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誰說劉備不英雄-飛龍在天篇 第五章 漢中稱王

劉備取得益州,終於有實力與曹操、孫權平起平坐。但是看在曹操與孫權眼中,總覺得很不是滋味,於是曹操決定要兵進漢中,遏制劉備後續的發展;孫權同時也決定要解決始終懸而未決的荊州問題。
孫劉聯盟裂縫漸生
此時荊州與江東的關係,因為曹操在濡須口的歃羽而歸有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曹操南征濡須口,孫權基於同盟關係請荊州派軍協助,結果荊州援軍還沒到,曹操就已經知難而退了。經此一役,孫權認為自己已經有了單獨與曹操抗衡的實力,不見得需要與劉備合力才能抗曹,也因此開始重新對孫劉同盟的政策進行反思。
張遼(三國群英傳8)
張遼(三國群英傳8)
劉備因為與劉璋翻臉,調荊州守軍入蜀助戰的消息傳出後,孫權大罵劉備:「猾虜,乃敢挾詐如此!」等到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便派出中司馬諸葛瑾前往成都,目的就是要求與劉備平分荊州。
正所謂『財入光棍手,一去不回頭』。過去劉備僅有荊州一地,為了生存當然可以低聲下氣,如今奪得益州之後,劉備等於從負債累累的窮光蛋一躍而成為暴發戶。有了底氣,自然聲音也大,雖說看在同盟的份上,劉備不便口出惡言,但是要他把收進口袋的荊州再分一部分出去,那是打死他也不肯的。於是劉備給了諸葛瑾一個模擬兩可的答案-「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相與耳。」
作為江東集團的大老闆,孫權可不是好唬弄的,一眼就看出這不過是劉備的藉口,就算劉備真的奪得涼州,也不可能會交出荊州。經過反覆思考,孫權決定給劉備一個下馬威,順便測試看看劉備陣營對於交出荊州的誠意究竟如何。於是孫權任命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地方官,並且將這些人派往該地,擺明車馬要與劉備『共治荊州』。
劉備會看在雙方同盟的份上,與江東好聲好氣的說話,可是『董督荊州事』的關羽可不會。見到江東派往荊南三郡的官吏,關羽立即下令將這些官吏驅逐出境,用行動告訴孫權,『荊州是我劉備家的土地,你想要,我不會給』。
關羽盡逐三郡官吏一事,等於是打了孫權一記耳光,大怒之下,孫權立即派呂蒙率兵兩萬,決定以武力奪取荊南三郡。
呂蒙接到命令後,先派人將招降書信送到荊南三郡,結果長沙太守廖立竟臨陣脫逃,獨自逃往成都報信;桂陽郡則是因為代理太守趙雲入蜀未歸,於是不抵抗便宣布投降;惟獨零陵太守郝普堅守城池,拒絕投降。
得知呂蒙兵進三郡的消息後,劉備親自前往公安督戰,並且命關羽率領三萬荊州守軍準備南下從呂蒙手中奪回三郡。江東方面,孫權親自前往陸口,並且由魯肅領軍一萬屯駐益陽,企圖阻止關羽南下;同一時間,孫權擔心魯肅寡不敵眾,連夜派人前往零陵,要求呂蒙放棄圍困零陵,北上協助魯肅對抗關羽大軍。
呂蒙是部曲出身的將領,這類武職出身的人不同於魯肅這類以書生掌兵的將領。武職出身的將領重視的是軍功,這時候撤兵無疑是要呂蒙放棄拼死拼活所建立的功勳,於是呂蒙將撤軍的軍令暫時按下,連夜集合諸將於第二天凌晨傾全力供打零陵。另外一方面,呂蒙派鄧玄為說客,騙郝普此時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所困,關羽則是在南郡被孫權牽制住,希望郝普能放棄抵抗,舉城投降。
郝普受騙後,以為零陵已是孤城,於是便決定投降。拿下零陵之後,呂蒙留下孫河鎮守零陵,隨即便率領大軍北上益陽。
單刀赴會:沒有交集的雙邊會談
孫權硬搶荊南三郡的態度,把劉備惹火了,南下助戰的三萬荊州軍在益陽受阻。關羽親自率領五千精銳部隊,溯益水而上,準備在益陽十餘里外的淺灘渡河。
此時甘寧則是自領三百本部士卒,另外再加上魯肅撥出的一千人,趁夜趕在關羽到達前搶先駐紮於益水岸邊。關羽見江東已有準備,擔心要是強行渡河,反而會遭到甘寧的襲擊,於是下令部隊立營與甘寧的部隊相互對峙。
雖然關羽與魯肅在益陽形成對峙局面,但是以魯肅的立場,仍然希望維持孫劉雙方的同盟關係,於是派遣使者邀請關羽進行雙邊會談。
