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知識工作者的刻意練習:高績效心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Morten T. Hansen 高績效心智
工作績效的研究分為組織與個人兩種派別,前者強調學習效率,像是Stan與Vermeulen的學習迴圈或者其他人提出的學習曲線。後者則是前陣子討論到Ericsson《刻意練習》,強調「多次重複」與「刻意」、「學習品質」、「回饋」等,研究領域特別適用於運動員、音樂家或其他有「普世、可衡量標準」的範疇。然而像我們從事知識性服務,或者,更寬泛的在現代企業中工作者(與之相對的是生產線的勞動者)又該如何提升工作績效?Morten T. Hansen 《高績效心智》恰如其分地展示現代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指標。
作者將高績效心智分為7點,前4點屬於個人能力,其他則為團隊法則。
成為最厲害的1%
1.雙重專注:把心智投入在最有價值的地方,且全力以赴。
2.重新設計工作:跳出低勤奮陷阱,創造有價值的新作法。
3.進行學習迴圈:『執行→衡量→回饋→修正→執行』透過每天短時間的高品質學習迴圈,達到自我的刻意練習。
4.結合熱情與使命感:走出框架找出新角色,熱情與使命缺一不可。
▍跟誰都能一起高效工作
5.運用巧毅力說服他人:運用同理心引起「高喚起情緒」進行說服。
6.能爭辯也能團結的團隊:著重成員意見多樣性,廣納眾議,行動一致。
7.掌握協作要領:避免無效的協作,注重協作結果而非協作本身。
這是本有啟發性又輕鬆的入門書,適合作為快速掌握提升工作績效的索引。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書中最末兩個章節,特別是附錄〈最大規模的工作成功研究學〉。作者闡述研究的假設、從學派研究到假說的設定,其次是母體的挑選與迴歸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的統計應用,以及問卷的設計、排序、前測結果。內容包含問卷題目、原始與分析數據結果。雖然作者用意在於佐證結論的可信度,但這亦是個理解問卷調查流程的最佳案例,遠比啃統計學原文書來得親切。
延伸閱讀:
學習迴圈概念升級版:Ray Dalio《原則》
重新設計工作概念升級版:Bill Burnett & Dave Evans《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成功的傲慢就是你認為你昨天做的,已足以應付明天。
#卡住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高績效心智:全新聰明工作學,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作者: 莫頓‧韓森 Morten T. Hansen
譯者: 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31
    5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魚與君 #6 聖誕節交換禮物/未知的教室/DNA/黃昏時的實習工廠/Zo家/空心貓(下)2014.03.09,11 Zo家 在前往Zo家的路上,Sz騎著摩托車從旁經過。 我走著,發現轉角前多了兩條捷徑,一條直行,另一條轉彎後由小路向上行,原本的平地如今成了丘陵地形。 我選擇原路走,轉角的外側變成了一間廟宇,旁邊有寬闊的停車場,轉角過後原來的道路成了林間秘徑,走著走著才發現腳下踩著瓦片,
    avatar
    陳喬閔
    2021-08-12
    魚與君 #5 聖誕節交換禮物/未知的教室/DNA/黃昏時的實習工廠/曾祖母家/空心貓(上)2014.03.09,11  聖誕節交換禮物 夜晚的室設三,稀稀落落幾個人在教室裏,有些人在外頭,有些人來回穿梭。坐在第六排倒數第二個位子的我轉頭問Fr收到了什麼禮物,今天有聖誕節交換禮物的活動,大家各自收到抽中的禮物,他的桌上放著未拆封的禮物,米色塑膠包裝紙,形狀像是瓶子。 「你收到什麼?」我問。
    avatar
    陳喬閔
    2021-08-11
    不想做到死,知識工作者必備的收入成長飛輪我成為自由工作者快一年的時間,對於自由工作的收入、時間分配有些心得,加上聽到 Gipi 院長,在商業思維學院的講座中分享,他如何在自由工作者階段,從零做到年薪 600 萬,實踐有效的創造正向收入的成長飛輪,並融合我的觀點跟心得,整理成文章。
    Thumbnail
    avatar
    WIFI.W
    2021-06-20
    一個知識工作者是怎麼死的?正負飛輪決勝負想成為自由工作者前,建議你先了解,要如何達到時間跟生活的自由? 我們可以先逆向思考,看看多數的自由工作者,是怎麼把自己做到爆肝,先避開其中的錯誤行為,提升自己活下去的機率。 當你可以避開死亡飛輪,至少可以確定不會過勞,但要怎麼達成理想生活,擁有高收入,跟高度的自由?
    Thumbnail
    avatar
    WIFI.W
    2021-05-24
    生產力工具的學習資源,你知道多少?工作上推薦的生產力工具有哪些(電腦版雲端應用工具)? 從哪些管道學習生產力,和提昇工作效率的新知?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Thumbnail
    avatar
    職場丼
    2018-11-19
    「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的自學生寫作課(二):積極邀請與自主學習?長久以來學生都很習慣透過「上課」去學習,而老師也習慣透過縝密的課程來「教學」,但我最近在想──大人透過引導的方式,或是積極邀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了東西,這樣的寫作經驗可以延伸到他日常的寫作嗎?
    Thumbnail
    avatar
    廖瞇
    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