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膩的日常百景,是最陌生的事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地文化實踐系列

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區域劃分,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行政區分,在日治時期這一大片土地都屬於台北洲。本期「在地撰述」跨河邀請專注獨立出版的《五花鹽》四人團隊,分享他們用青春和熱情澆灌的在地文本背後的動人故事。

撰文.圖片提供=《五花鹽》編輯團隊(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raw-image


raw-image

近幾年青山王公神威愈發顯赫,艋舺迎青山王一年比一年更加熱鬧,遠近馳名。隨著新的目光越來越多,我們不止一次被問到:為什麼會早在2015 年,《五花鹽》專題就選定「青山王」作為創刊號?不過與其問為什麼「選」了祂,不如說是王爺讓我們有機會遇見祂來得貼切。

160 歲與16 歲的奇幻交會

那時《五花鹽》的辦公室在衡陽路頭,公司幾個三十歲上下的大齡男女偶爾會在加班夜的飢餓時刻,踏進高中畢業後就不太出沒的西門町。

2013 年初冬,我們一如往常地只是想來找些吃的,卻在這現代潮流商業街區中意外闖入了一陣鑼鼓炮仗。配著北管囂鬧的傳統現場,是日貨美妝看板與大仙尪仔交錯疊映、LED 招牌與沖天煙火閃耀互現。

驚豔過後才發現,原來西門町不只是16 歲青春無敵的結界,也是160 歲青山王公庇佑下的合境平安。眼前這幅無論在經驗、想像與認知中都不曾存在的衝擊畫面,加上霹靂啪啦的火光與直衝口鼻的煙硝味,讓一系列的刺激顯得既迷幻卻又無比具體真實。

於是,接下的日子我們被吸引著,出發尋找那晚的解答,也回應這份被神明「巡」到的難得的緣分。「王爺啊!我們想做雜誌,請問祢可以當創刊號嗎?」青山王公一個清脆的聖杯,哐啷地開啟了《五花鹽》專題雜誌這五年來跌跌撞撞的戇膽旅程。

raw-image

這塊土地有太多自然飽滿的果實

感謝王爺的震撼教育,從0 到1 的草創階段就讓我們意識到對所謂「在地日常」的生疏,而這些未知的紋理,卻是這塊土地上最深遠的寶藏。「以為看膩的日常百景,可能往往才是人們最陌生的事物。」這是創刊途中感觸最深的體悟,也是《五花鹽》專題一路從各個面向去挖掘的嘗試。

沒辦法,因為人就是習慣懶惰,腦中對各種人事物既存的片面認知,堆積起來往往就是單薄蒼白,而且抗拒更新。不過這很難直接歸咎於當代閱聽人速食的閱讀節奏,畢竟太多「好東西」只深埋在論文、政府出版品、甚至耆老漸漸退化的記憶中,取得困難,更別說近用。

raw-image


以《青山王》與《飲食斷層》為例,無論是漢人移民信仰、抑或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飲食文化,上百年來即使改朝換代,不變的是政府總以高高在上的俯角對特定族群有意無意地排擠忽視,甚至排斥輕視。然後悠悠上百年過去,也就「自然」消失在主流台面上。

接下來的《衡陽路》、《浴場線》中文化資產的價值,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也稀薄得只剩下推升更高商業獲利的目的;還有《十四張》、《鯤鯓》等專題中更明顯地可以發現,許多珍貴的在地脈絡與歷史,都因為近代高舉開發的土地政策與後續利益,被政商學結構故意漠視,接著淡忘。

於是我們爬上一間間老屋的黑瓦、偷潛入工地與廢墟,聊過一個又一個廟口與樹下,挖掘還有什麼遺落的美好與不堪。

每一刊的專題主軸,都是我們跟在台灣歷史後面「撿」到的、被大部分人走過路過卻錯過的東西。亦步亦趨,在這片土地上總可以發現大紅果實。也因為它們自然飽滿,企劃與書寫的同時往往不太需要太用力去建構或重塑什麼,只要把蒙在上面的一層灰土拍去,它們就足夠展現自己的生命與魅力。

《五花鹽》在這之中要做的只有撐出空間,幫這些主題抵抗當代對於「進步」的單一想像。

raw-image

不愛定期出刊,鹽味十足才出手

與大部分精實自律的定期雜誌很不同,《五花鹽》專題很少事先訂定好一個題目,接著發芽、開枝散葉,最終發展成一本雜誌;我們通常是反過來,總要在遇見精彩之後,被吸引著起身去大量採集、積極狩獵,待手握各種材料萬事俱備,再來去蕪存菁,收汁成一刊濃到不能再濃、鹽味十足的專題。

整個雜誌成形的過程總是十足動態,隨時準備好為了新的素材與現況變化,來個大甩尾急轉彎。所以,這裡總有一百種說服自己拖刊有理的藉口。

我們都愛說《五花鹽》是澆鹹水長出來的雜誌,是大家豔陽下四處走衝、流汗又流淚下生出來的。它不是陳列出精彩的展品,讓讀者站在櫥窗玻璃對面有距離地品頭論足。我們期待讀者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自在轉身,與我們的歷史、信仰與文化站在一起,置身其中,感受冷暖與共享過程。

