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知識工作者的刻意練習:高績效心智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工作績效的研究分為組織與個人兩種派別,前者強調學習效率,像是Stan與Vermeulen的學習迴圈或者其他人提出的學習曲線。後者則是前陣子討論到Ericsson《刻意練習》,強調「多次重複」與「刻意」、「學習品質」、「回饋」等,研究領域特別適用於運動員、音樂家或其他有「普世、可衡量標準」的範疇。然而像我們從事知識性服務,或者,更寬泛的在現代企業中工作者(與之相對的是生產線的勞動者)又該如何提升工作績效?Morten T. Hansen 《高績效心智》恰如其分地展示現代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指標。

作者將高績效心智分為7點,前4點屬於個人能力,其他則為團隊法則。
成為最厲害的1%
1.雙重專注:把心智投入在最有價值的地方,且全力以赴。
2.重新設計工作:跳出低勤奮陷阱,創造有價值的新作法。
3.進行學習迴圈:『執行→衡量→回饋→修正→執行』透過每天短時間的高品質學習迴圈,達到自我的刻意練習。
4.結合熱情與使命感:走出框架找出新角色,熱情與使命缺一不可。

▍跟誰都能一起高效工作
5.運用巧毅力說服他人:運用同理心引起「高喚起情緒」進行說服。
6.能爭辯也能團結的團隊:著重成員意見多樣性,廣納眾議,行動一致。
7.掌握協作要領:避免無效的協作,注重協作結果而非協作本身。

這是本有啟發性又輕鬆的入門書,適合作為快速掌握提升工作績效的索引。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書中最末兩個章節,特別是附錄〈最大規模的工作成功研究學〉。作者闡述研究的假設、從學派研究到假說的設定,其次是母體的挑選與迴歸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的統計應用,以及問卷的設計、排序、前測結果。內容包含問卷題目、原始與分析數據結果。雖然作者用意在於佐證結論的可信度,但這亦是個理解問卷調查流程的最佳案例,遠比啃統計學原文書來得親切。

延伸閱讀:
學習迴圈概念升級版:Ray Dalio《原則》
重新設計工作概念升級版:Bill Burnett & Dave Evans《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成功的傲慢就是你認為你昨天做的,已足以應付明天。
#卡住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高績效心智:全新聰明工作學,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作者: 莫頓‧韓森 Morten T. Hansen
譯者: 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31

