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的真義:《活著的圖書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社會大眾對於閱讀有種既定印像,認為書本是神聖載體,相較於其他興趣嗜好,閱讀蒙受更多青睞、更能引發那些對於人浸染知識後的美好想像:讀書很好啊,你能夠從中學習經驗獲取智慧進而求取功名利益,知曉世界更深層的面貌。可是在光明面之外呢?書既然承裝了人的思想,除了那些明亮乾爽溫煦日和,你無法忽略字詞也會描摹潮濕、混亂、狂妄、癡迷,這些同樣屬於人的祕密。
活著的圖書館/金李璟著/暖暖書屋出版社
  《活著的圖書館》一書與其說是短篇小說集,它更像是書的主題歷史展現。作者金李璟以他的歷史專業回顧了過往人們對待書的方式,介紹了從實存到虛構的圖書館、移動租書者「貸本屋」、歷史上的焚書者云云,書在當中像塊透鏡,不同角度擺設會折射出相異人心,而讀者們會發現,那些走向光譜極端的極致喜愛和徹底厭惡,都帶有點瘋狂意味:愛書者將人類皮膚裝幀在書封成為人皮書,保留妻子光滑的肩胛處,或在刻苦環境下抄寫著宗教經典,面臨著身體和信仰上的極度不適,也要將書籍傳抄於世,甚至有人愛書甚過於愛生命,「反正人終將一死,但好書非得保存下來不可。」
  奠基在這些歷史脈絡,小說家創造出各式虛擬故事,走過了朝鮮英祖時代的偵探懸案、逡巡過陰間每個死者撰寫的書籍、在慶典公園會晤活著的圖書館,沿著書頁一步步向前,讀者也隨之穿越在各種對於書的想像,書增幅了人的心靈樣態,致使人們在它身邊狂狷起舞,囤積它、親吻它、崇拜它,無疑是愛書人既甜蜜也混亂的盛宴光景,
  隨著篇幅越長,探求方向也不斷擴展著書的定義:到底什麼算是書籍?在〈紀錄片──尋找書之敵人〉一篇中,托特里奧這個小市鎮要舉辦世界讀書日的活動,邀請大家在網路上決定探討的主軸,其中一個論題是「尋找最初起源之書」,結果引發熱烈討論、一發不可收拾。若書籍的定義是承載人一切所思所想,那就不能僅限於文字,文字甚至已是後端經過理性剔除後的剩餘,在文字之前是如液態流動的語言、口傳文學、神話與傳說,甚也包括那些非文字的符號與象徵、巨石陣、龜殼、鹿角上的刻痕......
  「最重要的是,人類的歷史展現了人是一種『閱讀的生物』,太初時人們透過天上星辰閱讀未來,從雷電、洪水和乾旱中閱讀神的旨意,從彼此的臉孔閱讀對方是敵是友,從不同的手相中閱讀彼此不同的命運。在為每一個自然現象賦予意義,並以該種意涵再次創造世界的同時,人們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書。」
  無法完整處理所謂書的本質,後來他們只能換另一個論題,在秦始皇、希特勒、狄奧斐盧思和卡拉季奇四人中選出最不可原諒的書之敵人,論者彼此爭相攻訐,最終竟導向了「書就是自己的敵人」這種結論,那些焚書大火、漫天飛舞的紙頁灰燼,其實都來自於認定書很危險的認定,「排拒書或是知識的並不是無知,而是另一種知識」,書既打破了漫古以來的黑夜,也在炙熱燦光中走向自焚終局,作為抒發情感與理性思維的殿堂,書本身就如同一種召喚,它穿越時空召喚千萬年之後的讀者,它可以是種延續,但也可能如上述那樣,是無可迴避的自戕。
  一如後記所言,「書原本就是不安分而危險的東西」,花了大半年職涯與書相處,這是作者有些不合當代時宜的結論,既然大家都說閱讀很好,但為什麼,「就連人類的一點微小錯誤都無法糾正」呢?曾經對於書本抱持的熱切想像也都冷卻,抱持著某種懺悔情緒,他完成了這本書。
  或許正如作者所言,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必須正視到書也有它的侷限性、它的無用,書並不是權貴般必要依附的存在,也不需要貶低它,它就只是眾多日常中的一種平凡選擇而已。