魯肅的決定可嚇壞了江東諸將,主帥與敵方大將進行會談,過程中若是出了什麼狀況的話,江東軍立刻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因此紛紛發言力勸魯肅打消念頭。然而魯肅卻認為現在雙方為了荊州的歸屬,各有立場,必須要開誠布公的進行會談,才解決現在的糾紛。
單刀俱會
魯肅派遣使者向關羽表示會談的意願,並且立下規定,雙方兵馬必須停留在距離會談地點百步之外,然後請關羽以『單刀俱會』。
魯肅見到關羽便直接切入主題,質問關羽為何不肯交還荊南三郡?魯肅的理由是,當初江東方面見劉備兵敗當陽,幾乎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在赤壁之戰結束後將荊州暫時借給劉備。如今劉備取得了益州作為根據地,卻不願意將荊州全境交還,江東方面退而求其次,僅要求交還三郡,為何又遭到拒絕?
對於魯肅的質問,關羽表示:「當初烏林之役,左將軍(劉備)親自率領軍隊,與江東軍一同抗曹,才有了赤壁之戰的勝利。難道我方拼死拼活,連一塊土地都不能擁有嗎?」
魯肅仍舊緊抓著劉備兵敗當陽一事不放,認為當初正是孫權『矜愍豫州(劉備)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民之力』站在同盟的立場上,將荊州借給劉備,讓劉備陣營能有一個棲身之所。如今劉備已取得益州,竟然還打算獨吞荊州,這種舉動將大大影響孫劉雙方的同盟關係。
魯肅說的義正辭嚴,縱然關羽心中不認同,卻也無言以對。這時候關羽一方有人突然跳出來,大聲說道:「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現場立刻陷入緊張,雙方氣氛大有一觸即發的態勢。關羽拔出佩刀厲聲斥責這名無端發言之人:「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私下卻使眼色暗示準備離席。這次會談就在雙方沒有交集的情況下宣佈結束,關羽與魯肅仍舊在益陽呈現對峙局面。
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則說是關羽的隨扈周倉。但是無論此人是誰,這番話硬生生的將江東索取荊州的理由戳破,與其說荊州是江東可憐劉備而『借』給劉備,不如說是因為江東沒辦法治理荊州而交給劉備治理。
這場會談其實沒有任何結果,魯肅雖然所討荊州的理由充足,但是在冠冕堂皇的糖衣之下,包裹的其實仍然是現實的領土問題。當時的劉備確實是走投無路,確實是在江東的援助下才得以起死回生,然而江東一方又何嘗不是如此。
曹操一封『會獵於吳』的戰書,立刻讓江東內部陷入混亂,正如程昱當時對孫權的判斷,劉備當時需要孫權的生力軍,但孫權同樣也需要劉備名聲的加持,孫劉同盟完全是兩人各取所需下的產物,所以魯肅緊咬著江東是因為可憐劉備無立足之地而借荊州的說法,其實是說不通的。可是這個問題,魯肅清楚,諸葛亮也明白,但是關羽不知道,所以才會被魯肅說的啞口無言。
正是因為如此,當關羽一方有人大喊『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時,魯肅其實也是啞口無言的,因為當時江東根本沒辦法統治荊州。但魯肅不知道的是,這場會談在某種程度下埋下了日後關羽仇恨江東的種子,並且一點一滴侵蝕著孫劉聯盟的互信基礎。
孫劉兩家瓜分荊州
孫劉兩軍雖然在益陽形成對峙,但是畢竟雙方同盟關係仍在,劉備與魯肅都盡力不讓雙方軍隊兵戎相向。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曹操突然出手了,而這一出手,居然立刻幫劉備與魯肅解開了僵局。
曹操得知劉備取得益州後,決定要搶在劉備之前奪取漢中,以免漢中落入劉備手中。
按照過往的慣例,凡是有遠軍出征之前,曹操必會先在內部發起政治清算,或排除異己,或提升自己的政治權力。官渡之戰前,曹操發起了『衣帶詔事件』,藉由誅滅以董承為首的衣帶詔集團成員,向漢獻帝奪權示威,以確立自己在朝中的威權。
到了南征荊州前,曹操則是誅殺孔融一家,並且自居丞相之位,讓自己取得完全的政治權力。東征濡須口時,曹操則是憑著收復關中的功勞,曹操不僅獲得『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禮遇,還受封為魏國公。
