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經典小鎮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2016年曾來過,
當時的布置還很簡單,
因為是散客沒有人導覽,
只是簡單逛逛,
買了香腸吃就離開,
今天直接上三樓聽導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早期城市的發展和航運息息相關,
台南府城會想到台南運河,
事實上運河已經改道過。
最早的古運河在清朝時期開挖,
當時市區有五條港為商用河道,
均匯流於古運河出海。
五個河港周邊的區域便成了繁忙的商業中心,
也就是現今台南市中心中西區的雛型。

raw-image
raw-image


國華街和水仙宮附近,
就是五條港中的「南勢港」周邊。
當時來臺的官員,
渡過台灣海峽後到達鹿耳門,
再渡台江內海進「南河港」,
在接官亭上岸進入府城。

raw-image
raw-image


日治時期開挖新運河,
從安平港至永樂町間。
整條運河中最早的橋樑「開運橋」,
原先用鐵道枕木所建構,
為了防腐漆上黑黑的柏油。
當地人因此暱稱此橋為「烏橋仔」,
即為台南市府前路上「新南橋」的前身。

raw-image
raw-image

初期的黑橋牌加工廠即位於烏橋旁,
當時研發創新的香腸,
已在口耳相傳下逐漸打出名氣,
由於當時加工廠尚未取店名掛招牌,
人們只好以「烏橋邊的香腸」相傳,
在台南市海安路開設第一家門市時,
便以「黑橋牌」為店名。

raw-image


三樓主要展示黑橋牌在台南發跡,
早期的油湯攤、柑仔店等意象,
還有黑橋牌發展和台灣民生大事。
二樓介紹香腸發展史和各國香腸,
還是台灣香腸比較對味,
所以趕快到一樓吃香腸買臘腸。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黑橋牌香腸有台南味的甜,
從荷蘭時期到清末,
臺南是政治和經濟中心,
當重要官員、貴賓到台南作客,
當地人把最珍貴的糖,
加入菜餚中來增添風味。
早期在台南吃得起糖,
是一種地位的象徵,
從宴客料理到小吃都添加了甜味。

將軍港「海中央小舖」

才吃完點心就要準備去吃中餐,
「海中央小舖」提供鹽工便當,
牛蒡茶無限量供應,
今天再加碼送水果。
鹽工便當真是太豪華了,
是老闆佛心還是拿錯便當,
把鹽工老闆的便當送上來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吃飽了該上工幹活去。
將蚵殼綁成一長串,
需要力氣拉緊還不算難,
但海風的威力無法擋,
玩了一下就投降,
蚵簾裝置意象別指望我們能完成。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將軍漁港的魚貨拍賣場很吸引人,
現捕現撈的新鮮魚貨物美價廉,
旁邊有代客去魚鱗內臟、剖切服務。
跟團不適合買生鮮魚貨回去,
買了一片土魠魚一夜乾,
回家馬上煎到金黃香酥當晚餐,
過年前又宅配了一批囤貨。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錢來也雜貨店

接下來要去北門騎單車,
2014年底北門的水晶教堂爆紅,
那時曾跟風來過一次北門,
但那次我們重點放在烏腳病紀念館。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次是想嘗試北門自行車道單車恣遊,
但是冬天的海風真不是開玩笑的,
加上配合的自行車業者,
提供的車輛並沒有善加維護,
沿途狀況不斷,
讓領隊心力交瘁。
騎車途經北門遊客中心,
在「錢來也雜貨店」暫停。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錢來也雜貨店」興建於1952年,
原為台鹽鹽工福利社。
傳統斜瓦平房的老建築。
經過閒置空間改造,
牆壁外觀利用當地廢棄瓦片、
貝殼、蚵殼鋪至而成,
屋前掛著金元寶的招牌,
偶像劇「王子變青蛙」曾在此取景。
古早味摩托車、舊式木製課桌椅、
玻璃瓶裝飾的心型圖案等,
讓一群老文青拍照到捨不得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井仔腳自行車道

