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先盡力練習邊界內的,(暫時)不須理會邊界外的
立目標時盡量明確,最好可以切身相關,
因為和自己相關,表示常用到或某段時間裡有極大的需求,而且也清晰,可執行,
此時的Input+Output會大量滾動,效果最好…
例如:以前有位學生是學徒廚師,練英文為了看懂英文食譜以及和外籍廚師(主管)溝通,想要學義大利麵和其他西餐的烹調法,
目標就是:須看懂食譜,能和外籍廚師溝通
→ 相當明確具體,所以必須學會基本術語+簡單文法
首先,以input取得單字/詞而言 → 食譜是recipe,得先認得,再來,各種刀工除了基本的cut之外,還得知道chop, mince, dice, cube, chunk各自的不同…
然後烹飪方式是bake, steam, grill還是roast…
因為是廚師,所以需要知道,dice是切成丁狀,而不需要馬上知道這個字本來的意思「骰子」(邊界外)…
相對的,若是遊戲或賭場的人就需知道這是「骰子」,同時還得知道擲骰子是roll/throw the dice
文法的部分用得不算多即可應付,+ed表被動,+ing表正在進行
→ boil煮沸,而boiling是正在滾的水,但boiled則是已經燒開過的水…等
而由於邊界明確,所以暫時可以不需知道boil另有「暴怒」之意(邊界外)
於是,以output應用而言 → 等過段時間,餐廳換了食譜/菜色後,
或者需要跟外籍廚師討論時,就可以output了,不完美,但絕對夠用
這樣,英文對他而言就已派上用場…
他暫時不太需要知道美國總統說了什麼(邊界外),歐洲央行或華爾街的決定和他也不太有關係(邊界外)…
漸漸地,食譜他已看懂大部分(input+output),同時外籍廚師(主管)在教他時,他也可以知道7、8成(input+output),這樣就夠了,他也很滿意,至於能否和外國人對答如流,侃侃而談,不是很立即的重要(邊界外)…
又例如動作的crawl是爬行,嬰兒或蜘蛛人做的動作,就是典型的爬,邊界就在這裡,至此即可,
轉換場景,如果目標是水上運動,則crawl stroke、front crawl 或 forward crawl (有多種稱呼,這些是其中一種)則為捷式,俗稱自由式...
而若是電子媒體,news crawl則是跑馬燈
所以,當目標清晰時,自然會知道,所需要的英文是什麼,不往目標走的,就可暫時不理會
即使後來又有別的目標要進行,就可以以舊的為基礎,跨界出擊
又譬如:found動詞是建立,或以…為基礎,一般到這裡就可打住,
但若在化妝時,即會以此為「基礎」,進而找到foundation,
也就是它的名詞即為「粉底」
→ 目標越細(明確)越好,越好執行,執行起來越容易達成,越有成就感,
即可落入正向循環
我們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呢?例如:把英文變好、提升英文(我也立過這種摸不到邊的目標),能和老外對答如流、談笑風生,聊些匯率、投資、華爾街、國際大事...
這類目標過於模糊、邊界太大,無法度量…常常會什麼都想拿,什麼都拿不到…
有辦法再細一點嗎?例如:不看字幕,全英文看懂美國隊長(或其他電影)…
這個目標明顯明確多了,但範圍還是太大,片長兩個多小時要真懂一字一句,茲事體大,而且可能因此喪失娛樂的樂趣,同時裡面有許多平常用不到的字詞,畢竟對白和劇情是經過設計。另外,看懂美國隊長之後呢?再朝下一部電影進攻嗎?
它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有相關嗎?能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或興趣結合嗎?若有,就沒問題,因為緊扣著切身相關。
若沒有呢?很容易落入跟學生時期考試一樣 → 考完因為沒再使用,而立刻生鏽…
那如果再細緻一點呢?不看字幕,全英文看懂美國隊長的預告片,這個更明確,而且更容易做到
預告片的片長很短,而且宣傳用的字詞很明確,範圍可劃定,其他類型的電影預告片,也方便再使用
以一般上班族而言,最明確的目標無非就是考過多益(TOEIC)XXX分了,明確清晰可執行…,即便如此,ETS也有針對TOEIC的分數做出參考指標,也許沒辦說精準,但不失為是個目標
又或者,能把我們上班的工作內容和我們個人本身,例如興趣、嗜好…等,
能以順暢的英文說或寫出來,這也是個很棒的目標…
能將自己工作內容,以順暢的英文表達出來,其實就已很不容易,
這裡指的是完整的句子,不是講話穿插/烙英文
例如 → 每天早上一進辦公室就要泡咖啡,
收email,決定哪些要立即處理,哪些要轉寄相關人員…
同時有哪些事情要follow up(可惡,我烙英文了)…
若是星期一,還要做上星期的周報,10點準備周會…
下午要跑上星期報表…等等,
這些,我們都能用英文無礙地表達嗎?
