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定騫著,一九八六年生,尚未形塑完成就冷卻的容器。
仍試著寫下字。偶爾也是劇場與鏡頭前的演員。喜歡按下快門的聲音。
其實在去年,我還沒有讀詩的習慣,只是偶然覺得自己不知何時開始,已經奔跑在了所謂通往社會成功或是追求財富的階段。想喘口氣,卻發現連喘氣也費力。
所以我開始讀詩,某種程度上是去感受別人藉由文字抒發來的痛苦、煩惱;但詩是一種很奇妙的文體,再巨大的痛苦都能在充滿寓意的文字裡被緩緩化解,只留下些微刺痛感。
就如同讀這本書一樣,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儘管與你的不同,但痛從來不是比較級。
書的主軸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 日子不過是心的顯影
- 回到成長的案發現場
- 如雪盤旋般的思念
大致對應的是年過三十時對於生活體驗、二十至三十間最劇烈的變化、對F的思念。
我一直不理解三十歲之後應該要怎麼做,但看完書後我想,可能三十幾歲的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書裡一段話提到:「三十,能做到什麼都太像是理所當然了。趣味消失了,壓力來了,人生該背負的重量突然在雙肩下陷,要思考好多的事情,要做很多的決定,容錯率驟降,卻偏偏每個選擇都巨大到如同定調接下來的人生路線,怎麼走,都像猜火車,能鼓勵自己的彷彿只剩下 —— 享受吧這樣的兵荒馬亂。」
子曰:`「三十而立。」事情都是兩面的,什麼被立了起來,就應該有什麼會倒下來,對吧?
成長也是一個兩面的詞,我們總是期待未來可能得到的,卻越來越不敢回頭看已經失去的。
我一直都很喜歡去旅行,大學時就算沒什麼錢,也會為了很無聊的理由出發,比如想去陌生的地方看海;但開始工作後有了閒錢卻越來越不敢出發,像烏雲開始堆積,儘管陽光還在,卻不見光影。
烏雲密布時,如果想看見陽光,雨要懂得下。
拖得太久,雨會凝結成雪,聽說雪剛落下時會吸收聲波,世界會變的安靜。
我想,我們都該捨得讓雪落下。
之前還讀了劉定騫的另外一本書《失對白》,看完後努力地想讓自己給出一些心得,卻像是剛從宇宙的失重狀態回來一樣,還在努力適應重量。
這本《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彷彿體驗到十年後的雪,提前下在自己身上一樣,很難去系統化整理自己感受,但卻是睡前值得細細品味的一本書,所以我把我的感受記錄在這裡。
我是太陽系居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