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知識工作者的刻意練習:高績效心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Morten T. Hansen 高績效心智
工作績效的研究分為組織與個人兩種派別,前者強調學習效率,像是Stan與Vermeulen的學習迴圈或者其他人提出的學習曲線。後者則是前陣子討論到Ericsson《刻意練習》,強調「多次重複」與「刻意」、「學習品質」、「回饋」等,研究領域特別適用於運動員、音樂家或其他有「普世、可衡量標準」的範疇。然而像我們從事知識性服務,或者,更寬泛的在現代企業中工作者(與之相對的是生產線的勞動者)又該如何提升工作績效?Morten T. Hansen 《高績效心智》恰如其分地展示現代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指標。
作者將高績效心智分為7點,前4點屬於個人能力,其他則為團隊法則。
成為最厲害的1%
1.雙重專注:把心智投入在最有價值的地方,且全力以赴。
2.重新設計工作:跳出低勤奮陷阱,創造有價值的新作法。
3.進行學習迴圈:『執行→衡量→回饋→修正→執行』透過每天短時間的高品質學習迴圈,達到自我的刻意練習。
4.結合熱情與使命感:走出框架找出新角色,熱情與使命缺一不可。
▍跟誰都能一起高效工作
5.運用巧毅力說服他人:運用同理心引起「高喚起情緒」進行說服。
6.能爭辯也能團結的團隊:著重成員意見多樣性,廣納眾議,行動一致。
7.掌握協作要領:避免無效的協作,注重協作結果而非協作本身。
這是本有啟發性又輕鬆的入門書,適合作為快速掌握提升工作績效的索引。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書中最末兩個章節,特別是附錄〈最大規模的工作成功研究學〉。作者闡述研究的假設、從學派研究到假說的設定,其次是母體的挑選與迴歸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的統計應用,以及問卷的設計、排序、前測結果。內容包含問卷題目、原始與分析數據結果。雖然作者用意在於佐證結論的可信度,但這亦是個理解問卷調查流程的最佳案例,遠比啃統計學原文書來得親切。
延伸閱讀:
學習迴圈概念升級版:Ray Dalio《原則》
重新設計工作概念升級版:Bill Burnett & Dave Evans《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成功的傲慢就是你認為你昨天做的,已足以應付明天。
#卡住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高績效心智:全新聰明工作學,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作者: 莫頓‧韓森 Morten T. Hansen
譯者: 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31
    avatar-img
    6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些書可以淺嚐即止,有些則是要生吞活剝,唯少數要咀嚼與消化。
    有些書可以淺嚐即止,有些則是要生吞活剝,唯少數要咀嚼與消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未來,什麼人最搶手?」高績效心智封面的這個問題深深的吸引了我,AI 風潮席捲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己飯碗不保,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更有效且更有價值的工作流程。作者 Morten T Hansen 提出七大工作心智,協助讀者將自己打造成未來最搶手的人才。
    Thumbnail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常被社交媒體、email和其他瑣事打斷,難以專心。卡爾‧紐波特在本書探討了專注力的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策略,幫助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重拾深度工作能力。本文介紹如何通過規劃與自律,讓自己在這個充滿分心的世界,能夠高效而有意義地投入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1. 挑戰:在極限邊緣工作 - 「挑戰 Challenge」這個概念來自於Matt Beane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這本書強調,透過在極限邊緣工作(Work ne
    Thumbnail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有一段話: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想知道什麼樣的人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透過觀察不同類型的學習者,或許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在探索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學習者」。
    Thumbnail
    改善能量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透過七個能量管理技巧,包括確定高能量時段、分段進行工作、注重休息、避免無意義的加班、減少完美主義、工作流程SOP化、提升自身能量容許值,在不僅提高個人效能的同時,也能夠在團隊中產生協同的效應。
    Thumbnail
    「未來,什麼人最搶手?」高績效心智封面的這個問題深深的吸引了我,AI 風潮席捲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己飯碗不保,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更有效且更有價值的工作流程。作者 Morten T Hansen 提出七大工作心智,協助讀者將自己打造成未來最搶手的人才。
    Thumbnail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常被社交媒體、email和其他瑣事打斷,難以專心。卡爾‧紐波特在本書探討了專注力的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策略,幫助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重拾深度工作能力。本文介紹如何通過規劃與自律,讓自己在這個充滿分心的世界,能夠高效而有意義地投入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1. 挑戰:在極限邊緣工作 - 「挑戰 Challenge」這個概念來自於Matt Beane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這本書強調,透過在極限邊緣工作(Work ne
    Thumbnail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有一段話: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想知道什麼樣的人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透過觀察不同類型的學習者,或許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在探索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學習者」。
    Thumbnail
    改善能量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透過七個能量管理技巧,包括確定高能量時段、分段進行工作、注重休息、避免無意義的加班、減少完美主義、工作流程SOP化、提升自身能量容許值,在不僅提高個人效能的同時,也能夠在團隊中產生協同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