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梵谷:怯於喚你,只因我不想接受絕望的羈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梵谷檔案》是以荷蘭梵谷博物館所收藏的梵谷書信為基礎寫成的一系列文章,算不上是有系統的介紹梵谷的生平,更像是黑澤明的電影《夢》中的一段。電影中的主角走入梵谷的畫中場景,在蕭邦《雨滴前奏曲》的背景前,行經《隆瓦橋畔的洗衣婦》和《豐收》的麥田,最後走入繪畫的本身,見證了槍響與麥田群鴉的一刻。發表在這裡的《梵谷檔案》則是以文字和圖像為媒介的一場遊歷。

本文是《梵谷檔案》的第十五篇,您可以在這裡讀到先前的文章。

・・・・・・・・

冰的寒凍與生之溫暖,誰能勝出?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向來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梵谷油畫《埃藤花園的回憶》

梵谷油畫《埃藤花園的回憶》

在梵谷作畫的這個時間點,關於埃藤的記憶大概有點遠卻又不太遠。北布拉邦的小城埃藤是他父母親的家,也是他畫家生涯的起點,他在那裡以鄰居為對象,有許多素描習作,主題通常與馬鈴薯有關,例如下方繪於一八八一年的素描《掘薯人》以及一八八五年的油畫《食薯人》,兩者都帶有某種樸素苛刻的氛圍,《食薯人》更逼真描繪農舍的侷促與晚餐之單調陰鬱,被認為是頗能代表畫家早期風格的畫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2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芳菲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那瓜書房|Nakao Eki
87會員
300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2022/07/17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Thumbnail
2022/07/17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Thumbnail
2022/04/01
澤倫斯基站在飄雪的基輔街頭,對著鏡頭說,春天到了,下雪了,春天是這樣的,也有戰火般嚴酷的一面。這段話驚人之處,不僅在於真誠和詩意,更在於近乎局外旁觀的冷冽清醒,甚至,近乎藝術的昇華。
Thumbnail
2022/04/01
澤倫斯基站在飄雪的基輔街頭,對著鏡頭說,春天到了,下雪了,春天是這樣的,也有戰火般嚴酷的一面。這段話驚人之處,不僅在於真誠和詩意,更在於近乎局外旁觀的冷冽清醒,甚至,近乎藝術的昇華。
Thumbnail
2021/11/27
圍繞這個名字,我們的時代又塑造出一種迷思:藝術之美經常以心智為代價。這裡面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但歸根到底,這種浪漫正是詩人奧登在古典名家的畫作中觀察到的現實。在任何時代,人們都冷漠看待他人的痛苦,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冷漠被重新以溫情包裝,化為文字或影像,總能賺人熱淚,但那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同情。
Thumbnail
2021/11/27
圍繞這個名字,我們的時代又塑造出一種迷思:藝術之美經常以心智為代價。這裡面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但歸根到底,這種浪漫正是詩人奧登在古典名家的畫作中觀察到的現實。在任何時代,人們都冷漠看待他人的痛苦,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冷漠被重新以溫情包裝,化為文字或影像,總能賺人熱淚,但那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同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從畫家的書信中讀到的是一個柔軟的心靈,只是恆常受到困擾與捉弄。也許畫家更希望後人想到他的時候,能夠想到平靜之美,因為這是他一生中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東西。
Thumbnail
我們從畫家的書信中讀到的是一個柔軟的心靈,只是恆常受到困擾與捉弄。也許畫家更希望後人想到他的時候,能夠想到平靜之美,因為這是他一生中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東西。
Thumbnail
歐佛城是畫家人生的最終站,他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就發生了最終奪取他性命的槍擊事件。由於事件發生時沒有目擊者在場,流傳下來的情節泰半出於揣測。我們知道畫家受傷的日期是一八九〇年七月二十七日,這是一個週日,傷到畫家的是一把勒福舍針式底火左輪手槍,一般相信畫家是對自己開槍,或許有自殺的意圖⋯⋯
Thumbnail
歐佛城是畫家人生的最終站,他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就發生了最終奪取他性命的槍擊事件。由於事件發生時沒有目擊者在場,流傳下來的情節泰半出於揣測。我們知道畫家受傷的日期是一八九〇年七月二十七日,這是一個週日,傷到畫家的是一把勒福舍針式底火左輪手槍,一般相信畫家是對自己開槍,或許有自殺的意圖⋯⋯
Thumbnail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Thumbnail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Thumbnail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療養院新來一個人,非常激動,把所有東西都打破了,日夜不停的叫囂,連緊身衣都撕碎,幾乎整天在洗澡,卻沒有平靜的時候。他把床跟房間裡其他的東西都毀了,把食物掀翻,讓人見了真是難過。
Thumbnail
療養院新來一個人,非常激動,把所有東西都打破了,日夜不停的叫囂,連緊身衣都撕碎,幾乎整天在洗澡,卻沒有平靜的時候。他把床跟房間裡其他的東西都毀了,把食物掀翻,讓人見了真是難過。
Thumbnail
在那下方,路旁是高大的黃色樹木,後方是藍色低矮的阿爾皮耶山,一座老舊的小旅社窗口亮著橙色的燈光,還有一棵非常高的絲柏樹,非常直,非常暗。路上有白馬拉的黃色馬車,以及兩個趕夜路的人。你可以將這想成非常浪漫的場景,但我覺得也非常普羅旺斯。(兼介紹新出現的梵谷畫作)
Thumbnail
在那下方,路旁是高大的黃色樹木,後方是藍色低矮的阿爾皮耶山,一座老舊的小旅社窗口亮著橙色的燈光,還有一棵非常高的絲柏樹,非常直,非常暗。路上有白馬拉的黃色馬車,以及兩個趕夜路的人。你可以將這想成非常浪漫的場景,但我覺得也非常普羅旺斯。(兼介紹新出現的梵谷畫作)
Thumbnail
「我想在這封信的開頭告訴你:世界的這個角落於我而言就像日本一樣美麗,有著澄淨的空氣,明亮的色彩。流水是美麗的翠綠和豐美的蔚藍,在地景中隨處可見,就像我們在日本繪畫中所見。讓田野染上藍色的是那淺橙色光芒四射的太陽。」
Thumbnail
「我想在這封信的開頭告訴你:世界的這個角落於我而言就像日本一樣美麗,有著澄淨的空氣,明亮的色彩。流水是美麗的翠綠和豐美的蔚藍,在地景中隨處可見,就像我們在日本繪畫中所見。讓田野染上藍色的是那淺橙色光芒四射的太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