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想賺股息也賺價差必須提早準備

短期股市是投票機器,長期是秤重機器,中短期的獲利必須要知道大家會如何投票,中長期投資則必須知道企業的實質重量,兩者所關心或專注的重點完全不同,但也不是截然無關,企業具有實質獲利能力,自然會吸引市場參與者投贊成票,股價由乏人問津轉而變成市場追逐的焦點,初期必然是基本面出現實質的轉變,但後期只吸引關心股價波動的投機客,不看秤重機器的數字,只追隨市場投票風向,把股價推升至偏高的水準,埋下後續市場大幅修正的風險。
當股價已經不便宜,投票機器是主導的力量,股價波動不必是因為基本面有甚麼變化,預期或想像就足以影響投資人的心理,例如市場預期通膨可能升溫,預期聯準會可能提早升息,單是想像的事件就會讓股價下跌,但也會覺得只是毫無根據的憂慮,情勢不足為懼而再讓股價上漲,實際市場情緒難以合理推測,無法當成投資(投機)進出的依據,容易讓人追漲殺跌,在市場熱絡的高價區殺進殺出,不是維持長期穩健獲利的好方法。
由配息狀況來了解企業的重量,是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方法,企業長期都能維持獲利,有一定的EPS數字,也能從獲利中配出現金,是企業可以投資的基本條件,但仍得考慮時機的問題,一般人常等到特定題材(例如高殖利率股)被媒體報導之後才進場,但出現在媒體上的資訊,代表所有人都已經知道,價差空間已經消失,是相對風險較高的時機。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