這次西征漢中,曹操一樣故技重施,拿著伏皇后當年在『衣帶詔事件』時,寫給父親的一封信為藉口,再次進行政治整肅,除了將伏皇后『下暴室,以幽死』外;伏皇后所生二名皇子全部毒殺,伏皇后的兄弟及宗族受此事牽連被殺者,達百餘人。當這次的整肅行動結束後,曹操在建安二十年正式發兵西征漢中。
曹操西征漢中一事,除了當事者張魯之外,影響最大自然是剛取得益州的劉備了,可是劉備此時卻為了荊南三郡之事在公安分身乏術。
劉備明白只要曹操取得漢中,下一個目摽必然是益州,要是為了荊南三郡仍舊在此與孫權糾纏不休的話,荊州問題沒處理完,搞不好連益州都會有危險。過去劉備最大的問題就是遇事無法當機立斷,就如同曹操批評他『得計少晚』一樣,但是這次劉備卻一反常態,立刻當機立斷,決定與江東就荊州問題進行和談,並且打算藉這個機會將困擾劉備多年的『借荊州』問題徹底解決。
孫權再次指派諸葛瑾擔任代表,與劉備重新簽訂盟約,雙方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交由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則屬於劉備,孫劉兩家平分荊州。
劉備將長沙與桂陽交給孫權,留下零陵、武陵兩郡,在某種程度上,劉備犧牲了兩郡,換得了荊州問題的徹底解決,同時行有餘力處理漢中問題了;孫權雖然未能取得完整的荊州,但是所取得長沙、桂陽則是與自己的勢力相聯接,北邊又有劉備的南郡作為緩衝區,不會直接與曹操勢力接壤,也就可以確保兩郡的安全,雖然不滿意,但是也算可以接受的範圍。
在雙方互有犧牲,互有利益的情況下取得了共識,孫權同時允諾在曹操進軍漢中期間,攻打合肥作為牽制,困擾許久的荊州問題就在這次曹操的『協助』下得以順利解決。
人心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
一般來說,當有人糾眾來搶地盤的時候,被搶的對象通常會反抗到底,結果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漢中這塊地盤的扛壩子-張魯,居然打算不戰投降,絲毫沒有想過進行任何的抵抗。
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大軍到達陽平關。消息傳到漢中,張魯便決定投降。可是坐轎的想投降,抬轎的可不願意,張魯之弟張衛對於投降一事大表反對,立即率領數萬大軍進駐陽平關,誓要將曹操大軍擋在陽平關之外。
自從曹操當上魏國公之後,進取之心大為減弱,並且容易輕敵自滿。當初攻打濡須口時,就是因為看輕孫權,所以打了半天沒撈到好處,僅殲滅了江東一個營的兵力。這次西征漢中,曹操因為聽信他人『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遠,不可守也』的說法,決意西征。沒想到一到陽平關,曹操才發現並非如此,陽平關上已有張衛率領數萬大軍駐防。
人都到了,明知道難打,也得打!曹操下令強攻陽平關,結果張衛依恃陽平關地勢險峻,當真是讓曹操大軍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死一雙,一個個飲恨在陽平山腳下。正當曹操心灰意冷,打算像濡須口一役那樣撤退時,突然前線傳出有部隊誤入張衛營寨,結果張衛大軍以為是曹軍劫營,竟然不戰而退,陽平關就這樣莫名奇妙的被曹操拿了下來。
陽平關是漢中最重要的屏障,原本曹操才剛出門,張魯就打算投降了,如今陽平關都丟了,張魯更是毫無懸念,打算宣布無條件投降,可是這次卻是之前力勸張魯放棄稱王的閻圃不同意了。
閻圃是站在張魯的立場考慮,他認為:「現在因為陽平關失陷而投降,曹操絕對不會重視你的投降,反而會認為你是被迫投降而瞧不起你。不如往南撤退,憑藉著杜濩與朴胡的部隊與曹操大軍相抗衡,展示我們仍有反抗的力量後再宣佈投降,這樣曹操才會重視我們。」
張魯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決定依照閻圃的計畫往南撤退到巴中。此時有人建議不如將漢中首府南鄭城中的府庫內的金銀財寶全都燒燬,給曹操留下一個空城,但是張魯卻說:「我本來就要投降,現在撤退並不是要與曹操大軍對抗,這些財貨將來都要上繳國庫的。」於是將府庫封藏完好後,張魯才離開南鄭。
