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荻生碎碎念】基本三問金融素養:要解決什麼問題?能嗎?怎麼做-學齡兒家長篇(中)

    接續上篇,接著回答第二問:「金融素養,能解孩子一生的金錢問題嗎?」
    金融素養,是孩子一生金錢問題的解方嗎?
    這篇講的是很細、很關乎讀者經驗的東西。各位可以停一停先別往下看,回想一下,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獨立決定如何用錢的那個時候,是依靠什麼東西來做出最終決定?

    一般來說,那叫潛移默化。不管是從家裡親族長輩的諄諄教誨而來,還是從同輩間的有樣學樣而來,基本都是自己看過、聽過某個可信賴的人,在某個情況下的某種沒有出什麼狀況的用錢方法,就照學照用了。
    這類潛移默化大致會給自己形成一個模糊的用潛意識,對多數沒有從小刻意培養金錢觀念的人來說,多是先在這個模糊意識上,再把後天一路學到的金融或理財概念,給陸續疊加或融合上去,形成一個以經歷為底的處理金錢問題的用錢習慣,用管理術語說,就是街頭智慧(street wisdom)。筆者自己就是其一。
    讀者會問「這不就是現成的既有解決方案嗎?」,確實是,「那還有什麼問題?」
    嗯,若要求各位,把自己一路用以披荊斬棘的用錢意識清楚分拆、分門別類,大家應都能做出一些,在這個基礎上,讀者不妨嘗試自問兩個問題,來回答上面的疑問:
    第一:如何確定自己的經驗分類,足以覆蓋孩子從小到大的方方面面需要?
    另外,若撇開當代火紅的虛擬貨幣不說,成長在現今打開手機,各種消費、詐騙、貸款、投資等金融資訊就接踵而來的孩子們,陪伴他們長大的資訊環境已與七、八零年代出生的父母輩完全不同,而且,當下還在不斷地變化。
    所以,第二是:如何確定自己的既有經驗,足以幫孩子處理日新月異的金融資訊?
    筆者的意思是,正因不完全知道只有灌經驗會出什麼問題,才會需要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這類的學院智慧(school wisdom)
    簡單說,金融素養就像一個小孩懶人包,把從核心的金錢認知、金錢態度、到技術上的用錢習慣、個人理財、家庭理財等題目,整理成一個有序的框架,來給孩子消化。市面上現在無論是金融機構的營隊,還是坊間大家找得到的理財課,幾乎都是這個概念。但如果因此去說,送孩子去上一堆金融素養課,就能讓孩子變成巴菲特,筆者相信不會有父母買單,因為大家心裡明白,教育問題的根源,最終都可追溯到家庭
    大家心裡明白,教育問題的根源,最終都可追溯到家庭。
    若孩子在家裡就是沒有一個能讓他耳濡目染學習金錢態度、金錢概念、用錢習慣的環境,那即便孩子在金融班上學得再好,父母又如何可以去合理預期,孩子真的遇到金錢問題時,會有足夠能力去處理?
    回到最初的問題,「金融素養,能解孩子一生的金錢問題嗎?」,筆者會說:回歸你的金錢教育目標。家長的目標若有涵蓋「孩子要懂錢」,那金融素養就適合當處方簽,其後才是要懂多深、什麼時候要懂的這種因應個別條件需要的問題。金融素養再好再齊備,終究只是工具,父母對孩子金錢教育的態度、目標、計畫,才是孩子一生金錢問題的根本解方。
    父母對孩子金錢教育的態度、目標、計畫,才是孩子一生金錢問題的解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