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果我開了一間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會試著把它開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可能是港口又或是漁港,每天開門就可以聞到帶點鹹味的海風,瞬間好像搭到時光機一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回到充滿回憶的家鄉,讓每位來到店裡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店內陳列的書本或彼此眼神、言語的交流,而找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陪伴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前進,亦或是在這裡,找到一個舒服的角落,就像是避風港似的,在這世界的某個空間裡,好好的、安靜的休息片刻,那個離海很近的書店,就這樣靜靜的陪伴著大家。
結合在地的文化特色,結合當地的店家提供商品的展示與書本結合,促進社區發展或是與海洋生態推廣,或許會在距離學校的附近,成為一個可以讓各年齡的讀者來挖寶的地方,書店門口固定一天會有提供限量的兒時零食日,每樣商品回歸只要幾塊錢的親切,一點點「不營養」的食品,可以讓一天裡的不開心與疲憊,暫時得到一個舒緩的窗口,買回以前和外公都有的圓型竹製藤椅,也讓大家了解傳統工藝的重要與故事,書店不只是只有書本,還有在書本裡延伸出來的生活,和我們的存在一樣重要。
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不同的閱讀角度,不只是平面的紙上閱讀,還有立體式的空間導讀,結合許多人的專業與推動,透過分享與交流,腳踏實地的生活,保持心靈的平靜,一起讓這份對土地與環境的感動持續蔓延,促使更多人來保護以及照顧我們的生活空間,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陪我到世界的終結。
avatar-img
21會員
77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字避風港 的其他內容
即使在工作中,仍然有機會可以在休假期間,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為身在職場奮鬥的自己,得到一絲喘口氣的機會,更棒的事情是,那天在搜尋工作即將前往的地點時,竟意外在地圖上發現了這家「書店咖啡」,索性提前了時間出門,為自己安排一段小小的書店探訪之旅。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在唸書的時候,「遊樂園」成為了畢業旅行之中不可或缺的行程之一,從國小玩到高中幾乎去遍了台灣的遊樂園,對於每個樂園裡面的設施更是如數家珍,尖叫聲四起的結束了每一次的畢業旅行,我也從每個遊樂設施都不放過的年紀,漸漸長大成只敢坐旋轉木馬,連海盜船的離心力擺盪都無法克服的「大人」
我們的心裡,都可能有過一個家「應該」要有的樣子。 但是「家」應該要有的又是什麼樣子呢?角色都健全的家庭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社會價值?一切看似完整宛如包裹著幸福美滿的包裝,打開的瞬間只是灑了一地的碎片,本體早已佈滿著不可逆的累累傷痕。看完《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更可以令人反思到底什麼是「家」?
現在的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為那些你在乎人、事、物的做些什麼? 約莫20分鐘左右的行程,深深感受到那些理所當然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們都成為了一種奢侈,終究是要改變才能繼續往前的思維與事物,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學習與更新,安放自在也是一種自我的練習。
我們都渴望自己創造理想中的生活,但又害怕自己的與眾不同。
即使在工作中,仍然有機會可以在休假期間,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為身在職場奮鬥的自己,得到一絲喘口氣的機會,更棒的事情是,那天在搜尋工作即將前往的地點時,竟意外在地圖上發現了這家「書店咖啡」,索性提前了時間出門,為自己安排一段小小的書店探訪之旅。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在唸書的時候,「遊樂園」成為了畢業旅行之中不可或缺的行程之一,從國小玩到高中幾乎去遍了台灣的遊樂園,對於每個樂園裡面的設施更是如數家珍,尖叫聲四起的結束了每一次的畢業旅行,我也從每個遊樂設施都不放過的年紀,漸漸長大成只敢坐旋轉木馬,連海盜船的離心力擺盪都無法克服的「大人」
我們的心裡,都可能有過一個家「應該」要有的樣子。 但是「家」應該要有的又是什麼樣子呢?角色都健全的家庭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社會價值?一切看似完整宛如包裹著幸福美滿的包裝,打開的瞬間只是灑了一地的碎片,本體早已佈滿著不可逆的累累傷痕。看完《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更可以令人反思到底什麼是「家」?
現在的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為那些你在乎人、事、物的做些什麼? 約莫20分鐘左右的行程,深深感受到那些理所當然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們都成為了一種奢侈,終究是要改變才能繼續往前的思維與事物,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學習與更新,安放自在也是一種自我的練習。
我們都渴望自己創造理想中的生活,但又害怕自己的與眾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Thumbnail
中年男子的周末日常,一杯咖啡一本書,偷得浮生半日閒。不論在海外或是台灣,忙碌工作一整個星期,在周末靜下來看看書沉澱心情,有種充充電的感覺。 迪化街裡有一間書店,空間不大書不多,不一定能找想買的書,但卻能找到喧囂中的寧靜午後時光。 在大稻埕生活多年,其實一直沒有發現這間書店,一天晚上,乘著夏日微風
Thumbnail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在日式書店的漂亮原木書架裡,藏著溫軟的床鋪?  睡在裡面的感覺是不是就像被書與木頭香氣包圍著呢 想來書店待一夜? 夢遊 於書海之間 像愛麗絲追著兔子而開啟的那道門 下了日式古建築的新竹火車站,走路6分鐘就到了位於護城畔的樹屋書店,沿途是映著微光與綠樹的美麗護城河畔。 書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Thumbnail
中年男子的周末日常,一杯咖啡一本書,偷得浮生半日閒。不論在海外或是台灣,忙碌工作一整個星期,在周末靜下來看看書沉澱心情,有種充充電的感覺。 迪化街裡有一間書店,空間不大書不多,不一定能找想買的書,但卻能找到喧囂中的寧靜午後時光。 在大稻埕生活多年,其實一直沒有發現這間書店,一天晚上,乘著夏日微風
Thumbnail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在日式書店的漂亮原木書架裡,藏著溫軟的床鋪?  睡在裡面的感覺是不是就像被書與木頭香氣包圍著呢 想來書店待一夜? 夢遊 於書海之間 像愛麗絲追著兔子而開啟的那道門 下了日式古建築的新竹火車站,走路6分鐘就到了位於護城畔的樹屋書店,沿途是映著微光與綠樹的美麗護城河畔。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