張魯退往巴中的同時,劉備也從公安返回成都。此時偏將軍黃權認為漢中一但有失,三巴地區將陷入危險之中,因此建議劉備不妨協助張魯抗曹。劉備以黃權為護軍,親自率軍北上進駐巴西,同時派遣使者與張魯聯繫,表示願意協助張魯對抗曹操,沒想到張魯卻表示:「寧為曹公奴,不為劉備坐上客。」狠狠的賞了劉備一頓閉門羹。
曹操進入南鄭後,見府庫完好無損,隨即派遣使者到巴中與張魯聯繫,表達宣慰之意,張魯順勢宣布正式投降。
這下子換劉備著急了。漢中地處益州北面,曹操奪取漢中之後,任何人都認為曹操準備進軍益州,因此益州境內人心惶惶。這時候丞相府主簿司馬懿向曹操建議:「劉備以不正當的手段從劉璋的手中奪取益州,蜀人尚未完全依附,劉備就為了荊州問題與孫權糾纏不清,這個機會絕對要把握住。如今我們拿下了漢中,益州為之震動,只要我們率領大軍擺出南下的姿態,益州勢必瓦解。俗語說:『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
司馬懿(三國群英傳8)
曹操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人苦無足,旣得隴,復望蜀邪!」
此時劉曄也加入話題,表示:「劉備這個人不是平凡人,但是缺點是想的太多,使得執行力比較慢。如今取得蜀地的時間不長,蜀人與劉備並非同心。如今我方取得漢中,蜀人震恐,內部必然出現各種問題。以曹公的英明神武,在這個時候率領大軍壓境,絕對可以拿下益州。」
劉曄還補充:「如果給了劉備喘息的機會,憑藉著諸葛亮與關羽、張飛的輔佐,蜀民團結一心,倚靠著蜀地險要的地形,我們將沒辦法再圖謀益州。如果現在我們不有所行動,將來必然後患無窮。」劉曄力主曹操應該趁勝出擊,急襲益州。然而曹操認為取得漢中只是因為運氣,因此否定了劉曄的建議。
曹操攻佔漢中的消息傳到了益州,甚至發生暴亂,情報傳來蜀中竟『一夜十數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收到情報的曹操詢問劉曄可否攻打益州時,劉曄卻認為劉備在益州的羽翼已豐而表示來不及了。於是曹操以夏侯淵為征西將軍,負責鎮守漢中,同時派徐晃、張郃兩人擔任協防工作,並伺機進犯巴中,而曹操則是回到大本營鄴城。
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漢中的失陷對劉備而言是一場意外。以漢中地勢之險要,沒有人會想到張魯居然會這麼快投降,快到讓劉備幾乎來不及反應。但是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曹操竟然自動放棄趁勝攻打益州,僅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留守漢中。
夏侯淵(三國群英傳8)
不同於曹操在成為魏國公之後的消極態度,劉備自任益州牧後,行事作風開始變的更加積極。孫權攻打荊南,劉備立刻親自到公安督戰;曹操攻打漢中,劉備馬上割讓三郡與孫權達成協議,這些改變在過去的劉備身上都是看不到的。
北上聯繫張魯失敗,劉備索性派黃權攻打屯駐在巴東地區的杜濩、朴胡、任約等部兵團。擔心巴東落入劉備之手,於是張郃將三巴地區的百姓遷往漢中,並且進軍宕渠、蒙頭、盪石,對黃權與張飛兵團形成威脅,讓劉備即使奪得巴東,也只會是座空城。
劉備與張郃兩軍對峙五十多天,劉備命張飛率精銳部隊萬餘人,繞過山道襲擊張郃兵團。由於山道狹窄,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張飛與張郃在山道上進行肉搏戰,最後張飛突破防線,擊潰張郃兵團。張郃被迫丟下馬匹徒步登山,與親衛部隊十多人從山間小路撤退。
這次的三巴之戰,劉備取得巴東,使巴西與巴郡獲得保障,同時也取得進攻漢中的灘頭堡。至於張郃方面,雖然失掉了巴東,但是對整體戰局沒有影響,畢竟張郃已經移二郡居民到漢中,張飛奪得的巴東郡只是空城,兩軍在這次的交手中呈現平分秋色的局面,誰也沒佔到上風。
原本按照劉備的想法,只要穩定益州的統治後,就要準備北伐張魯,取得漢中這塊《隆中對》中最後一個戰略目標,以拼湊出箝型攻勢的第二支箭頭,如今因為曹操取得漢中,導致劉備必須提前處理漢中問題。
