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徒步環島・Day 5 徒步者的風景,庶民的日常

Day4由樹林走到大溪,體力幾乎耗盡,雖獨自外宿,但一夜好眠。
睡到自然醒後,漱洗完畢揹起背包,裝滿兩瓶水,拿著兩張早餐卷,一張在中式早餐店領了蛋餅及飯糰,一張到西式早餐店領了卡滋雞腿堡。飯糰蛋餅塞進背包當午餐,漢堡提到公園樹蔭下悠閒地飽餐一頓。
早晨的大溪老街,居民是主角。昨晚暗黑的街區,今早變成熱鬧的市集,菜販與買菜大叔大嬸們熱絡地互動,不復昨晚的沉靜。
興高采烈討價還價是居民的日常,對於一旁觀察的外客而言,卻是美麗的風景。
Day5 大溪老街 關西東安古橋
九點多由中正公園往下過大溪橋,順大漢溪左岸單車道續往西南前進。過崁津大橋,就由單車道走入農路。
桃園地區的農路旁多灌溉水道陂塘,偶爾可見帶著斗笠的農夫犁田翻土。走農路可欣賞一旁新綠的作物(這段路大多種植韭菜)及起伏的丘陵,與走單車道大異其趣。對了!還可以被老農搭訕,飛快的單車騎士是不會搭訕老嫗的,對吧?!
今天「總算」遇到一個開著拖拉機主動搭訕的老農。他見我背著背包拄著健行杖,特地停下來打招呼,還問我是不是在徒步環島。真慚愧啊!我說:沒有啦!今天只有從大溪走到關西。
走了四天的單車道後,農田、丘陵及陂塘帶來新的視覺衝擊。相較於部分重複單調或在公路旁的單車道,這樣的景緻就像天堂,就像西班牙朝聖之路的某些路段。
一個轉彎,看到一座類國家地理雜誌的斜框景(全省各大景區都有,只是顏色不同)標示著挑擔細路。由這裝置上的說明,才知道石門水庫旁的三坑,曾扮演農產品水陸轉運中心的角色。
繼續前進來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放下背包掏出午餐,和著冬日正午的艷陽,吹著涼風,望著美麗的大陂塘,真是暢快(如果有杯熱精品,那就更完美了)。
吃飽喝足解決所有生理需求後,本該切到公路往龍潭關西前進,但見路邊有個小指標寫著大平紅橋。雖未曾聽聞大平紅橋,但與大漢溪涓涓上游併行的步道,卻引人入勝。順著步道,不到半個小時就抵達大平紅橋,雖就是一座紅磚拱橋,但古樸高雅,值得!
從大平紅橋繼續往前走,越走路跡越不清楚,只見某家活魚餐廳的招牌就在頭頂上的橋邊,但無路可上,只好走回大平紅橋,問了路人才爬上台3乙。
上了公路,先找到超商補充不必要又飢渴的咖啡因。從台3乙(龍源路)接台3(內山公路)都走在公路旁,有些路段有人行道,有些路肩狹小又沒水溝蓋,丘陵地形翻上爬下,辛苦又乏善可陳。過往車輛車速雖快,所幸大車不多,偶爾也會見到單車騎士開心地溜下坡。
總算過龍潭到新竹關西,經過兩個國3的高架橋洞及關西仙草博物館,不久就進入關西市區,來到終點東安古橋
原本計畫走到關西老街吃仙草冰,不過我家太上皇已開車抵達關西,且在台3線來回巡邏,恭迎水某一起去採買,只好放棄仙草冰,待下回從關西出發時再說。
昨日由新北進入桃園,今日再進入新竹,兩天一夜跨越三縣市,也由大漢溪的中游來到上游。負重獨行連走兩天,解鎖成功。
Day 5 徒步22公里,累計102公里 大溪老街 大溪河濱步道 挑擔細路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大平紅橋 台3乙 (龍源路) 台3(內山公路) 中豐路二段 關西東安古橋(竹28)
大溪老街在白天變成市場
大溪老街在白天變成市場
老婦帶著自家生產紅蘿蔔一起趕早市
非假日的大溪老街少人車很悠閒
大溪橋橋頭
踽踽獨行的老嫗
韭菜田
休耕中的農田
挑擔古道解說裝置
安靜無人的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三坑公園往大平紅橋的步道
大漢溪上游的大平紅橋
大平紅橋後方為龍潭的大坪
台3線石門水庫段有美麗的路樹
台3線旁有好幾家木材加工場
抵達終點:關西東安古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2021及2022年疫情嚴峻時期,分段徒步環島,全程超過1,200公里的過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