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0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少女莉莉的祈禱

1921年的一個六月天,在巴黎名音樂廳Salle Pleyel舉行了一場Lili Boulanger的作品發表會,其中包括了這兩首演作品: 《Vieille prière bouddhique, prière quotidienne pour tout l’univers 》/ 《古老佛教祈願文:每日為宇宙生靈唱誦的祈願文》和 《 Psaume 129 : Ils m'ont assez opprimé dès ma jeunesse》/《詩篇第129章: 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 就這樣東方佛式和西方天主教式祈禱文巧妙的會合在一場音樂會裡。 這件距今整整一百年前的樂壇記事,我想很少人會注意到,而且現今也不常在音樂會上聽得見。但,聽過這首《古老佛教祈願文》的人,可能會和有我一樣,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震盪迴旋經驗。在百年後的今天--這種隔離天,閒閒沒事聽這首「正」念音樂還挺舒心的。
Portrait de Lili Boulanger/Pierre Bodard/1914, Académie de France à Rome – Villa Médicis, Inv. 2016.0.429 /© Roberto Della Porta/@villa_medici
Portrait de Lili Boulanger/Pierre Bodard/1914, Académie de France à Rome – Villa Médicis, Inv. 2016.0.429 /© Roberto Della Porta/@villa_medici

來自花都的Lili/莉莉
少女莉莉,Lili Boulanger 的全名是Marie-Juliette Olga Boulanger,1893年生於巴黎的一個名音樂世家。姊姊Nadia Boulanger更是橫跨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且桃李滿天下的一代音樂宗師。1913年,才貌雙全的莉莉成了史上第一位得到羅馬大獎作曲項目的女性;當時才十九歲的莉莉,一躍成了古典樂壇男主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咦,這麼大的名氣, 為何她的作品不見經傳 ? 那是因為莉莉的傳奇只維繫了幾年光景;只嘆天不從人願,1918年,二十四歲正青春時,因不敵久病折磨,未待在世間綻放光芒前,莉莉的音樂就被死神劃下了休止符。
出生在那麼繁華卻又詭譎多變的年代 : “Fin de siècle”/“世紀末”,在藝術文學經濟科學齊發的交流道上,確實是創作家的好時機;然而,誰能預知,疾病,戰爭,流行病? 莉莉從小患上了不癒之症: 腸結核,即後稱的克隆氏症(La maladie de Crohn);剛得獎後就又碰到世界大戰,那四年間,她在急劇病痛和狂熱創作中熬著,也沒來得及見到和平之日的到臨。
是的,一百年前的浪漫之都巴黎,堪稱是個悲情城市。法國在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西班牙流感浩劫後,滿地瘡痍,國破家亡,到處是殘兵難民孤兒遺孀。在戰場上被奪走了一百四十萬人命,帶回了四百二十萬傷兵;緊接著的西班牙流感又送走了四十五萬條生命。莉莉創作這兩首曲子時,是活在一個危機遍布,悲慘氛圍下這樣的一個巴黎。
Albert Herter/Le Départ des poilus/1914年8月巴黎東站應徵招的法國兵/https://fr.wikipedia.org
那麼,芳齡十九的花都少女,是在那種際遇下會想去創作一首佛曲? 這是我初見這首作品曲名時的第一個反應。也許自己來自佛教盛行的國度,在異地,一見到這類佛性作品就心生好奇並收集起來聆聽個究竟….
1914--那年三月,莉莉才剛以羅馬大獎得獎者身分,駐留麥第奇別墅(Villa Medici),開始專事作曲家生活;卻不料幾個月後,世界大戰爆發,所有駐留藝術家都被遣返,男的成員得入伍從軍。而身體狀況原本不好的她,也得一路長途顛頗回國。在戰爭開始那年,這位虔誠天主教徒,選了一段散播慈愛和期許快樂的佛教經文,著手譜曲。
這首《Vieille prière bouddhique, prière quotidienne pour tout l’univers》/《古老佛教祈願文: 每日為宇宙生靈唱誦的祈願文》,據說歌詞是當時一位從事東方語言研究的朋友蘇珊Suzanne Karpelès採自《清淨道論》沙彌修行習課〈Karaniya metta sutta〉/〈慈心應作經〉【1】的譯文。但若根據法文譯本回溯其出處,我覺得〈慈經禪修祈禱文〉【2】或〈上座部佛教唸誦集〉中第十品諸偈頌裡〈散播慈愛〉【3】的文本更近其義。
《古老佛教祈願文》,中法譯文內容對照;非唱譜的次序。
1916--醫生告知莉莉,她這身子頂多只能再拖過兩年! 這樣的死亡判決書,怎是一個事業剛起步的妙齡才女能承受的 ? 但,莉莉似乎從小就已知道自己的人生會很短暫,即使體弱多病,她的音樂創作力仍泉源旺盛,她要綻放光芒。雖然受死亡的威脅感,無處不在不息的湧上心頭,斷絕她的展望,但她不肯停下來,就地等待死神。戰亂期間,她甚至還參加後援工作.... 1917--春季,這首祈願曲終於在她養病期間完稿。莉莉內在強健的創作張力仍在非常微弱的身軀下發熱;這種卓越藝術家的特質,全藉由她結構嚴謹前衛又細膩感人的作品呈現出來。聽者若只從樂譜中,感受到她這些對人類和平共存的感望,或對自我低靡情緒的抒發,又或是對上帝真摯信仰的剛勁詮釋力,是難以想像這些作品的背後,藏著的是這麼一個年輕多病一輩子賴人呵護的女子。 1918--三月,當戰爭仍如火如荼的在炮火聲下持續蔓延時,莉莉在病床上口述完她最終的作品 : Pie Jesu / (安魂曲)後,沒多久即默然離世。 她生命的短暫如一顆流星,瞬間閃亮的劃過天界;她音樂的成就,才氣和早逝之事雖震動了樂壇,但那短短八年的創作生命如曇花一現,遠比不上她的師友輩: 聖桑、佛瑞、德布西或拉威爾等,經長而有續所發展成的氣候,莉莉隨著時光褪色,漸被淡忘。 1921--這首祈求平安快樂的佛曲,等到戰事和西班牙流感平息後才發表;雖然大難已過,莉莉也已於1918年歸於塵土,但國家的重建困難重重,國與國之間的仇恨和報復心態難以撫平,戰賬難以了結,走回和平軌道是又遠又難。這佛教心念“願天下有情眾生 : 「無怨敵,無瞋害,無惱亂,保持自己的快樂!脫離諸苦!」”我覺得來的正是時候,恰好可做為那苦難時代的結語!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e_Miroir,_n%C2%B056._No%C3%ABl_1914_(p.7).jpg