在戰前會議中,劉備針對是否要經略漢中問題進行討論,身為劉備身邊的第一謀士-法正分析:「曹操之所以留夏侯淵守備,必是因為有內亂而使自己無力進犯益州。目前負責鎮守漢中的夏侯淵、張郃算不上一國之帥,用大軍必可攻克漢中。」法正更進一步認為如果得到漢中,順利的話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其次還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最差的結果也可以固守要害,與曹操進行持久對抗。
雖然法正積極建議劉備北上經略漢中,但是益州內部仍然有不同的聲音,例如儒林校尉周群便極力反對劉備經略漢中,甚至預言攻打漢中的結果是『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軍,必不利』,州後部司馬張裕更是直言:「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
雖然益州內部對於是否攻打漢中有正反兩種意見,但是當穩定益州統治到了一個階段後,劉備仍舊決定在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漢中失陷的兩年,親率大軍進兵陽平關,同時派張飛、馬超、吳蘭等部屯軍下辨,做出準備攻打武都的態勢以為呼應。
在陽平關下,劉備遇到兩年前曹操的窘境。夏侯淵不是當年的張衛,劉備也沒有當年曹操的幸運。夏侯淵親臨陽平關,張郃與徐晃則分別在陽平關周圍的廣石與馬鳴閣協防,曹操在鄴城得知劉備北上後,也馬上派曹洪、曹真率軍進駐武都。
建安二十三年,武都一帶的氐族因不滿夏侯淵過去曾經沒收食穀十多萬斛,於是由雷定為首的氐族部落相繼響應,宣佈支持劉備。張飛等部與曹洪、曹休僵持不下,張飛決定留下吳蘭駐守下辨,自己則與馬超移師固山,作勢要斬斷曹洪與曹休的後路。曹休看破張飛的計策,由曹洪領軍趁張飛與馬超尚未到達固山之前,突擊吳蘭兵團。在猝不及防下吳蘭敗退,雷銅、任夔等將領被殺,張飛與馬超得知下辨失守的消息後,被迫率軍撤走。
張飛與馬超的偏軍已經如周羣所預言的一般失利,劉備這一邊也沒有進展。劉備企圖切斷漢中的對外聯繫,於是派陳式攻打馬鳴閣,結果遭到徐晃擊潰;劉備自己又率精銳兵團攻打廣石也被張郃擊退,急忙派人回到成都要求諸葛亮增援。
張郃(三國群英傳8)
劉備在陽平關前後已有一年之久,卻始終毫無進展,益州內部又屢屢出現反對攻打漢中的聲音,連諸葛亮信心都開始動搖。收到劉備求援的信件時,諸葛亮就是否派兵問題詢問蜀郡從事楊洪。楊洪回答的很乾脆:「漢中為益州的咽喉,現在是生死存亡的關頭,若是失去漢中則蜀地便會陷入危險,這就像是在家門口的災禍一樣(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現在的情況應該是男子都要投入戰鬥,女子都要擔任運輸,對於發兵一事有什麼好懷疑的(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楊洪的話如振聾發聵一般敲醒了諸葛亮,於是立即發兵支援劉備。
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劉備北征漢中,曹操卻因為內部問題,遲遲沒有任何動作。原因是建安二十三年可算的上是曹操最多事的一年,首先在正月就先發生了『吉邈謀反』事件。
吉邈為太醫令吉本之子,正當陽平關之戰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吉邈因不滿曹操稱王,於是在許昌連同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發動一千多人起事,趁夜攻打丞相府,最後在丞相長史王必與典農中郎將嚴匡合力平定,吉邈等人被殺,吉邈事件顯示許昌內部開始出現不穩定的狀態。
同年四月代郡、上谷一帶的烏桓部族又發生反抗事件,曹操派兒子曹彰討平烏桓的叛亂。由於一連串的事情,導致曹操直到九月才到達長安坐鎮;十月卻又因為宛城守將侯音不滿南陽地區繇役之苦而據城叛變;在江陵的關羽更是蠢蠢欲動,企圖北攻襄陽以牽制曹仁,以致於曹操始終無法親自前往漢中坐鎮參戰。