北門潟湖周圍種植木麻黃防風,
井仔腳自行車道起點,
設置彈塗魚籠竹隧道藝術裝置,
原來是呼應濕地生態,
和北門早年捕抓彈塗魚的產業歷史。
但我覺得在炎熱的天氣時,
是極佳的遮蔭設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騎過竹隧道就看見水晶教堂,
但無法進入教堂內。
白色教堂給人純潔浪漫的想像,
2014年來的時候只能遠遠的拍照,
這次來整理得較有模有樣,
但相較於一些民間庭園餐廳,
這裡還是覺得空洞沒有生氣,
空有建築物是沒有溫度的,
要有故事性才能吸引人。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停自行車的路旁有北門吉祥物,
「虱目魚小子」曾被稱為最醜吉祥物,
魚頭人身形似鬼娃恰吉。
但原設計魚頭帽子和魚肚披風造型,
除表現北門虱目魚產業外,
也希望「虱目魚小子」,
能乘風破浪到外地探險和捕獲漁獲。
就看每個人的審美觀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北門洗滌鹽工廠

原行程是騎乘繼續到井仔腳鹽田,
然後再原路折返。
但今日氣候不佳且已有傷兵,
考量安全和時間限制,
決定先折返還車,
參觀完洗滌鹽觀光工廠後,
再由遊覽車載送到井仔腳鹽田。

raw-image
raw-image


曬鹽是靠天吃飯的行業,
海水經過日曬吹風後,
濃縮取得海鹽。
北門一帶因為臨海地形取得優勢,
加上陽光充足、雨水少,
早年發展出曬鹽產業。
北門鄉農田、魚塭和鹽田三分天下。
日曬鹽要經過洗滌才能食用,
北門一帶的鹽田緊鄰台17線,
日治時期在台17線公路附近,
興建北門洗滌鹽工廠倉庫群,
目前列為台南市歷史古蹟。

raw-image


北門洗滌鹽廠是臺灣日治時期,
由總督府專賣局所建的四大洗滌鹽廠,
唯一留存下來的廠區。
曾經是臺灣食鹽的主要供應地,
1964年12月因有聯合國協助,
開始生產加碘的細粒洗滌鹽,
是臺灣產製的加碘鹽之原始工廠,
在臺灣鹽業史上有一定的重要性。

raw-image


鹽場保有昔日山牆斜屋頂的造型,
轉型為北門洗滌鹽觀光工廠,
展示過去洗鹽、加碘等老機器、老照片,
讓遊客一窺台灣400年鹽產業發展史。
洗鹽設備包括:送鹽輸送帶、篩機、
粗洗機、精洗機、分離機、烘乾機、
清洗池、加碘機,
都於原地保留展出。
但已經呈現鏽蝕狀態。

raw-image
raw-image

井仔腳瓦盤鹽田

改搭遊覽車到「井仔腳瓦盤鹽田」,
這裡是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
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

raw-image


鹽工日日隨潮汐起伏曬鹽、鹵水,
看天吃飯,日子普遍清苦,
隨著科技的進步,
用電透析法製成的精鹽,
不受天候影響、成本較低,
且製程也輕鬆許多。

raw-image


人工曬鹽成本過高,
支撐這片瓦盤鹽田生計的曬鹽業
在2002年走入歷史。
現在轉型為觀光鹽田,
讓遊客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
上回來已經拍照過,
這次只爬上觀景台俯瞰全景。

raw-image
raw-image



手無縛雞之力的聰嫂,
曬鹽、挑鹽才拍照一下就累。
大太陽時怕熱,
今天吹海風怕冷,
這些鹽工都咬牙撐過去,
鹽工最怕的其實是下雨。
很有可能前功盡棄,
曬好的鹽就被雨水融掉了。