▍原文發於:Medium《給知識工作者的刻意練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ra的沙龍
6會員
5內容數
Ca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1/27
當你信心滿滿的擬定整天行程,正準備按表操課時,你發現非!常!想!睡!如何將重要的事項安排於電力充足時刻運作,如何保養電池讓他不容易斷電,蓄電量時常保持高檔。你該從精力管理的角度探索自己。
Thumbnail
2018/11/27
當你信心滿滿的擬定整天行程,正準備按表操課時,你發現非!常!想!睡!如何將重要的事項安排於電力充足時刻運作,如何保養電池讓他不容易斷電,蓄電量時常保持高檔。你該從精力管理的角度探索自己。
Thumbnail
2018/11/24
奧美全球首席人才長說:「職涯像場馬拉松,別以短跑心態面對。」  但我更喜歡的一句話是:「個人財富在65歲時到達高峰,40歲前累積的僅有10–15%。」所以把現在的財富x10倍,就是未來的財富總和。
Thumbnail
2018/11/24
奧美全球首席人才長說:「職涯像場馬拉松,別以短跑心態面對。」  但我更喜歡的一句話是:「個人財富在65歲時到達高峰,40歲前累積的僅有10–15%。」所以把現在的財富x10倍,就是未來的財富總和。
Thumbnail
2018/11/19
每當買新電器時,除了機器本體,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說明。無論你偏好詳讀或略讀 (或像我,遇到問題再回翻說明書),操作說明皆對我們意義重大。就像你不會奢求Apple的相容性,或是Windows的美觀 。
Thumbnail
2018/11/19
每當買新電器時,除了機器本體,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說明。無論你偏好詳讀或略讀 (或像我,遇到問題再回翻說明書),操作說明皆對我們意義重大。就像你不會奢求Apple的相容性,或是Windows的美觀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本書我把它解讀成維持高效率的方法,為什麼這是重要的議題,你我或許能感受職場充斥各種挑戰,就算你想好好處理手上的工作,但總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纏著你,如何不要被這些事糾纏,作者提出一些論點可以參考。 我認為這本書的重點 這本書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成長方程式」、「事前準備」、「驅動使命」,首先來看「成
Thumbnail
這本書我把它解讀成維持高效率的方法,為什麼這是重要的議題,你我或許能感受職場充斥各種挑戰,就算你想好好處理手上的工作,但總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纏著你,如何不要被這些事糾纏,作者提出一些論點可以參考。 我認為這本書的重點 這本書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成長方程式」、「事前準備」、「驅動使命」,首先來看「成
Thumbnail
這世界有天才嗎?一定有,但只有天才才能創造頂尖嗎?作者不必然這麼認為,不過他也發現到為什麼有些人有某些領域有不可思議的過人表現?一般人能不能達到? 作者認為,當然可以,書中指出,我們對自己的掌控力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只要「投注足夠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練習」。 一、邁向專家之路---要有目標的練習,而有目
Thumbnail
這世界有天才嗎?一定有,但只有天才才能創造頂尖嗎?作者不必然這麼認為,不過他也發現到為什麼有些人有某些領域有不可思議的過人表現?一般人能不能達到? 作者認為,當然可以,書中指出,我們對自己的掌控力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只要「投注足夠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練習」。 一、邁向專家之路---要有目標的練習,而有目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為一名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對音樂、教育、藝術、商業等領域都有深遠的影響。 也曾與多位著名運動員及音樂家合作,研究他們如何通過刻意練習獲得卓越的成就,被譽為「傑出表現」研究的權威,也被稱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 那些被我們稱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為一名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對音樂、教育、藝術、商業等領域都有深遠的影響。 也曾與多位著名運動員及音樂家合作,研究他們如何通過刻意練習獲得卓越的成就,被譽為「傑出表現」研究的權威,也被稱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 那些被我們稱
Thumbnail
阿崴閱讀-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當人們一直追求更快,更強,更大,確也常付出不對等的代價,或是不正當的方法,導致職業生涯的提早終結。或是健康狀況亮紅燈。作者透過研究,找出許多領域中有持續性頂尖表現的人,如何長效的輸出,成功或許真的有些依循。
Thumbnail
阿崴閱讀-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當人們一直追求更快,更強,更大,確也常付出不對等的代價,或是不正當的方法,導致職業生涯的提早終結。或是健康狀況亮紅燈。作者透過研究,找出許多領域中有持續性頂尖表現的人,如何長效的輸出,成功或許真的有些依循。
Thumbnail
作者經過多年的研究,証明天才與庸才之別,在於刻意練習,專注練習,投入大量時間練習,找頂級的專家學習,爭取回饋,跳出舒適圈,在高原期,瓶頸期創造其他練習的方法。 這幾個月一直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將知識轉化作個人的智慧,覺得整個人的思想改變了許多,是良好的改變。 有定義明確的具體標 講求專注
Thumbnail
作者經過多年的研究,証明天才與庸才之別,在於刻意練習,專注練習,投入大量時間練習,找頂級的專家學習,爭取回饋,跳出舒適圈,在高原期,瓶頸期創造其他練習的方法。 這幾個月一直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將知識轉化作個人的智慧,覺得整個人的思想改變了許多,是良好的改變。 有定義明確的具體標 講求專注
Thumbnail
為什麼那些高效工作者能更從容地駕馭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我認為有五個「切換」思維至關重要,這些年來也從中獲益良多。透過彈性切換、而非選項的二擇一,讓工作效率與效能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Thumbnail
為什麼那些高效工作者能更從容地駕馭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我認為有五個「切換」思維至關重要,這些年來也從中獲益良多。透過彈性切換、而非選項的二擇一,讓工作效率與效能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Thumbnail
這本書利用很多問答的方式,讓人深刻體會到如何才是真正有績效(影響力)的思考方式。幾乎大部份題目我都答錯,整個是當頭棒喝。
Thumbnail
這本書利用很多問答的方式,讓人深刻體會到如何才是真正有績效(影響力)的思考方式。幾乎大部份題目我都答錯,整個是當頭棒喝。
Thumbnail
前一陣子流行過一段話「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我完全同意。看來這輩子是沒機會贏過那些既優秀、又努力的人了,所幸的是:這樣的人其實沒有你想像的多。只要我們努力,還是可能贏過不努力的人,關鍵就在於用對方法,讓我們的努力產生複利效應,而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這些方法。
Thumbnail
前一陣子流行過一段話「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我完全同意。看來這輩子是沒機會贏過那些既優秀、又努力的人了,所幸的是:這樣的人其實沒有你想像的多。只要我們努力,還是可能贏過不努力的人,關鍵就在於用對方法,讓我們的努力產生複利效應,而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這些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