隨著戰事越拖越長,劉備與夏侯淵都被拖入了泥淖之中無法抽身,結果在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竟然找到了突破口,戰事瞬間出現逆轉。
劉備成功南渡沔水,沿著山路在定軍山紮營,搶得制高點的位置。見劉備搶得有利位置,夏侯淵與張郃在走馬谷設營,企圖奪回定軍山。在法正與黃權的建議下,劉備派兵夜襲夏侯淵的營區,同時縱火燒毀鹿角,破壞防禦工事。夏侯淵讓張郃守東圍,自己則領兵守南圍,劉備則派黃忠與法正領本部兵馬登上定軍山伺機而動,自己則是親率主力攻打張郃部。由於張郃與劉備兵力懸殊,加上劉備主動出擊,因此張郃兵團開始出現鬆動的狀況,夏侯淵不得已只好分一半兵力協助張郃防守。
兩軍交鋒之際,最忌突然進行兵力調動,因為這個時候全軍的注意力會從緊繃的狀態轉為鬆懈,劉備之所以在出兵前派黃忠率軍先登上定軍山,等的就是這個時機,因此法正見機不可失,直言:「可擊矣!」於是黃忠乘高鼓譟攻之,一時間喊聲動天,突如其來的攻擊讓夏侯淵猝不及防,黃忠一戰斬殺夏侯淵,攻破走馬谷南圍營寨,張郃見狀已知南圍失守,只好率剩餘部隊撤至漢水北岸。
夏侯淵是曹操陣營中重要的大將之一,臨陣作戰勇猛無比,但是缺點卻是不善用計,曹操曾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因為勇猛寡謀的特性,所以夏侯淵雖然身為漢中主將,但劉備卻視張郃為主要敵手,得悉夏侯淵被殺,張郃退走時,曾感嘆:「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主將夏侯淵被殺,夏侯淵部司馬郭淮招集殘軍,推舉張郃暫代統帥一職,安定軍心。隔日劉備準備趁勝渡過漢水,郭淮提議張郃撤離漢水河岸後重新結陣,引誘劉備渡河,然後趁劉備軍團渡河時展開突擊。劉備見張郃的陣勢起了疑心,於是不敢渡河,張郃趁這個機會退回陽平關繼續堅守。
另外一方面,曹操在長安得知夏侯淵陣亡,立即命曹真率虎豹騎增援陽平關,並且協同徐晃進行反擊。過程中,劉備所屬的高翔兵團不敵曹真的虎豹騎與徐晃兵團,曹軍歷經兩次勝利,終於重新站穩腳步,使局勢不致惡化。
當曹操確定侯音的叛變已經遭到曹仁平定之後,三月份便親自率領大軍從長安經由斜谷入駐漢中。此時劉備已充滿自信,得知曹操親臨漢中的消息後,一反過去『恐曹症』的毛病,在漢水南岸志得意滿地說:「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漢中如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
曹操到達漢中後,先針對當前兵力重新部署,首先是調曹真至武都與曹洪、曹休等部會合後還屯陳倉;同步調張郃駐守陳倉,避免張飛、馬超捲土重來;另外調徐晃至樊城,協助曹仁防堵關羽北上。劉備一方則是因險據守,以靜制動,企圖尋找適當機會發動攻擊。
曹操與劉備對峙一個多月,雙方都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攻擊。
某次黃忠與趙雲在北山附近巡視時,發現曹軍的運糧補給部隊。黃忠決定要偷襲這支運糧隊伍,趙雲則調撥本部兵馬隨黃忠前往,兩人並約定時間以為相互接應,結果約定的時間已過,黃忠仍未返回,趙雲擔心黃忠遇到埋伏便率數十名騎兵出營尋找。
黃忠(三國群英傳8)
曹操聽聞運糧部隊遭到黃忠截擊,於是親自領大軍救援,在路上正好遇到趙雲所率領的數十名騎兵,兩軍交鋒後,趙雲寡不敵眾,被迫邊戰邊退,副將張著受傷,趙雲掩護張著撤回營區。此時沔陽縣長張翼見趙雲被圍,打算閉門拒守,趙雲入營後卻下令大開營門,並且令守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到趙雲一反常態,非但沒有閉門拒守,相反的全營安靜無聲,懷疑趙雲已經設有伏兵,於是便下令撤退。