raw-image

即使今日鹽田已全數轉型觀光,
但遇到雨天還是需要工人們穿梭鹽田,
將鹽堆運到水泥地,
再用帆布把鹽堆蓋起來,
否則觀光客要來鹽田拍照,
結果只剩下零星散落的鹽,
他們會很失望。
無論在過去或現在,
鹽田的維護都需要細心呵護。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聰頭夫妻趴趴go的沙龍
63會員
359內容數
夫妻退休後國內外趴趴走,旅遊體驗分享記錄。
2024/04/04
第一次參與南瑤宮彰化媽三年一次的潦溪進香習俗,從西螺到溪州涉水過濁水溪。另外,還有介紹西螺有名的醬油產業,以及濁水溪石敢當觀光景點等。
Thumbnail
2024/04/04
第一次參與南瑤宮彰化媽三年一次的潦溪進香習俗,從西螺到溪州涉水過濁水溪。另外,還有介紹西螺有名的醬油產業,以及濁水溪石敢當觀光景點等。
Thumbnail
2024/01/26
2023/12/21巴克禮公園→虹韻文創中心→永樂市場「茶介屋」→天鵝湖公園→敬義堂→台中
Thumbnail
2024/01/26
2023/12/21巴克禮公園→虹韻文創中心→永樂市場「茶介屋」→天鵝湖公園→敬義堂→台中
Thumbnail
2024/01/14
2023/12/20台中→台江文化中心→大魚的祝福→安平老街→亞果台南安平遊艇碼頭→立康中藥觀光工廠→台南台糖長榮自助晚餐 臺江文化中心的演藝廳、社區大學和臺江建莊200年的發展歷史。另外也介紹了大魚的祝福公共藝術及安平老街的美食和亞果遊艇碼頭等景點。
Thumbnail
2024/01/14
2023/12/20台中→台江文化中心→大魚的祝福→安平老街→亞果台南安平遊艇碼頭→立康中藥觀光工廠→台南台糖長榮自助晚餐 臺江文化中心的演藝廳、社區大學和臺江建莊200年的發展歷史。另外也介紹了大魚的祝福公共藝術及安平老街的美食和亞果遊艇碼頭等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源自於對高雄的熱愛,對鹽埕區的喜歡,我發現當我開始搜尋鹽埕區的歷史時,非常的有趣,相對的會一直挖掘細節,越查資料越多。
Thumbnail
源自於對高雄的熱愛,對鹽埕區的喜歡,我發現當我開始搜尋鹽埕區的歷史時,非常的有趣,相對的會一直挖掘細節,越查資料越多。
Thumbnail
日期:2022/03/13 地點:黑橋牌香腸博物館 地址:台南市南區新忠路2號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 在台南頗富盛名,早期是由府前路旁的烏橋仔起家,所以命名為黑橋牌,來到工廠門口就令人驚豔,外觀有如精品店一般華麗,門口的大碗公仿造以往廟口香腸攤玩骰子的情景,讓遊客一進門就開始玩起來。
Thumbnail
日期:2022/03/13 地點:黑橋牌香腸博物館 地址:台南市南區新忠路2號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 在台南頗富盛名,早期是由府前路旁的烏橋仔起家,所以命名為黑橋牌,來到工廠門口就令人驚豔,外觀有如精品店一般華麗,門口的大碗公仿造以往廟口香腸攤玩骰子的情景,讓遊客一進門就開始玩起來。
Thumbnail
1884年台北府城完工了,「城內」平衡了「艋舺」與「大稻埕」兩河港市街的族群衝突,過往的荒地成了台北核心,隱然成形的「三市街」隨著河港貿易、工業、軍事、交通的聚集,開展出台北的新時代。 從劉銘傳踏上台北河溝頭任職的這段路開始,循著城市商業紋理,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Thumbnail
1884年台北府城完工了,「城內」平衡了「艋舺」與「大稻埕」兩河港市街的族群衝突,過往的荒地成了台北核心,隱然成形的「三市街」隨著河港貿易、工業、軍事、交通的聚集,開展出台北的新時代。 從劉銘傳踏上台北河溝頭任職的這段路開始,循著城市商業紋理,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2022/01/13台中→黑橋牌香腸博物館→海中央小舖~鹽工便當 綁蚵串DIY體驗→北門自行車道單車恣遊(北門遊客中心、北門潟湖、水晶教堂)→井仔腳瓦盤鹽田 →返 程
Thumbnail
2022/01/13台中→黑橋牌香腸博物館→海中央小舖~鹽工便當 綁蚵串DIY體驗→北門自行車道單車恣遊(北門遊客中心、北門潟湖、水晶教堂)→井仔腳瓦盤鹽田 →返 程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地圖上隱藏著很多日本地名嗎?這些都是日本時代留存下來的痕跡。像是萬華、豐原、民雄、高雄…等。每一個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地名背後,都有著一段故事。而在故事的開始,更有著最原初的地名─故事背後的故事,就像無盡的寶藏,在那等著人們去挖掘。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地圖上隱藏著很多日本地名嗎?這些都是日本時代留存下來的痕跡。像是萬華、豐原、民雄、高雄…等。每一個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地名背後,都有著一段故事。而在故事的開始,更有著最原初的地名─故事背後的故事,就像無盡的寶藏,在那等著人們去挖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