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文字,我們的心靈得以飛翔──《巴黎圖書館》譯者序
文/楊沐希
愛書人也許都有這種經驗,嘴上掛著書裡漂亮也感人的句子,又或是,某本書始終在你心頭縈繞不去,就算這本書只是擱在書架的一角,都覺得放心無比。小說是實用的,只是你現在還不知道而已。少了這些可以逃避的「故事」,現實生活的苦澀暴露無疑。疫情期間如此,戰爭時期更甚。
《巴黎圖書館》就是這樣的故事,知識分子歐蒂兒相信故事能夠滋養一切。二戰納粹佔領巴黎,原本生氣勃勃的大都市成了一片死寂,充滿人氣的圖書館也因新規定少了許多猶太讀者,但圖書館的每位同事都相信書籍能夠撫慰心靈,所以館員冒死展開了他們的「反抗行動」⋯⋯抬頭是高壓緊繃的現實,低頭卻能踏進色彩斑斕的故事國度,因為「書本是一個人吸入的新鮮空氣,這樣心臟才會跳動、大腦才能想像、希望才能存活。」
故事背景發生在戰爭時期,對人性的描寫也非常細膩,因為嫉妒而生的又愛又恨,想要追求公義卻萬劫不復,以為自己是在做好事,無形中卻傷害了所愛之人,以及平庸的邪惡到底如何產生。每一個生離死別如此輕盈,你甚至不會知道當下即是永別:「他把包包甩在肩後,蹦跳著下樓,彷彿只是急著出門去買長棍麵包而已。」
故事的另一條線是美蘇冷戰時期住在美國農業重鎮蒙大拿州的少女莉莉,她其實就是作者的寫照。村裡也有一位來自巴黎的「戰爭新娘」,作者對巴黎因此產生濃厚興趣,後來也前往法國發展。她曾在美國巴黎圖書館工作,就是在這段期間,她從其他同事口中與館藏資料裡挖掘出館員曾私下違抗納粹命令的史料,進而創作出這部愛書之人都會喜歡的故事。我讀第一遍的時候就深深著迷,書裡對於文字、故事的愛如同閃閃發光的珍珠,足以照亮每個黑暗的時刻。因為文學,我們不至於淪落為行屍走肉,因為文字,我們的心靈得以飛翔。
楊沐希
宅居文字工作者,譯有《大競走》、《代筆作家》、《失物守護人》,以及另一個二戰時期的成長故事《女孩之城》。
《巴黎圖書館》
珍娜.史嘉琳.查爾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