感謝每年在艋舺大拜拜的夜巡沿路,都有幸可以看到拿著《青山王》的新面孔出現;更感謝青山王公與艋舺到萬華合境的世代虔誠,將這份信仰保鮮至今,讓我們雖然走得緩慢,但還來得及趕上。


raw-image

作 者 介 紹:《五花鹽》編輯團隊

《五花鹽》,2015 年創刊,不定期出刊的專題雜誌。每期主題歷經大量採集、積極狩獵、去蕪存菁的淚水汗水交織過程,累積出版了《青山王》、《飲食斷層》、《衡陽路》、《浴場線》、《十四張》、《鯤鯓》等主題,希望用自己的視角,撰寫自己的歷史。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2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源自於對高雄的熱愛,對鹽埕區的喜歡,我發現當我開始搜尋鹽埕區的歷史時,非常的有趣,相對的會一直挖掘細節,越查資料越多。
Thumbnail
源自於對高雄的熱愛,對鹽埕區的喜歡,我發現當我開始搜尋鹽埕區的歷史時,非常的有趣,相對的會一直挖掘細節,越查資料越多。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怎麼可以只知道梵谷、畢卡索、雷諾瓦?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怎麼可以只知道梵谷、畢卡索、雷諾瓦?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生活在新北的市民朋友們,除了享受現代都市的便利,建議大家別錯過在我們身邊的精彩工藝。 迎接虎年到來,文化局特別跟年輕設計團隊合作,從「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出發,以老虎為主體,推出系列紅包設計,以新北市的市花「茶花」取代「薔薇」,並邀請插畫家 ichyi.com 繪製出大家心中溫柔大貓的形象。
Thumbnail
生活在新北的市民朋友們,除了享受現代都市的便利,建議大家別錯過在我們身邊的精彩工藝。 迎接虎年到來,文化局特別跟年輕設計團隊合作,從「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出發,以老虎為主體,推出系列紅包設計,以新北市的市花「茶花」取代「薔薇」,並邀請插畫家 ichyi.com 繪製出大家心中溫柔大貓的形象。
Thumbnail
2022/01/13台中→黑橋牌香腸博物館→海中央小舖~鹽工便當 綁蚵串DIY體驗→北門自行車道單車恣遊(北門遊客中心、北門潟湖、水晶教堂)→井仔腳瓦盤鹽田 →返 程
Thumbnail
2022/01/13台中→黑橋牌香腸博物館→海中央小舖~鹽工便當 綁蚵串DIY體驗→北門自行車道單車恣遊(北門遊客中心、北門潟湖、水晶教堂)→井仔腳瓦盤鹽田 →返 程
Thumbnail
《新民街的奇聞傳說》是因展覽《新民街與他的遺跡》而誕生的演出,這是我們召集民眾,以歷史最悠久的新民街為中心,一同創作全新的桃園傳說與歷史故事。 史官 — 李夏苹 話說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春天,青年畫家阿和,背著他的寫生背包,來到了新民街的楊家宅院寫生。 「哎,這不是徐家的阿和嗎?
Thumbnail
《新民街的奇聞傳說》是因展覽《新民街與他的遺跡》而誕生的演出,這是我們召集民眾,以歷史最悠久的新民街為中心,一同創作全新的桃園傳說與歷史故事。 史官 — 李夏苹 話說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春天,青年畫家阿和,背著他的寫生背包,來到了新民街的楊家宅院寫生。 「哎,這不是徐家的阿和嗎?
Thumbnail
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區域劃分,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行政區分,在日治時期這一大片土地都屬於台北洲。本期「在地撰述」跨河邀請專注獨立出版的《五花鹽》四人團隊,分享他們用青春和熱情澆灌的在地文本背後的動人故事。 撰文.圖片提供=《五花鹽》編輯團隊(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Thumbnail
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區域劃分,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行政區分,在日治時期這一大片土地都屬於台北洲。本期「在地撰述」跨河邀請專注獨立出版的《五花鹽》四人團隊,分享他們用青春和熱情澆灌的在地文本背後的動人故事。 撰文.圖片提供=《五花鹽》編輯團隊(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Thumbnail
筆者兒時住在聯勤四四兵工廠附近,記憶中凡外省族群聚集處,周遭必有眷村美食,一看到周芳軍老師的「懷舊小旅行--被遺忘老味道和神祕眷村探索」導覽課,立即眼睛一亮。除了好奇眷村今日風貌,更想知道老字號的庶民麵點館子,老師傅是否將手藝傳了下去,依舊在某個巷口街角生火起灶。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Thumbnail
筆者兒時住在聯勤四四兵工廠附近,記憶中凡外省族群聚集處,周遭必有眷村美食,一看到周芳軍老師的「懷舊小旅行--被遺忘老味道和神祕眷村探索」導覽課,立即眼睛一亮。除了好奇眷村今日風貌,更想知道老字號的庶民麵點館子,老師傅是否將手藝傳了下去,依舊在某個巷口街角生火起灶。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