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所承受的3大壓力與習近平的策略

當國家內部出現重大問題,領導人面對重大壓力的時候,通常會樂於看到來自外部的衝突,於是可以轉移焦點,同時,領導人可以依靠外面的共同敵人,來團結內部的不同派系,一致對外。
習近平對川普的貿易戰的回應,現在終於讓我們看懂了,就是把川普的連任打掉,與民主黨的新總統重新談判。於是,武漢病毒的擴散,以及因此而引出的社會隔離與通訊投票,再加上多米尼計票機的母公司由中共來購併,硬是要透過美國大選的操作,把川普換下。
可是,拜登上來以後,貿易戰完全沒有改善,關稅還在,而且科技禁運也還在。這一來,中國經濟所承受的壓力就繼續存在。
經濟壓力首先表現在出口。出口到美國市場有關稅,出口商必須自己降價來吸收關稅的負擔。原本要出口到美國的,沒辦法轉賣到歐洲或日本這些發達經濟體,於是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出口有了困難,進口也就跟著收縮。如果進口減得更多,那麼貿易還會有順差,但是這不等於經濟沒有困難。
其次表現在投資。基礎建設投資已經飽和,你不能一直在蓋高速公路與高鐵。固定投資也已經飽和,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然後,房地產投資也已經飽和,空屋與爛尾樓一大堆。
然後表現在消費,當就業與所得下降的時候,估計消費力也在收縮。
綜合起來,這就是說,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動能出現危機。同時會出現的,當然就是債務風暴,已經背的房貸、車貸、企業貸款會有嚴重的還債壓力。
後來,貿易戰引發的經濟危機,被疫情所製造的經濟困境蓋過了,問題當然是雪上加霜。
習近平心知肚明,經濟困境的源頭出在一開始的時候,對美國加關稅過度反應,說什麼「以牙還牙,奉陪到底」,其實,如果習近平吞下去,第一波關稅才500億美元,事情也就打住,不會演變成後來的一再加碼,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全部被課關稅。
然後,經濟困境來的真不是時候,因為中共明年要召開二十大,習近平要爭取連任下去。
顯然中共出現權力鬥爭的危機,所以習近平會有慾望轉移焦點。
如果實在沒有別的牌可以打,在台灣海峽製造危機,甚至對台灣開戰,會是不得已的一招。於是最近常會聽到,習近平想在兩年內拿下台灣,或者中共有可能在六年內對台灣動武。
在我看,習近平的最高策略,應該是以最低代價來轉移焦點,以便之後達成連任。意思就是說,他可以在台灣問題上做文章,也可以對美國叫板,重點是有姿態就好,有連任就好,可以凝聚內部共識一致對外就好,不必真的讓自己去冒險,冒與台灣開戰所引出來的巨大風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吳嘉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