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股票市場走跳的夥伴們,或多或少會開始留意自家股票的新聞、金融市場走勢、財經新聞等等。 也會接觸到很多術語,像是利多不漲、利空不跌、營收超預期股價不升反降、....等等,讓人看著新聞越看越糊塗,看新聞炒股也往往落的很糟糕的下場。
本篇,主要要介紹: 如何使用合適的思維邏輯來解讀新聞。 核心內容有二:
- 什麼是估值思維
- 如何使用估值思維來解讀新聞
提到估值,有經驗的股市老手可能就會直覺想到 PE, PB, PS, DCF,.. 等等模型。 但,筆者認為,「估值思維」常常會比估值的計算,更讓人容易對消息面做出合適的判斷。
回到核心觀念篇章中的「
如何看待股票與股價」一文中,筆者提過以下概念:「把股票看成印鈔機,它的價值取決於未來能幫你印多少錢」。 這句話本身,就涵蓋了估值思維,而且可以用這句話來對新聞進行解讀。 這邊,我們在對這句話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估值,他負責的主要任務是把「未來的錢」轉換成「現在的價值」,所以會影響某股票A的思維方式有兩個:
- 假設轉換過程不變,未來賺的錢,會不會變多? 未來賺的越多 ,則現在的價值越高
- 假設未來賺的錢不變,轉換過程的變動,會對現在的價值造成什麼影響?
第一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只要關注會影響未來現金流的事件,未來現金流越多,對公司越正面。
第二點,就相對複雜很多。 會牽扯到「轉換過程」的變量,最常見宏觀變量是: 「美國公債十年期殖利率」、「通膨」、金融商品的競價關係、...等等。 這邊就只討論「殖利率」與「通膨」。
試想,一個簡單的case,在所有條件都不變的前提下,假設通膨率=0,現在的100元,和未來的100元,購買力是一樣。 但如果當通膨率>0,則未來的100元購買力會變小。因此,當通膨率增加時,理論上會讓現在的估值下降。 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這麼單純。 因為,股票背後代表的是公司,公司推出的商品賣給顧客賺錢。 會被通膨率影響的條件有下面兩條,彼此是競爭關係。
- 成本增加,造成利潤下降
- 公司有提價能力,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因此,如果單就通膨率增加,就得要更深入評估,才能知道對某公司A造成的實際影響會是如何。
再試想一個簡單的case,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對公司的估值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更簡單的case,假設現在存入A元到銀行,存10年後,複利計算,會得到100元, [ps: 10年期公債殖利率和銀行利率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這邊只是為了容易想像才使用這個例子] 如果利率上升,現在存入B元到銀行,複利計算,存10年後,也會得到100元。 請問: A和B哪個金額會更大? A一定會 大於B。 如果把A和B 當成當前估值,則,就能說明,為什麼殖利率上升,股票的估值會下降。(A是在殖利率低的環境下的估值、B是殖利率高的環境下的估值)
有上述基本觀念後,我們就能開始進行實例操作,以下是「未來現金流」增加或減少的例子:
- 在2020年5月,馬斯克 在 twitter上說他覺得 tesla 股價有點貴,然後股價就暴跌10%。 -> 如果使用估值思維來判斷,這句話不會影響未來的現金流量。 如果是看多特斯拉的投資者,這就是一個買入的機會。
- 一次現金流影響,不會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造成影響。
- 例如: 公司賣地,得到的收入變多,股價上漲。 這時候,就是賣出的機會。
- 例如: 如果公司面臨一次性罰款,股價下跌。這時候,就是買入的機會。
- 例如: 2017,統一賣出上海星巴克,2018配息變高很多,有投資者就衝著殖利率,跑進去買,就被套在高點了。 此時,應該採取的是賣出的機會。
以下是「轉換過程」的例子:
- 假設,美聯儲的一些政策,縮減購債,讓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同時,未來的經濟成長是一片看好。此時,「高成長」類型的股票會比「價值型」類型的股票,回檔幅度更大。理由是: 「高成長」類型的股票,顧名思義,未來能創造的現金流會更大,因此會對公債殖利率更為敏感。 因此,避開高成長高估值得股票,比較能避開回調時的波動。 ps: 為什麼是10年期公債殖利率? 因為大多的現金流估值模型的折現率,主要是參考10年期公債殖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