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
《下女的誘惑》三個主要角色,每一個人都在騙另外兩個。
但其中兩個女人對彼此的情感是真摯的,最後也是坦誠的。讓她們倆在一起私奔成功,在情感道德上,較具有正當性,因此由她們來走到結局,也才會是令人心情舒服的開心收尾。
伯爵雖然也有情感真摯的部分,但他的手段自始至終都是一直騙,一直犧牲他人,所以因著他的手段,他最後居居了。
不過,我自己是這麼覺得啦,他畢竟也有真實情感的部分,也還算守分,而不只是單純的慾望,所以在最後被變態老頭虐的時候,他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騙術,讓自己脫離苦海,還替所有人報了仇,也算不錯了。
劇情有什麼BUG?
《下女的誘惑》BUG部分就是,千金要對男人下藥的部分,哪這麼順利@@?
沒錯,我覺得用嘴餵水給對方,也算是很順利的部分。我也知道伯爵正在慾望勃發的狀態,智商會下降。
但伯爵也不是一般好嗎?電影一開始,下女偷他東西時他可是都有注意到,結果這麼明顯的端東西給你,眼神還很明顯,而且是伯爵給千金那瓶藥的,如果是我,我根本就會時時刻刻警醒好嗎。
好吧,可能是我有猜到千金會做的事,所以就覺得這裡設計不是很高竿。
故事敘事結構
我想說的是,以往我們在談故事,為求簡單方便有代表性,走的都是坎伯那一套英雄之旅(可參閱本書:
《千面英雄:從神話學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而這些都會讓我們誤以為說故事時,只能以單一主角走完全部故事線(即便通常所有人都能馬上舉出反例,但自己在說故事時可能就會忘記)。
為什麼?因為,編劇書都是這麼說的嘛!「主角」在電影五分鐘到十分鐘的時候,要做件讓觀眾認同他的事,例如救貓咪(可參閱本書:
《先讓英雄救貓咪》),到電影的一半時,「主角」狀態要有一個反轉……
因此創作者一開始在看書學習如何創作故事時,可能就容易預設成,故事「只能用一個主角,走完全部的故事線」。
但我們都知道不是的。《下女的誘惑》做了另一種示範。將電影切成三個段落,以不同角色的觀點出發說故事。
《下女的誘惑》不只是平板的呈現三個角色各自的故事,而是利用這三個角色各自不同的特性,安排了先後順序,由下女走完第一階段前半的故事線,千金走完中段,伯爵走完末段。
先不論《下女的誘惑》到底是什麼型的結構,故事線該打到的節點,都藉由這樣的角色與順序安排做到了,故事也有了高低起伏。因此不一定只能靠單一主角撐完故事線。
這樣講可能還是很多人覺得,所以呢?
舉個例子,如果《下女的誘惑》的最後,把故事線交給下女或千金,那《下女的誘惑》故事很快就結束了,因為兩女的故事線,從迷昏伯爵到兩人見面,張力就一直在下降,畢竟她們快要成功脫逃了!她們成功,《下女的誘惑》就結束了!但以情節張力來說,
也不是不行這樣就結束,若是觀眾單純想看情慾畫面,那可能很好,電影最後可能將有一大段風花雪月和約會風光。
但作為創作者總是要問,那怎麼樣可以更好?
於是《下女的誘惑》最後把故事線交給伯爵,在兩女故事線已經逐步在放鬆的時候,加入伯爵被虐死的片段與自白,這樣就不會讓觀眾覺得,咦怎麼最後的三十分鐘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我到底在看什麼?
如何描寫,角色間的情感才會升溫?
想知道怎麼描寫,角色情感才會不斷升溫嗎?
這個問題,漫畫《火影忍者》作者岸本齊史也曾發過感嘆。他曾自言,自己其實不擅長刻劃角色間的戀愛關係,所以,如果有看過《火影忍者》的諸位,稍微回憶一下幾個經典的couple的互動,是不是都有種,咦?這樣就在一起了嗎?的感覺。(唯一支持雛田!)
要如何刻劃出兩人情感關係升溫?從《下女的誘惑》來看,即便是兩女彼此都各懷鬼胎,但藉由生活中,做出為對方好的行動,然後也因此收到好意。兩人一丟一接,互有來回,那就是合理的情感關係上升的證明了。
1930年代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朝鮮半島,不是重點
時代背景在《下女的誘惑》中,完全不是重點,大概只有學院派研究人員才會覺得是重點吧(被毆)。
主流大眾要看的都是角色之間的情感、關係,故事好不好看,有沒有高潮迭起。
所以,變態宅邸的故事、圖書館、變態收集癖好,在這個時代、這個背景,到底有沒有可能?女同私奔有沒有可能在那個時代?都不是重點。
重點不是殖民,重點是在那種框架下,人物的故事、故事、故事!
《下女的誘惑》後半段根本就沒講軍人,或時代背景怎麼變,殖民發生什麼事。完全沒有。因為在這部電影中,那就只是一個故事框架。 不過我也要澄清,我並不是說因為不是故事重點,所以就可以不顧史實亂來,該做好的背景還是要遵守好該有的規範,這樣才能讓故事順順下去。
結語
整體來說,故事內容並沒有讓我驚艷到,但故事表現的手法,我卻是學到很多,算是個體裁特殊的故事,還不錯!
另外,故事目的想讓兩女私奔,要讓這件事成為可能,兩位女角就一定不可能是一般人(如果是一般大小姐,大概就會變唯美悲劇了吧,因為逃不掉)。
下女和千金可都不是一般人,她們都是超級厲害的人,心性和經驗都鍛鍊過,兩個人合力就可以弄翻所有人。這樣的設計,就合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