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往,我們總羨慕身旁優秀的夥伴,可以工作、家庭、個人生活全得宜,別人總是高績效,自己都做到快「起肖」!於是,我們問:「這麼少時間,到底怎麼做得到?
理論上,每個人一天可支配的時間應該是相近的才對呀?
其實,我心裡也經常被這樣的問題給困惱著,
恰好,最近聽到了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
「領導,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選擇。」
這恰恰說明了,優秀的領導,總是能有高績效的產出,並且能帶領著團隊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因為他們選擇,在有問題的時候,找到解決的辦法,在團隊沒有動能的時候,找出失衡真正的原因,在跨部門之間有衝突的時候,選擇調動資源營造雙贏的局面。
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表現是一種「當責」,的確,在瀕臨危急時仍能思考「還能做什麼」,正是「當責」最好的體現,而這也是高績效的關鍵。
以成長型的心態,做選擇。而如何做出選擇的思維,才是我們該關注的!
在這季的主題 #高效工作 下,選擇了⟪高績效心智⟫這本好書。一起學習,聰明工作的人如何做選擇?
首先,我們得先做好「個人」的選擇,
#保持雙重專注
第一重,是選擇「說不」,唯有知道自己能放棄什麼,才能釐清,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那些任務。這也正是⟪
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一書中強調的,少即是多的概念。
第二重,是選擇「撩落去」,並且可以透過外在的儀式,讓自己更容易進入狀態。(如:WFH期間,都會泡杯咖啡,坐在書桌前替自己打氣後上工。)
#重新設計工作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我們容易無意識、自動化,設定的目標經常是,在何時之前做完就好,至於怎麼做到的,我們總這麼想:「暫時別管了吧!」
而重新設計工作,正是選擇「質疑」,要嘗試去懷疑自己在工作上的相信,試著從他人的角度觀察,並思考如何讓人受益。
(身為藥師,我也經常問自己「這件事,我非得這麼做不可嗎?」,以提升效率、降低錯誤。)
不只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更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對!
#啟動學習迴圈
前些日子,與朋友聊到工作話題時,發現的一個共同點:我們都期待經驗是能夠累積的,現在的醞釀,都能夠帶到下個更好的地方去。
啟動學習迴圈,是選擇「謙遜」,承認自己的無知,對萬物的博大精深謙卑,並且能虛心受教,面對困難的挑戰,仍能視其為成長的機會,願意在接收回饋後,有所修正。
(回想剛當講師的時候,真的好玻璃心呀,但也就是這些建議,才能讓每次的演講都是精彩而能啟發人心的!)
#結合熱情與使命
說實在,我始終認為:熱情,要從經驗中挖掘。
使命,則是在不斷向前的過程中參悟的。
有句話說「不知為何而堅持,但堅持才知為何」
因此結合熱情與使命,是選擇「堅持」,你會發現,一樣的工作,總是有人做起來特別開心,總是有人特別熱愛工作所發揮的價值、影響力。
(就像火神的眼淚邱sir問的:「你們記得自己為什麼要當消防員嗎?」真的非常觸動人心呀!)
.
接著,更需要做好「團體協作」的選擇
#說服別人以達成目標
光是這個標題,就讓我回想幾次失敗的領導經驗。而那些挫折給我最大的教訓,即為「有共識,好辦事!」
說服團隊,以達成共識,正是選擇「同理」情緒上的同理,所以我們要學會激勵人心,因為說服的目的,不就是取得支持嗎?立場上的同理,有時不見得要抗爭到底,適時的化敵為友,化競爭為合作,能創造更大的效益。
#能爭辯也能團結
如果一個團隊都沒有不同的聲音,會不會才是一個讓人擔心的狀態呢?開會的時候沒有問題,卻在行動的時候才處處找碴,想必,也不會是個高績效的團隊。
能爭辯也能團結,正是在集思與行動階段,都選擇「真誠」。
#掌握協作要領
有道經典的數學問題是「一批零件,甲獨做6小時完成,乙獨做8小時完成。現在兩人合作,多久才能完成?」
但真實世界,絕對不是拿筆出來算就會有答案的,我們忽略了甲乙之間,是需要溝通的。再者,甲乙絕對不是只有要做零件,一定也還有其他任務在身。萬一全心投入協作,其他任務的損失是我們能接受的嗎?
掌握協作要領,就是在選擇「衡量」成本效益。協作只是完成事情的手段,目的要對雙方都有利。
.
現在,我們了解了高績效人士的選擇:
#專注#質疑#謙遜#堅持#同理#真誠#衡量
是不是也對重新打造自己的工作習慣,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更有自信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