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無常作為一種養分

5月19日,No. 139,無常作為一種養分
前些日子碰巧翻到「反脆弱」這本書,雖然耳聞這本書有段時日,但就只是以書名判斷誤以為大概又是雞湯的書,不要怕失敗之類、柔弱勝剛強之類的老梗。
沒想到翻了之後驚為天人,內容有點繁複,橫跨各式領域與文史哲及科學,作者認為沒有人提出「反脆弱」的概念。「反脆弱」是脆弱的相反,但又與「堅韌」或「強壯」不同。所謂脆弱,就像是我們家電的易碎品,不能經受晃動或撞擊,而堅韌或強壯指的是「某項特質可以抗拒混亂或不確定性」,例如101大樓對於地震沒在怕的,我們就說101大樓很堅固。換句話說,強壯或堅固的人事物,對於混亂、動盪能夠無動於衷。
但是,重點來了,具有「反脆弱」特性的人事物,反而會因為「混亂或不確定性」獲益,變得更強大。打疫苗就是一種例子——我們讓身體免疫系統接受一些混亂,進而能更好地抵抗病毒。防疫也是。瘟疫過後,人類社會對於遠距生活與多元樣貌的工作型態有更近一步的認識,我們相信遠距工作也能有效率地產出與協作。
當然,前提是這個混亂與動盪,沒有殺死我們。
「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大(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尼采如是說。
不過有趣的是,這本書的悖論或是價值衝突在於,作者一方面擁抱不確定性,一方面非常保守。所謂保守,是因為他認為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必然更強大,所以傳統或是具有歷史的人事物,必然有其價值或可取之處。另一方面,他又認為混亂與動盪可以是好的,甚至包括小規模戰爭有助於降低整體人類傷亡。重視傳統往往就比較不願意擁抱新科技與新事物,這大概是作者的理論侷限或盲點吧。
希望我們都能擁抱生命的無常與艱難,好好活著
#dailymrps #mrps20210519 #每日猜招 #反脆弱 #resilient #nietzsche #antifragil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