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原來量化寬鬆政策不等於印鈔票?!了解 QE 怎麼影響你的生活

就在去年三月,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導致股市大跌,讓所有人民都對經濟現況感到絕望,於是各國紛紛開啟「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大家在報章雜誌上常常看到的 QE 一詞,藉此想達到拯救經濟的功效。
不過這個量化寬鬆政策也不是第一次實施了,早在 2001 年日本就有採用,接著就是美國在金融海嘯之後,由於美國聯邦利率已經壓的非常低,所以只能透過量化寬鬆政策來改善當時的經濟問題,當時總計推了三次的 QE,直到 2014 年才逐步退場。
有了上次的成功經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來,Fed 極快就宣佈了量化寬鬆政策,而且這次推的規模更大了許多,將無限量收購美國公債與房貸擔保證券(MBS)!
接下來的劇本,想必身在投資的你也都略知一二,但這並非今日的重點。
今天寫這篇文的用意,是想讓大家更了解「量化寬鬆」究竟是何方神聖,它是怎麼影響市場的,以及使用這個政策的缺點和風險。
搞懂這些脈絡,想必在你投資的路上能看得又更清楚一些!
量化寬鬆政策 QE
量化寬鬆政策 QE

量化寬鬆做法

我們常聽到的量化寬鬆,時常會跟「印鈔票💰」聯想在一起,但其實量化寬鬆不一定等於印鈔票!
量化寬鬆的真實作法為,透過央行跟企業購債/購券,將資金注入企業,並且這些資金透過企業再存入銀行,這時銀行的資金就變多了。
接著,量化寬鬆政策當下本身就已經有了低利率的環境,會增加銀行的借貸關係,使錢可以流通到市場,促進整個市場消費,活絡整體經濟。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點難懂,明明都是中文為什麼卻難以理解。
沒關係!我們用圖片來讓大家能好理解:
量化寬鬆,主要用意就是要救經濟!

降息

通常,量化寬鬆實施之前,會先透過「降息」來降低銀行利率,並藉此促進資金的流動,讓金錢能流到市場增進消費和各種金融活動。
不過,一但利率接近 0 的時候,降息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這時,若要進一步提振經濟,就得祭出「量化寬鬆政策」。
這也是為什麼,量化寬鬆政策實施之際,總是在低利息的時候。
量化寬鬆實施前,會先透過降息來降低銀行利率

理想的量化寬鬆運作方式

了解量化寬鬆政策是在「低利息」的前提之後,我們就可以好好瞭解下「理想的量化寬鬆運作方式」。
首先打響第一炮的就是「央行」,央行透過購債的方式把錢留到市場(企業)內,這時候,市場上可以運用的資金量體就會開始加大。
市場有了錢,一般來說會先拿去銀行存著,因此銀行在低利率的環境下能將這些錢借給更多企業和民眾,在一借一還的狀況下,就會達到所謂的「乘數效應」,讓更多的錢流入市場內,其效果就有如印鈔票一般。
也是因為如此,多數的新聞總是會用「印鈔票」來形容量化寬鬆政策,但其實央行不過只是做了「購債」這個行為。
如果要更好理解整個運作模式,可以把下面三張圖看多次一些。

而央行購債的這個行為,其實在會計學上來看,就是資產負債表內的「負債」,隨著購債增加,負債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當量化寬鬆執行了一段時間後,央行會開始提出「縮表」的時程,這其實就是在縮減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要減緩購債,讓市場上流通的錢開始減少,進而接著進行「升息」的動作,回到原本市場的運作方式。
——————

量化寬鬆的缺點與風險

當然,這種量化寬鬆政策並非萬靈丹,實施後一定還是有一些風險和缺點是值得注意的,以下就來幫大家一一說明。
首先,量化寬鬆政策如果沒有搭配有效且適當的財政政策,其實很容易讓錢落入那些本來就很有錢的人手中,導致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因此政府必須有效管控這些錢的流向,讓真正有需要這筆錢的人能夠妥善運用。
接下來要考慮到的就是經濟泡沫化,也就是近期常常在關注的「通貨膨脹」,當然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還有很多的考量因素,但這是一個可能造成的缺點,需要央行時刻注意通膨相關指標,防止通膨發生。
再來則是過度借貸的問題,畢竟在過度借貸下,會造成民眾的負債增加許多,甚至超出他們的可承受範圍,變成還不出債務的狀況,那麼可能會造成經濟上更大的危機。
最後,就是要講下凱因斯流動性陷阱,如果說量化寬鬆政策推出,卻沒有按照預期的操作來進行,反而因為低利率、負利率讓市場開始恐慌,認為經濟可能要持續走下坡,那反倒會讓市場經濟停滯,發揮不了量化寬鬆想達到的效果。

總結

不知道整個文章看到這邊,大家是否已經眼花撩亂?
總體經濟學的東西考量的層面非常廣,如果沒有相關的經濟知識底子,會看不太懂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形,我通常都會把文章存起來,多看個幾遍,除了加深印象之外,也會更理解其中的邏輯~
最後,如果你還有額外半小時的時間,那我再推薦一支影片給大家,讓大家能夠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來理解整個經濟運作的模式!
我自己看完也是收穫良多:

若想更即時的發摟我們的資訊,那你也可以參照此連結,加入對你有幫助的群組或社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專門撰寫跟投資主題相關的部落格,以能幫助批判思考、分析預測、資訊掌握為主: 1. 投資相關(股票,外匯,商品,加密貨幣,ETFs) 2. 世界局勢 3. 尖端科技技術(AI、電動車、量子電腦)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