展藝術祭呢?這跟近年來日本掀起了一股偏鄉藝術祭的流行風潮有關,也導致了目前日本大大小小的藝術祭非常多啊!但這種複製藝術祭的獲利模式,卻已經開始引起藝術家們的檢討,簡單來說,日本已經發展出辦鄉間藝術季的SOP。
這些依照SOP複製的藝術祭,並非為小島量身打造,雖然號稱與在地文化結合,但是呈現出來的,卻是與島民認知中的在地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落差。反而在島上比較容易觀察到的,卻是在地居民與觀光客在視覺上的疏離感。
這些依照SOP複製的藝術祭,其實並非為小島量身打造的(圖片來源:MATCHA)
比如說,在犬島上,民宅巷弄中豎立著巨大鮮豔的裝置藝術,兩者呈現出鮮明地對比。除此之外,居民與美術館兩者也無法融入,根本無法讓美術館成為居民的公共空間。研究顯示,很多島民並不懂這些藝術品,更別說判斷這些藝術品與他們的在地文化之間有什麼關係。
但是居民對於在的文化的堅持,並不受到財團的重視,在犬島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位年邁的島民,在美術館外擔任志工,嘗試將當地文化介紹給觀光客,但是觀光客卻被美術館員工主動告知,如果不想聽可以自行離開,但這些遊客的初衷,不就是要來認識在地文化嗎?但館方卻又不積極鼓勵遊客留下來,聽在地志工述說自己的故事,那這個館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造成了你所認識的在地文化,不是在地文化的荒謬現象。
志工與館方的無法協調合作,造成了你所認識的在地文化,不是在地文化的現象(圖片來源:pexels)
另外,財團建造美術館與裝置藝術的用地,大多是收購或租賃所得到的,因此可以自由地使用土地。而且財團是基於公益理念振興偏鄉,更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但是對島民而言,財團拿走了島上最美麗、獨佔海景的土地,以前島民可以自由進出,但是現在島民卻被限制在外,引發島民的不滿。這個振興計畫看似立意良善,在地居民從中的獲利卻是相當有限。

瀨戶內給予我們的反思

對於不斷沒落的偏鄉而言,地方創生確實是一線生機,而且如果有私人企業願意基於公益理念貢獻偏鄉,也能使這樣的計畫比較不會出現財務上的問題。
但是,企業並非慈善團體,必須講求經營效率。在自己獲利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偏鄉住民是不是實質的獲益者,以及他們負擔了哪些因為地方創生所造成的隱藏成本,例如:噪音、髒亂...等等。
另外,從研究過程當中可以發現,當地居民對於財團的振興模式有所不滿,但是卻被外界的讚頌給掩蓋了過去,無法形成改變的聲浪。
當地居民對振興有所不滿,但卻被外界的讚頌給掩蓋過去(圖片來源:pexels)
為了避免犧牲居民的福祉,去成就財團的振興政策,應該需要納入更多居民的聲音,從居民的角度來看事情,避免片面為居民設計他們不需要的振興模式。
除此之外,解決問題必須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財團在島上所建設的美術館,以及所舉辦的藝術祭,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到大量的觀光人潮,但是這些人並不會久居。應當需要提供給居民足夠的基礎建設,為居民帶來就業機會與利益,才可以真正的留住居民,並且達到雙方都滿意的振興模式。
從1990年代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開始,所謂的地方振興已經快20年的時間了,像瀨戶內海這樣類似的事件,也時有所聞。因此台灣在推動地方創生時,也應該以此作為借鏡,避免複製一個人口持續流失的地方創生案例。
美麗灣渡假村工地。美麗灣渡假村爭議,是一件在台灣台東縣爆發的土地開發案爭議。(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最後我們有幾個問題想要問問大家

1.當今瀨戶內海被視為地方創生的典範,聽完今天的節目,你會怎麼思考這件事情呢?
2.國內外有沒有什麼你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呢?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3.你覺得你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你的故鄉變得更好呢?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或是造訪我們的頻道「我的學習筆記」,看看我們將學術公眾化的結果,更希望您能加入我們的會員,每個月用一個便當的錢,協助我們持續讓每位教授及學者們的學術成果公眾化。
撰稿者:路可萱(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三年級)
研究論文原創者:李翠萍(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參考資料