大軍撤退本來就很容易混亂,於是趙雲先以擂鼓震懾曹軍,同時下令弓弩隊發箭攻擊。如此一來,曹軍更加混亂,不少士卒更是墮入漢水而淹死。次日劉備親自來到營區巡視勞軍時,讚嘆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先有黃忠截擊曹軍糧隊,切斷曹操的後勤補給;後有趙雲偃旗息鼓,以弓弩射殺曹軍。一日之內,曹操連續遭到兩次重大損失,尤其是黃忠所奪取的數千萬囊的糧草,已經使自己陷入糧運不繼的窘況,此時又傳出魏諷在大本營鄴城謀反的消息,雖然很快就在曹丕大開殺戒下給鎮壓了,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叛亂與軍事上的不順遂,此時曹操已經心生退意。正巧傳令官前來詢問口令,曹操隨口以『雞肋』作為當天口令,相關官員完全不明白何以會以此作為口令。
丞相主簿楊修聽到了之後,便自行收拾行裝,眾人詢問何故如此,楊修答:「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果不其然,曹操不久就決定棄守漢中,全軍退返長安,劉備正式取得漢中。
堅持十年,終獲功成
攻佔漢中是劉備生涯成就的最高峰,不僅僅因為漢中是極重要的戰略要地,也因為以軍事力量從正面擊敗曹操讓劉備的聲威如日中天。
為了能夠有效地擴大漢中之戰的效果,劉備挾著勝利的餘威,派宜都太守扶風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殺房陵太守蒯祺。又遣養子副軍中郎將劉封帥本部兵團自漢中乘沔水下,與孟達兵團合力進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
另外一方面,曹操為防止劉備北攻武都以進逼關中,命雍州刺史張既將武都當地的五萬多氐人遷徙到扶風與天水一帶,加強陳倉防線,使得劉備與諸葛亮勢力始終無法越過陳倉一線。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以平西將軍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許靖等人為首的文武百官,共同具名向幾乎是名存實亡的漢獻帝上表,表態擁立劉備任漢中王兼領大司馬。
由於曹操已經在建安二十三年五月立國稱王,成為東漢成立以來的第一位異姓王。稱王後的曹操,出入儀仗皆比照天子,有獨立的官署體制,擁有與皇帝抗衡的實力。這種情況之下,漢獻帝的地位更顯尷尬,所以劉備稱王的奏表中除了對漢獻帝的處境深表憂慮外,並處處針對曹操的『不臣之心』,強調自己的稱王是具有正當性,並且舉漢初劉姓諸王合力消滅呂氏為例,如今『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所以在『斟酌古式,依假權宜』的情況下自立為王。
劉備交還左將軍與宜城亭侯官印與官服,在強調自己稱王後『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這等於讓自己的立國規模和曹操所建立的魏國相同,如同秦末漢初的諸侯王體制一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象徵劉備所轄的『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等地已經是半脫離漢王朝,漢獻帝與自己是共主關係,並非完全的主從關係。
此外依據漢制,王國雖然擁有獨立的人事與行政權,但是在軍權方面仍是受到嚴格限制,如果未獲得皇帝的授權與許可而擅自用兵,這種行為將會被視為叛逆。於是劉備在稱王的同時,過去在入蜀時劉璋曾表薦自己擔任的行大司馬真除,得以正式身兼漢中王與大司馬。因為大司馬主掌『四方兵事功課』,透過兼任大司馬一職,劉備等於擁有帶兵征伐的權力,不用受到中央的制約。
最後,劉備在沔陽設置壇場,宣讀完準備送達漢獻帝的奏表之後,便『拜受印璽』,戴上漢中王冠,正式成為漢中王。
從三顧茅廬起算,劉備歷經十年,曾經是寄居新野的客將,當過百里撤退的喪家之犬,低聲下氣的借地盤,到現在跨有荊、益二州,終於完成了《隆中對》中的基礎規劃,成為僅次於曹操與孫權的第三大軍事強權,劉備以自己『折而不撓』的堅持態度,完成了自己的事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陳建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