就如同在向別人自我介紹工作,因為這些最切身相關,也最實用;
最實用,通常就最不會忘,因為input和output會滾動出現…
練習得差不多了,可以練習將內容換成上一層(老闆/主管)的工作,有下屬的,
也可換成下屬的工作,若沒有,可以練習換成同事的,
例如工作流程的上下游的同事…
藉由這些練習,即可把工作上(邊界內)的英文徹底練會…
行有餘力,還可練習,未來的工作計畫,想轉職,想升遷,想創業,想度假…等
若還要再切成更具體的目標可以是:
從單字/詞開始 → 小句子(搭配字的應用) → 長句子/多重句子(換句話說)
例如:
單字:email相關, transfer或forward, receive, cc, correct, typo…etc.的意義
► 小句子:記得寫信給Mike
► 長句子:寫信給Mike提醒他,叫他把交期定出來
► 多重句子:寫信給Mike提醒他,叫他把交期定出來,然後轉給專案的所有人,最好提早一點,以免耽誤整個專案
■ 目標清晰且可執行
若目標還是太大,模糊,無法衡量,無法達成,就先切成小塊,然後一塊一塊達成
目標清晰、小,且可執行,比較容易達成。達成之後會有成就感,再做下一個時,就比較會有信心,落入正向循環
以TOEIC考試為例:範圍很大,先從小且清晰的目標出發,如辦公室場景…
若還是太大了,再縮小點,如辦公桌,就以辦公桌為界線,桌上的東西都OK了嗎?
► 以單字/詞來說 → 釘書機、訂書針、迴紋針、膠帶、檔案夾…等
► 以句子來說 → 這是誰的釘書機?
訂書針快沒了,叫傑克去訂一下,看下星期會不會來?
待會記得把檔案夾拿去櫃子放好…等,
先解決這些,把這些都轉成英文…
這樣下次碰到時就沒問題了,於是辦公桌解決,再過來就可以延伸到辦公室場景,
界線延伸到了辦公室,可能還有各辦公室之間的場景,發票、收據、轉電話/email、開會…等
可執行通常就切身相關,切身相關就容易重覆練習,方便記住...
若沒有切身相關,就「製造」切身相關,換句話說,時時刻刻「製造」切身相關
→ 在這個情況會說什麼,在這個地方的表達應該是什麼…
也就是,看到/聽到/想到就反應,這會叫什麼?
► 看到辦公室的釘書機、飲水機、茶水間… → 反應,這些英文是什麼?
► 聽到老闆在詢問客戶問題 → 反應,這些英文是什麼?
► 想到要訐譙同事都在背後捅刀,實在過分 → 反應,這些英文是什麼?
想到了之後再去查找、 Google或問別人都行,即使得不到正常的答案,
起碼眼界會開闊,單字會多認識一些…
訂定目標是很基礎的一步,我的觀察是很多人直接跳過這一步,看到別人英文「很好」,或是突然被考試逼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想要跟他一樣「好」,於是花很多心思在找方法上,但只要中途碰到困難或低潮時,很常因為沒有目標而迅速放棄,真的很可惜。畢竟這事,得要有心+有時間呀
目標訂立後,也可以適時修正,並非一成不變;
但總得先確定目的地(目標)才能挑選交通工具(方法)吧…
總結:
確立目標:
1. 可朝這幾個方向來:
A. 想要用英文來幹嘛
B. 有多少時間,想練到什麼程度
C. 有心+有時間,缺一不可
2. 具體而言,可以:
把英文練到和台語一樣OO考試XX分、能用英文流暢地介紹自己工作、休閒、未來的計劃…等
3. 先將目標範圍內的練熟,以外的,先放著,有需要時再處理
下一篇,我們再來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