1李翠萍,2019。公益資本主義應用於偏鄉振興政策的侷限性:日本瀨戶內海群島個案分析。
2.政治科學論叢,第81期,頁105-14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143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撰文,第一本完整記錄「藝術直島」的專書! 打造文化之島的第一線掌舵者,首度第一手完整回顧直島時光!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佳參考讀物,見證「直島精神」如何孕育日本當代藝術!
Thumbnail
土庄町是香川縣小豆郡的一個町,由瀨戶內海第二大島小豆島的西北部和沖之島、豐島等其他島嶼組成,由於蔚藍的瀨戶內海、四季分明的自然風光和溫和的氣候,形成這裡人們的生活豐富而獨特。小豆島有多條航線連接中國、四國和關西,前往本島的單程時間為 30 分鐘,島上有高中的教育機構、中心醫院和大型超市,雖然是離島但
Thumbnail
直島町位於瀨戶內海國立公園地區,距離高松市以北約13公里、岡山縣玉野市以南約3公里,在島上很罕見的有岡山縣和香川縣的縣界,面積14.22平方公里,包括27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是一個群島小鎮,形成了平靜的瀨戶內海群島的美麗。直島最高峰是地藏山,海拔123.3米,崎嶇的山脈縱貫南北,山周圍村莊星羅棋布
Thumbnail
海士町是隱岐群島之一的中之島,位於日本海島根半島海岸約60公里處,這是一座只有一島一鎮的小島。 (面積:33.46平方公里,週長:89.1km) 受對馬暖流影響,擁有豐富的海洋和被選為名水百選之一的豐富泉水(天川水),島上自給自足,是一個半農半漁的社會。 本地區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食品生產國,是海
Thumbnail
瀨戶內海中,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島嶼。每個島上都有居民生活,現代藝術家與島民共存,展示著他們的藝術作品。 在美術館看到的藝術作品固然美妙,但當看到這些與自然和人類生活共存,不顯突兀的藝術作品時,我的心靈為之震撼,這種藝術竟能如此激發我的五感。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日本近年來因為高齡化、少子化加上鄉村人口外流,許多非都市地區不論是勞動人口和遊客數量都逐年減少,連帶使得地方的各種產業變得蕭條,大部分是收入銳減,有些甚至完全沒落,從人們的腦海中消失,不再被記得。 為了拯救地方的觀光,中央與地方政府和許多民間團體都開始了地方創生計畫,為當地觀光進行行銷和推廣,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有「土佐小宮島」之稱的「鳴無神社」,也是網路社群上爆紅的美拍景點「海上鳥居」,這個美麗的神社秘境創建於西元460年,當今的社殿建築為西元1663年由第二代土佐藩主山内忠義再建,除了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也是高知當地的能量景點,絕美的風光既能拍視覺美照,也能讓心靈沉靜療癒一番! 「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撰文,第一本完整記錄「藝術直島」的專書! 打造文化之島的第一線掌舵者,首度第一手完整回顧直島時光!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佳參考讀物,見證「直島精神」如何孕育日本當代藝術!
Thumbnail
土庄町是香川縣小豆郡的一個町,由瀨戶內海第二大島小豆島的西北部和沖之島、豐島等其他島嶼組成,由於蔚藍的瀨戶內海、四季分明的自然風光和溫和的氣候,形成這裡人們的生活豐富而獨特。小豆島有多條航線連接中國、四國和關西,前往本島的單程時間為 30 分鐘,島上有高中的教育機構、中心醫院和大型超市,雖然是離島但
Thumbnail
直島町位於瀨戶內海國立公園地區,距離高松市以北約13公里、岡山縣玉野市以南約3公里,在島上很罕見的有岡山縣和香川縣的縣界,面積14.22平方公里,包括27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是一個群島小鎮,形成了平靜的瀨戶內海群島的美麗。直島最高峰是地藏山,海拔123.3米,崎嶇的山脈縱貫南北,山周圍村莊星羅棋布
Thumbnail
海士町是隱岐群島之一的中之島,位於日本海島根半島海岸約60公里處,這是一座只有一島一鎮的小島。 (面積:33.46平方公里,週長:89.1km) 受對馬暖流影響,擁有豐富的海洋和被選為名水百選之一的豐富泉水(天川水),島上自給自足,是一個半農半漁的社會。 本地區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食品生產國,是海
Thumbnail
瀨戶內海中,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島嶼。每個島上都有居民生活,現代藝術家與島民共存,展示著他們的藝術作品。 在美術館看到的藝術作品固然美妙,但當看到這些與自然和人類生活共存,不顯突兀的藝術作品時,我的心靈為之震撼,這種藝術竟能如此激發我的五感。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日本近年來因為高齡化、少子化加上鄉村人口外流,許多非都市地區不論是勞動人口和遊客數量都逐年減少,連帶使得地方的各種產業變得蕭條,大部分是收入銳減,有些甚至完全沒落,從人們的腦海中消失,不再被記得。 為了拯救地方的觀光,中央與地方政府和許多民間團體都開始了地方創生計畫,為當地觀光進行行銷和推廣,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有「土佐小宮島」之稱的「鳴無神社」,也是網路社群上爆紅的美拍景點「海上鳥居」,這個美麗的神社秘境創建於西元460年,當今的社殿建築為西元1663年由第二代土佐藩主山内忠義再建,除了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也是高知當地的能量景點,絕美的風光既能拍視覺美照,也能讓心靈沉靜療癒一番! 「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