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戰-張遼與孫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目錄

1.天下大勢的分佈

2.建安十八到十九年的暗潮洶湧

3.合肥的攻城戰

4.孫軍的致命傷

4-1社會架構下的弊病

4-2遷民的詭計

5.結語

天下大勢的分佈

此時的主要情況如下:

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在赤壁遭遇大敗,龜縮北方,孫劉聯軍戰勝大捷,天下已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欲從益州組織勢力。孫權則在部下周瑜的指揮下嘗試北進,先是與劉備瓜分荊州,後孫權先取南郡、並於濡須口(孫軍領地「濡須」的河口)和合肥(曹軍城池)多次與曹軍爆發衝突,濡須與合肥皆是兩軍的命脈,但曹操卻在這時為了征討張魯而抽不出餘力...。

建安十八到十九年的暗潮洶湧

建安十七年,孫權聞訊知曹操將率軍攻擊濡須口,便積極建設周邊的防守。

建安十八年一月後,曹操便出兵征討濡須口,並攻破孫權延江西駐守的軍隊,後來卻相持不下,見孫權軍嚴陣以待,又攻濡須口無果,當月便下令率軍撤回,應是回頭受封魏公之事。

後來秋天七月,又再次征討孫權,但似乎沒什麼明顯動作,可能是進行最後部署。並且為征討張魯做準備。

曹操留下了張遼、樂進、李典三人率七千多人守合肥城。

孫權見曹操有所異動,便決心率軍攻擊合肥。

不過,曹操為了避免孫權掠奪資源,下令遷民,結果導致百姓驚慌失措,十餘萬渡江往東,江西,合肥相鄰的城池僅剩皖城。

也就是說,孫權只能強行拉長補給線。

建安十九年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孫權決定先攻克附近的皖城。

先是依呂蒙之計,派甘寧登上城池奇襲,不到一天便迅速攻下城池,本來張遼還想救援,但見到吳軍已經攻下城池,便放棄了攻勢,此戰吳軍擄獲廬江太守,取得男女數萬口。

建安二十年

曹操東征張魯,孫權聞訊後於八月,率眾十萬包圍合肥。

合肥攻城戰

曹操自然早料到孫權會來,因此早已做好了對抗孫權的部署

護軍薛悌(ㄊㄧˋ)打開曹操留下的「錦囊」,上面寫了寥寥幾字:

「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眾將皆有疑惑,但張遼卻斬釘截鐵地表示依照曹操指令執行。

當晚,張遼便召集八百勇士,於清晨殺入孫權軍中,孫權大為驚恐,連忙躲到山坡上避難,持戟對抗敵軍,結果見張遼兵少,又下令包圍著張遼,但張遼卻彷彿入無人之境,殺數十人,連斬孫權兩將,結果還是讓張遼殺出重圍,回到城中,孫軍士氣大減,也導致到了之後十日攻城不下,又正遇當時的疾病盛行,孫權見軍隊已然無戰鬥之志,就下令先讓主力撤退,自己殿後,結果被張遼識破,以急行軍追擊留下的孫權等人,孫軍大敗,好在有凌統、甘寧等人皆率親兵作戰保護孫權,以及賀齊率領三千兵在後方接應,孫權方能逃脫。

社會架構下的弊病

經此一役,孫軍雖主力未傷,軍心卻受到重大打擊,接著,來看看孫軍的戰敗原因吧。

首先是東吳的社會架構問題,東吳將領一般都有自己的親兵,並且是以家族的形式世襲的。如果將領私底下有兵,也就代表並非是君王掌控大部分軍權,而且有更多的士兵代表有更多的地盤和政治主導力,只要兵士有損傷,那麼將領便要自己承擔自己的損失。

例子如下:

《魯肅傳》:「鳳皇三年卒。子睦襲爵,領兵馬。」
《凌統傳》:「拜統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使攝父兵」

也就是說無人願意主動出戰,因為沒有將領想要平白承受損失。

遷民的詭計

在先前,我們已經知道了曹操強行將人民遷徙,導致人民大量的流失。但這也造成了孫軍糧食不濟的情況,除了自身運輸的糧食,其餘的糧食便只能靠著最近的皖城作戰,孫權不但要頂著十萬人後勤的壓力,而且還要及時挽救餓肚子和疾病對於士兵的影響,軍心低落也就不奇怪了,可能曹操就是意圖在孫權軍建立持久戰略前將其擊破,避免對於自身內部的消耗。而在張魯投降,曹操與劉備於漢中對峙時,曹操也用了同樣的策略,將漢中人民遷走,導致漢中成為一座毫無資源的空城,劉備只得將其作為軍事要塞。

結語

孫權雖然大敗而歸,但也不像演義當中主力被打到丟盔棄甲、毫無戰意,但成了張遼之勇,卻是不爭的事實,本次曹孫交鋒的結果,算是以孫權的自身失算、以及守合肥的黃金陣勢導致的,就這樣。

考察史料中.... 目標是二十四史,先從三國往上翻秦漢戰國,再往唐宋方向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跨領域結合歷史區 的其他內容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接上文,曹操戰張繡新敗,天下局勢悄然變化...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接上文,靈帝駕崩,太子少帝即位,太后掌控朝政。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接上文,曹操戰張繡新敗,天下局勢悄然變化...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接上文,靈帝駕崩,太子少帝即位,太后掌控朝政。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曹操與馬超為什麼會打「潼關之戰」?歸咎其因,雙方都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即便心中有疑,卻不想核對,最終造成雙方的爭戰。
Thumbnai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4453 這是國共三大決戰徐蚌會戰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劉峙的戰時日記   (1)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國軍的黃百韜軍團因接應西撤友軍而成為共軍首先分割包圍對象,會如此是因為當時59軍與77軍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曹操與馬超為什麼會打「潼關之戰」?歸咎其因,雙方都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即便心中有疑,卻不想核對,最終造成雙方的爭戰。
Thumbnai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4453 這是國共三大決戰徐蚌會戰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劉峙的戰時日記   (1)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國軍的黃百韜軍團因接應西撤友軍而成為共軍首先分割包圍對象,會如此是因為當時59軍與77軍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