  反而喜歡最後那篇〈走出 讀者的誕生〉。主角在家中照顧久病的母親,唯一的空閒是中午走上那條炎熱的山坡路,到圖書館去翻翻書。她想要處理關於生死的難題,要如何克服親人逝世的難過?最初她發現她甚麼字都讀不下去,但逐漸,她開始能享受閱讀這件事,就只是純粹的閱讀,在日常與文字中間生成一層薄薄的膜,竟有點自由的真空,那摩娑書頁消化字句的過程中,那畫面如此美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59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個問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繁榮美國與傳統非洲之間的落差成為了書中的恆常主題,這種二者繞纏未必是龐大事件,不過是日常中些微的表情、動作、語氣,然而一旦察知,你會發現這其實早已是沉痾許久的僵固系統。
  《哀艷是童年》的書封是無色子宮的剖面圖,一方面呼應了首章〈墮胎者〉的蒼白印象,同時也再度提醒女性做為生育容器的可能路徑,她是可以被進入、被注射的容器,可在故事中敘事者「我」選擇將胎兒打掉,消解了生之莊嚴,創生繼起生命的崇高意義。
亦如他回到平面國後不斷誦唸的「向上,而非向北」(Upward, not Northward),它是故事的核心概念,代表著渴望突破單一維度的智識追求,但它同時也是種詛咒,當先知以更高層次看過世界之後,它會對自己甚至無法表演一次「將東西拿到上面」而感到極端難過。
  眾人一提到數學,的確會想像它是嚴密嵌合的邏輯代碼,是不可移動的判準依據,然實際上,它與現實生活是相互影響的,在更廣袤框架下,自教育、文學、藝術、歷史裡,都可以從中析分出數學意義,這便是所謂文化;從出現、發展到集大成者,當中亦存在著先後與否的因果關係,將現象置放到正確位置給予適當評價,會稱之脈絡。
 換句話說,人的定義在新時代面臨改寫,適用的形容詞彙也該進行改組,我們不只是單純心智情緒和肌肉骨骼神經的組合體,更夾藏了上述眾多物性:器物乃人類行為的延伸,生活面貌的繼起創造、彼此交際溝通的嶄新語言,於焉,瑕疵用於人類就不再只是譬喻,而是實指那因電子流竄異常的切身障礙。
繁榮美國與傳統非洲之間的落差成為了書中的恆常主題,這種二者繞纏未必是龐大事件,不過是日常中些微的表情、動作、語氣,然而一旦察知,你會發現這其實早已是沉痾許久的僵固系統。
  《哀艷是童年》的書封是無色子宮的剖面圖,一方面呼應了首章〈墮胎者〉的蒼白印象,同時也再度提醒女性做為生育容器的可能路徑,她是可以被進入、被注射的容器,可在故事中敘事者「我」選擇將胎兒打掉,消解了生之莊嚴,創生繼起生命的崇高意義。
亦如他回到平面國後不斷誦唸的「向上,而非向北」(Upward, not Northward),它是故事的核心概念,代表著渴望突破單一維度的智識追求,但它同時也是種詛咒,當先知以更高層次看過世界之後,它會對自己甚至無法表演一次「將東西拿到上面」而感到極端難過。
  眾人一提到數學,的確會想像它是嚴密嵌合的邏輯代碼,是不可移動的判準依據,然實際上,它與現實生活是相互影響的,在更廣袤框架下,自教育、文學、藝術、歷史裡,都可以從中析分出數學意義,這便是所謂文化;從出現、發展到集大成者,當中亦存在著先後與否的因果關係,將現象置放到正確位置給予適當評價,會稱之脈絡。
 換句話說,人的定義在新時代面臨改寫,適用的形容詞彙也該進行改組,我們不只是單純心智情緒和肌肉骨骼神經的組合體,更夾藏了上述眾多物性:器物乃人類行為的延伸,生活面貌的繼起創造、彼此交際溝通的嶄新語言,於焉,瑕疵用於人類就不再只是譬喻,而是實指那因電子流竄異常的切身障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本書被選為2020必讀小說之一。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要讀這本書,除非你的人生中從來沒有做過後悔的決定。 讀完這本書的前一天,一篇報導上海中學生墜樓身亡前寫下的遺書,千字的控訴讓很多人湧起一陣酸處,我想起午夜圖書館裡的一段文字:媽媽對待她時,就像對待一個必須修正的錯誤。 如果再給這位中學生的爸
Thumbnail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Thumbnail
