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要存錢?」女兒問。

「現在有需要買東西、跟朋友出去玩,『即時行樂』有什麼不好嗎?」兒子說。

《經濟學人》6月下旬有一篇報導指出美國從2020年開始,各州政府規定高中生的畢業門檻多了一項 financial-literacy(理財知識)課程,53%的美國學生要修完這門課才能取得畢業證書。

《經濟學人》的報導說OECD較富裕的國家中,15歲的高一學生只有10%的學生具備足夠的理財常識。因此,理財課程不是只有學習怎麼操作股票,還需要學習怎麼存錢,例如先記錄收支,才能在未來有能力進行投資。

與其用說的,不如直接讓小孩體會「用錢賺錢」的「快樂帳戶」,以及股票市值跌落時,應該要建設的心理素質。

去年11月開始,我們一家四口在餐桌話題間,無形中進行一場投資競賽。每半年的期間,就來看看誰拿的股利多,未實現損益、已實現損益又是什麼狀況。用什麼態度面對指數1萬7千點到2萬4千點,當股市狂瀉破2萬點以下時,又要怎麼強化心理素質。

強化心理素質的前提有幾個外在的條件。

首先,要有穩定的工作或是一定的存款,不會因為股市失利,而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

而有了穩定「金流」這個條件,就延伸了第二個條件,千萬不要借錢投資股票。

很多人會覺得操作資金槓桿才是聰明人。但我覺得還是要看操作什麼投資商品。從五專時期就從「投資學」課程中學到台灣的股市是淺盤市場,資金流進流出時,就是會一路漲、一路跌,若是靠借錢投資台灣股市,來不及逃命的時候,真的會血本無歸。

第三個強化心理素質的條件,就是要看狀況「見好就收」。股市超過2萬點時,我就一直跟家人討論是不是該見好就收。有人全部出清,有人死守不放。我則是又進出了一次上回分享的電腦公司股票,賺到滿意的數值,就放手讓其他個股漲漲跌跌。 

人類的心理狀態是一個奇妙的運作邏輯。少賺,還是賺,但心理就是有一個缺口,很難填滿。

所以最後一個強化心理素質的條件,就是設定自己滿意或可以承受的損益數值。 

這些條件看似簡單,但真正執行時,真的很不容易。

終極的原則:滿足,就會快樂。

《經濟學人》報導的最後一段訪談了加州學區主管,他說很多學生跟他說,真希望小時候就有人教導理財的觀念。

家庭教育沒辦法養成的學識,要靠學校教育植入青少年大腦的成效仍然有限,社會教育的普及化,便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管道。

Netflix的紀錄片就有一種教化社會的過程。

2021年推出《金錢解碼》,如同該串流平台其他「解碼」系列,在不同面向的社會互動中,以歷史脈絡、文化形成、社會體系的不同角度,分析「快速致富」、「信用卡」、「學貸」、「賭博」、「退休」等五個面向金錢流動的方式與關係。

2022年推出的《聰明生活經濟學》即是以「案例」的方式描述不同背景的年輕人,遇到經濟財務上的困擾與難題,專家給予什麼建議。2023年上檔的《致富攻略》也是以案例的方式提供專家建議,只不過紀錄片中的案例是夫妻,因此除了講述理財觀念和做法之外,也能看到許多婚姻關係因為金錢觀而生變的過程。

觀看《致富攻略》這部紀錄片的好處是可以從他們在螢幕上打出來的字卡學到許多理材相關的英文單字。

從看別人的故事中,又可以學到實用的英文詞彙,實在是一舉二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2會員
131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隨著美國推動理財知識課程,理財教育在青少年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家庭中強化孩子的理財觀念,包括體驗『用錢賺錢』、維持穩定的財務狀況、以及設定合理的損益目標。透過觀賞相關紀錄片,家長與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理財知識與實用英文詞彙,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財務管理的理解。
Thumbnail
隨著美國推動理財知識課程,理財教育在青少年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家庭中強化孩子的理財觀念,包括體驗『用錢賺錢』、維持穩定的財務狀況、以及設定合理的損益目標。透過觀賞相關紀錄片,家長與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理財知識與實用英文詞彙,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財務管理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父母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並解釋了貨幣價值背後的概念。透過園遊會、校園義賣等場合,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參與交易,從而培養他們的金錢觀念。此外,文章還探討了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父母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並解釋了貨幣價值背後的概念。透過園遊會、校園義賣等場合,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參與交易,從而培養他們的金錢觀念。此外,文章還探討了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完成兒童理財師資培訓課程後,在『適當的時機』開始了零用錢制度,透過面對需求和儲蓄目標的設定,教導理財和延遲滿足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球球如何透過存存及花花撲滿來分開儲蓄目標和日常消費的經驗,並介紹了儲蓄練習的三個原則。同時,提到重要的金錢決策及選擇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財務管理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在完成兒童理財師資培訓課程後,在『適當的時機』開始了零用錢制度,透過面對需求和儲蓄目標的設定,教導理財和延遲滿足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球球如何透過存存及花花撲滿來分開儲蓄目標和日常消費的經驗,並介紹了儲蓄練習的三個原則。同時,提到重要的金錢決策及選擇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財務管理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我認為,對孩子來說,理財教育,從小開始絕對是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
Thumbnail
我認為,對孩子來說,理財教育,從小開始絕對是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時,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些基本的理財規劃和保險準備,例如開立銀行戶頭存放壓歲錢,以及提前為他們買保險。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財務保障,也是父母用愛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時,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些基本的理財規劃和保險準備,例如開立銀行戶頭存放壓歲錢,以及提前為他們買保險。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財務保障,也是父母用愛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Thumbnail
猶太人建議孩子2歲起實施「延後滿足」教育,父母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透過等待三週才購買想要的東西,孩子可學會金錢觀念,並透過理由解釋、自行賺取零用錢來負擔部分費用,提升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理財觀念。
Thumbnail
猶太人建議孩子2歲起實施「延後滿足」教育,父母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透過等待三週才購買想要的東西,孩子可學會金錢觀念,並透過理由解釋、自行賺取零用錢來負擔部分費用,提升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理財觀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