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我說:買地需要注意什麼呢?
在台灣這個氣候、地質、水文都相當多元的地方,交匯出相當複雜的地理環境,比起其他國家,在台灣規劃土地的難度上升了不只一個檔次。
首先最基礎的,像是交通、位置、地號、產權、地目、價格、土地鑑界、土地稅及買賣稅、是否有建地及農舍....等,都需要仔細確認。這些也是一般在土地買賣時會比較常提到的部分,也比較容易找到專業人士經手處理。在此分享,我看地時,還會透過哪些管道蒐集資料:
-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絕對不是看那塊地,而是「仔細瞧瞧周圍的聚落」。
曾有人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對於準備買地的你而言,買地並不只是跟一小塊地產生連結,而是遷入一個並不熟悉的全新聚落。
周邊的聚落種什麼、過去的開發歷史是什麼,未來政府有什麼政策,都可能對你的土地帶來很大的影響。
在還沒親自見到土地上之前,能先查看政府公開在網路上的許多資料。
首先在google map上找到土地的經緯度座標,接著進入以下網站:
國土測繪資訊服務雲。在這個網站裡,打入你的土地座標,接著打開「圖層設定→套疊圖層」,裡面就有非常多的資訊可以查,比如
歷年航照、衛星空拍...等,可以得到周邊大範圍的土地狀況,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
比如說,光是等高線圖,就能看出一塊土地的坡度及海拔,也能看到周圍是否有嫌惡設施,比如宮廟、光電板,或是周邊土地種什麼作物,可能會使用什麼藥物...等。
我還會看
3D災害潛勢地圖,找到你的土地之後,點擊
「潛勢分析」就可以得到一份報告,了解你的土地會不會有土石流、順向坡、土壤液化、山崩等自然災害。
第三個網站是
農業氣象觀測系統,你可以查到
歷年溫度、雨量、風向、濕度等歷年氣象資訊,還有未來的天氣預報做為參考資料(雖然因為全球暖化,天氣預報越來越不準)。
第四個網站是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在這個網站你可以看到該縣市周圍有那些動植物,也可以先一步了解你的動植物鄰居,這可以防範天敵或是入侵種災害!
有許多資料已經放到網路上,仔細查看看,一定能找到許多有幫助的資訊。看完後你已經大致對周圍的環境有初步的了解,但肯定還不夠。
下一次再分享,第一次親自走訪土地,可以做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