推薦 ★★★★★   《活著的圖書館》內容圍繞著書,用「故事中的故事」,來說書的故事   有人為了書廢寢忘食、傾家蕩產;有人喜愛書而建立一棟大型圖書館以供書籍存放,建築的外觀也做成書的模樣,收藏大量書籍,卻不閱讀,可謂本末倒置;有人愛書卻不想和人分享,在國破、將死之際將書通通燒毀;有人覺得只有
Thumbnail
心理類型的測驗可以幫助釐清自己的性格傾向,瞭解自己為什麼會受某類型的傷、或總是在某些地方鬼打牆。 然而要注意的是,在做這類測驗時,人們往往錯把嚮往的脾性當成自己的性格。同時,心理類型的目的不是要標籤化自己,而是藉此更加理解自己的心理傾向,避免不必要的耗神,讓自己有機會變成更不一樣的自己。
Thumbnail
暖暖書屋/出版 此為韓國文學作品,作者以12篇短文揭露各國圖書館文化的神秘面紗。內容不多但有幾篇滿精彩的,而且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奇妙幻想,每一篇的最後也會深入探討書本或圖書館的發源、演化及其歷史。比如驚悚的人皮裝幀、還有有趣的丹麥活人圖書館(將人當成書籍一樣借閱,口述自己的故事,非常有趣的想法。) 其
Thumbnail
由左至右:《書樓弔堂——破曉》、《活著的圖書館》、《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皆截自博客來官網。 如果我們認為迷信,指的是去相信某種虛無、怪力亂神、不實際存在的事物,那麼沈迷閱讀、喜愛小說的行為會是一種迷信嗎?  在文明開化的現代,小說,或者說,書跟迷信等會連結到超自然想像之間的關聯基本上不容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本書被選為2020必讀小說之一。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要讀這本書,除非你的人生中從來沒有做過後悔的決定。 讀完這本書的前一天,一篇報導上海中學生墜樓身亡前寫下的遺書,千字的控訴讓很多人湧起一陣酸處,我想起午夜圖書館裡的一段文字:媽媽對待她時,就像對待一個必須修正的錯誤。 如果再給這位中學生的爸
Thumbnail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Thumbnail
推薦 ★★★★★   《活著的圖書館》內容圍繞著書,用「故事中的故事」,來說書的故事   有人為了書廢寢忘食、傾家蕩產;有人喜愛書而建立一棟大型圖書館以供書籍存放,建築的外觀也做成書的模樣,收藏大量書籍,卻不閱讀,可謂本末倒置;有人愛書卻不想和人分享,在國破、將死之際將書通通燒毀;有人覺得只有
Thumbnail
心理類型的測驗可以幫助釐清自己的性格傾向,瞭解自己為什麼會受某類型的傷、或總是在某些地方鬼打牆。 然而要注意的是,在做這類測驗時,人們往往錯把嚮往的脾性當成自己的性格。同時,心理類型的目的不是要標籤化自己,而是藉此更加理解自己的心理傾向,避免不必要的耗神,讓自己有機會變成更不一樣的自己。
Thumbnail
暖暖書屋/出版 此為韓國文學作品,作者以12篇短文揭露各國圖書館文化的神秘面紗。內容不多但有幾篇滿精彩的,而且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奇妙幻想,每一篇的最後也會深入探討書本或圖書館的發源、演化及其歷史。比如驚悚的人皮裝幀、還有有趣的丹麥活人圖書館(將人當成書籍一樣借閱,口述自己的故事,非常有趣的想法。) 其
Thumbnail
由左至右:《書樓弔堂——破曉》、《活著的圖書館》、《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皆截自博客來官網。 如果我們認為迷信,指的是去相信某種虛無、怪力亂神、不實際存在的事物,那麼沈迷閱讀、喜愛小說的行為會是一種迷信嗎?  在文明開化的現代,小說,或者說,書跟迷信等會連結到超自然想像之間的關聯基本上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