境外玄音
試想: 在國家存亡之秋,在滿城徵兵和喪禮連連時,最常聽到的應是教堂傳出的安魂曲或軍樂,不是嗎? 這首佛頌的出現顯得有點突兀,莫名。然而,即使莉莉大半時間被隔離在病床,她沒因此而深鎖閨中沉迷於自憐自怨自嘆情境,她對外面的世界仍充滿好奇和嚮往,對東方文化和宗教也感興趣;除此外,她還親自參與醫護和寫書信工作支援前線軍人。現今回顧,很欽佩當年這位女子,年紀輕輕又已自身難保,還能研究音樂以外的知識領域和幫助他人!難怪她的作品能散發出一種堅勁慷慨又具普世觀的人格特質。 話說回來,或許莉莉只是在有意無意間選擇了這段佛經做為作曲的練習,其他作曲家也在嘗試東方曲調;為此東方經文,莉莉採用了迴旋平音唱頌方式與弗里吉安式音調Phrygian Mode 和五聲音階模式Pentatonic scale, 再加上一段異國風味的長笛獨奏,產生了一種讓人一聽難忘且會迴旋心懷的旋律。這祈禱文特別感動我的地方是內容: 別於強化"信仰上帝必得救"的天主教詩篇教義,這篇慈經是為"將個人的善念散播回向給一切眾生"而誦。 我相信冥冥之中莉莉的心裡有著一個意念 : 化解人類互相殺戮和仇視的惡念,用慈心來平緩瞋害之心,只有互相包容,人類才能和平共處。這雖說佛教祈願文但也廣義的含括一種普世價值。在她人生最後幾年,莉莉也譜了幾首很療癒的天主教祈禱文傑作。
Barcroft Media / Getty Images
念佛誦經回向予不相關的人,這種慷慨舉動,其實對今日的人而言,是件不太尋常又不容易做到的事。因為,過去以宗教主導的社會,人們承襲了憐憫奉獻之心的道德理念;如今,褪去宗教色彩後,博愛或人者仁也的意識已不再是理所當然的品格特質。現代人,通常做事會先想好目的和回饋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助人也未必是快樂之本,有人捐款是為減稅,助人是為曝光。能以無貪念無所為的付出,是需要學習修行的。 所以,若這種loving-kindness慈愛的本質能超越宗教種族文化的界定,成為普世價值認知,比如這一篇古老的佛教祈禱文,在歷經了一千五百年的歲月後,由一個猶太裔女子將其巴利文佛誦翻譯成法文,交給了一個歐洲天主教女子譜成曲,發表到巴黎音樂廳演出;近百後經由網絡傳到筆者,然後筆者隨興尋找到中英文譯本,再分享給有緣讀者。如此這般銜接,連成了的一串念珠,像散播善念的種籽,也許會在大宇宙中成就一段小小福緣。
這首佛教經文詠唱曲在出版一百年後的今日、歐洲防疫隔離政策一周年(3月1日起)的今日、在台灣備受強國牽制的今日,聽此曲仍可感到舊日的世局餘溫。雖然今非昔比,但我們現在不也陷於一個,人對病毒,國對國之間在各層面緊繃對峙,互不信任,互不退讓,焦慮膠著狀態之中? 這些紛擾發生的主因,其實都是為了要能好好過日子;但一種米養百種人,即使本心相同,採取的手段卻不一,想達到的程度也不一,人人各自為己而常不顧異己,只想佔有而不願分享。所以,歷史會一直重演也是必然。人,也許就是天生如此的吧!
所以,聽這類古歌,能喚起記憶或找回初心; 要不然也可緩和一下燥性,隨著樂音,放下自己,想想他人。在不覺之中,分享了福份,又廣結了善緣,共求了多福,感覺會很好。 NAMASTE!
附註:
  1. 《慈心應作經》Karaniya metta sutta: https://www.spiritrock.org/file/CDL5-retreat2-reading2-metta-sutta.pdf
  2. 《慈經禪修祈禱文》: https://onedrive.live.com/?authkey=%21ABvCrmA0BjTFcs8&cid=D460F7FD7EC4934A&id=D460F7FD7EC4934A%21175520&parId=D460F7FD7EC4934A%21175530&o=OneUp
  3. 《上座部佛教唸誦集:第十品 諸偈頌等--散播慈愛 》: https://www.dhammatalks.net/Chinese/Bhikkhu_Mahinda-Puja.pdf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