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常一個人蹲在公園或是路邊,看著地上還有花圃旁大樹邊的小螞蟻,牠們總是成群結隊的出現,殷殷勤勤的工作,小小的身體可以合作抬起比自己身體大上許多倍的糧食,讓我總是不知覺的看的入迷;那是最愛聽故事的年紀,大人們總是會說些俚語或是小動物的故事來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以弱勝強的螞蟻扳倒大象以及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眾人的童年的故事裡絕對可以佔有一席之地。
自然界中的強與弱的定義並非常人所想的那麼單純,對於生物而言,最重要的那就是存活下去,讓物種得以延續,而它們面對天敵所進化而成的生存方式,比那些以文載道的童話故事精彩且更具有創意。
我們所知的老虎、獅子、熊類動物等,在食物鏈裡都已是處於最頂端,但是卻也可以從關於環境生態保護的新聞得知,部份物種已近珍稀或是瀕臨滅種,所以所謂的強與弱,在最後其實是以「存活下來的生物比較強大」來定義,這一點在日本戰國時代家族裡的家徽裡可以窺之一二;比起使用猛禽類,武將們更喜愛引用雜草來設計製圖,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立於不和平的時代,面對隨時需奉獻生命的武將,他們所看重的便是這樣頑強的生命力,他們將寓有這樣涵意的家徽付與後代子孫,祈望他們可以綿延不絕、頑強的存活下去。
生存講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好像現代人常表達的,不符合潮流的人會自動被社會淘汰;潮流不一定指的是外在的造型服裝,更深層指的是因應科技變遷而不斷改變的社會、工作及家庭型態,除此之外更要有一顆能接收各方資訊並靈活運用的大腦;而能夠順應時勢並利用、造就時勢的人通常都是可以站在金字塔中上階層的人,那是否再往下階層的人就沒有存在價值,或是沒有生存的能力呢?答案絕對是否定的,那麼我們一般的小市民是怎樣在這高壓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呢?這回閱讀內容《弱者的生存策略》的作者稻垣榮洋就透過大自然裡的各種生物,詳細描述了關於一般人眼中渺小脆弱的生命是如何運用策略在嚴酷的大自然中屹立下去,希望藉由這本書可以改變一些我們一直看在眼裡但卻始終不曾去深思的問題。
不具備強大攻擊力的生物,具有族群生存的法則,規避對於自己的生命有威脅的物種。
群聚:大草原裡可以看到草食性的動物總是可以群聚在一起,原因除了同一個區塊內有著食物之外,牠們還可以利用群聚在一起的數大及各自的優勢降低被獵捕的危機。這情形在學生時期特別明顯,孤獨且安靜又偏弱小的同學,不是總被其他同學忽略,就是較容易成為群嘲或是霸凌的對象,所以為求生存,相似個性或體型的同學可能會去尋找(或互相吸引)適合自己生存小圈圈,以多人聚集來的壯大聲勢,避免成為同儕裡的邊緣人。
在我國中時班上有幾個體型較瘦小男同學,平時不引人注意常被大家忽略,意外的是課堂上若是要分組活動或是報告時,他們會自成一派,表現不算非常優異,卻也是不錯的,長期下來,會去嘲笑他們身高的同學就漸漸少了,甚至不再提起。
逃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打不過就跑,硬拼不是英雄,這在動物界是十分常見的事,因為直覺的生存本能讓草食性動物看到肉食獵補動物第一反應即是跑,甚至像是瞪羚為了躲避獵豹的追捕,會採取左右跳躍奔跑的策略,降低獵豹直線衝刺爆發的速度,以爭取活命的機會。
每次一講到逃跑,就會想到「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因為天生的不足,母親擔心他在學校會受到同學的欺負,所以告訴阿甘,遇到危險,跑就對了,因此在學生時期逃跑成了他生存的應變方式,而在參加越戰時,他戀慕之人珍妮也告訴他,如果遇到任何困難,不要逞強,快點跑,所以他靠逃跑在艱難的越戰中活了下來,甚至還有餘力救了戰場上的朋友;所謂「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材燒。」這句大家已耳熟能詳的話已明確的告訴我們,逃跑有時並非是懦弱無能的行為,而是另一種在面對強敵時的生存策略。
躲藏:弱勢生物為了保護自己,了解自己棲息的環境與敵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躲藏時必需站在對方角度想;迷彩在時尚界裡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捲土重來,但其實真正的軍事迷彩是一種具隱蔽性的偽裝躲藏,士兵們在不同的戰場可身著不同顏色的迷彩軍裝,讓他們可以成功融入周圍情景,通過模糊人與環境的邊界,從而達到減少被敵方發現與攻擊的危險。
但比起積極偽裝的躲藏,奇葩如樹懶的思維就很簡單,天敵美洲豹擁有很強的動態視力與爬樹能力,所以牠直接選擇待在樹上躺平不動,也因為不動,或是動的緩慢,所以牠所需要的熱量極少,一些樹葉即可維持牠的生命,不需要一直爬下樹去找食物。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玩躲貓貓時也常遇到一種情況,當鬼慢慢接近我們時,我們總是會有一種心態就是他一定會看見我,所以會做出移動躲藏地點的選擇,而往往都是不動可能沒事,一動反而更容易被發覺,因比起靜態,我們的雙眼下意識更會主動抓取移動中的物體。
「強者要單純,弱者要複雜。」當面對攻擊力巨大的強者,弱者便要使用各種方式取勝,當環境、規則等複雜化後,就能有更多的機會找到有利的條件,像是上述描寫的瞪羚,生物的演化讓牠面對天敵時,採取活命策略的就是複雜化逃跑步伐,以應對危機;另外常說若在野外遇到毒蛇一定要拐彎跑,這是因為根據動物學家的說法,蛇的視力並不是很好,不能像人那樣依靠眼角餘光就能發現物體,只能直視眼前的生物,只要位置偏一點就看不到,所以拐著彎跑容易離開它的追捕視線,就像我們常會看到警匪片或是有打架追逐戲時,被追的那個人(弱),在逃跑過程中一定會推倒所經過之處可以移動的物體,形成各種障礙來降低追緝者(強)的速度。
而出社會已久的人在職場上也許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同事,當我們對自己的實力有自信時,對於主管交代下來的工作或是需要爭取的案子,往往都是專注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上表現突出,進而爭取到機會,但當某些人明白自己實力不如人時,就會利用各種方式來表現出存在感,像是我同事採取的方式就是努力討好上司,噓寒問暖、外帶咖啡果汁等的,連對上司的小孩都不會忘記,隨時為他們準備好水果零食;再來就是放大別人缺點來突出自己優秀(踩低拉高),當你有哪個地方被他發現不對的時候,恨不得大聲廣播到全天下都知道;種種方式雖然有些討人厭,但這確實也是一種弱者生存在職場上的策略。
狐假虎威多形容於仗勢欺人,但在生物界來說卻是弱者最好用的力量;像無毒的猩紅王蛇會利用紅黑黃相間的條紋來模仿毒蛇珊瑚蛇,借勢嚇退敵人;其實在我看來所謂強者並不一定非要指某一樣生物,而是在當下將可利用條件相加後大於威脅者,該綜合條件即為強者。
就像為什麼會建議獨自行走夜路的女性身上攜帶警報器,因為巨大且持續的聲響容易引起民眾的注意,進而增加員警及仗義之人幫助機會,也可藉此來嚇跑歹徒;再來是被奇怪的人尾隨時,一定要選擇明亮多人的場所躲入,台灣在夜晚最讓人感到安心的地方就是隨處可見的超商,不法人士會選擇尾隨的對象大多都是單身弱女子,因為她們較無反抗之力,而超商內擁有錄影、店員以及來來往往的客人就是最好阻嚇他的力量,所以利用強者的力量並非都是不好的,使用在對的地方也會有正向的成效。
「It is not the most intellectual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that survives; but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is the one that is able best to adapt and adjus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it finds itself」 -Leon Megginson
存活下來的並不是最聰明的物種,也不是最強大的物種,而是身處多變環境中最能應變與適應的物種-里昂.麥金森
「我不像你那麼害怕風,因為我懂的彎曲身體,這樣才不會被吹斷。」這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植物記》中,蘆葦對著快被瞬間狂風吹斷的櫟樹說的;對於櫟樹來說,矮小沒有支撐力的蘆葦就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弱者,但在面對強風時,反轉卻來的那麼突然;每個能存活在世上的生物都是歷經環境變遷後進化而成的強者,而若要永續的生存,我們不僅需要客觀地了解自身的優劣勢,更要懂得順應外力,而不只是一昧的頑固抵抗,最後成為珍稀淹沒在時間的洪流裡。
此回閱讀內容就讓我們跟著小祥與Silvia一起進一步了解稻垣榮洋的《弱者的生存策略》,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自然生態的智慧,更是人生乃至商場上的應變和進退策略。
【參考資料】《弱者的生存策略:學習生物演化的古老智慧,不必硬碰硬也能在人際關係、商場競爭獲益的四大生存法則》
博客來介紹👉🏻https://reurl.cc/Ry2qO6
【閱讀聊樂KEY】 Podcasts 頻道
解放你的知識焦慮,重拾閱讀自由
翻開書,本來就該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閱讀沒有低消,想讀多少就讀多少。 書本闔上後,還記得住的便是對你最重要的KEY!
節目主持人: 小翔 & Silvia
聯絡我們: chatkeyout@gmail.com
網址與節目總覽: https://portaly.cc/chatkeyout
Podcast 收聽平台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QeOlo9
Spotify: https://reurl.cc/67e4RO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xLkb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