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建議書單

大叔的建議書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久好久以前,大叔還在一些主動投資社團渡化“指數化投資”有緣人時,習慣先丟一些建議書單給有興趣的人參考看看,這時總是有"主動投資"高手會跳出來給這樣的建議:

“盡信書,不如無書”“股感光靠讀書是練不出來的”之類的話。

大叔當年還都自稱“小弟”自然不會説出那個常用的語助詞,不過今天我還是勇敢的説出來吧。

靠!以後你就這樣教你小孩啊:“盡信書,不如無書”啊,來來來,跟老爸老媽一起來研究股票就賺大錢了,“股感光靠讀書是練不出來的”,認真讀書幹嘛呢。

如果你相信投資理財是門科學,那必然存在一種學習方法。可是股感是什麼鬼東西啊?從數學、理化、地理..等我們學習過的基礎學科中,請問以科學為基礎的學科有用感覺在判斷結果真確的嗎?

最好笑是有投資達人說投資是真實人生,不是數學。但是過去他一直推廣使用KD指標進行投資的買賣判斷,KD指標是加權移動平均的數學應用好嗎?為什麼達人換個位置就換個腦袋了呢?

請思考以下兩種情況。如果一位醫師開了處方籤給你,然後跟你説:先生,藥效自負!你敢服嗎?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藥效必須經過試驗與各式驗證,最後證明其療效,並且長期監察與管理。所以現代醫學也是一門科學。

可是投資達人寫了個股分析文,然後跟你說:先生,盈虧自負!你卻買單了!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其投資建議的績效經不起回測與市場報酬的比較,最後證明這些投資建議沒有效用,這些投資達人都是偽科學!

投資達人的投資方法你真的能接受嗎?而且你真的有辦法學習並且複製其績效表現嗎?如果學習一個投資方法但是沒辦法保證能複製其績效,那麼這種投資方法是科學還是偽科學呢?

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不會這樣的,這種投資方法保證你能複製出市場績效,與我們的績效一致,如果你想學習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大叔的推薦書單如下,你可以從每一種分類中先選讀一本開始。

1、指數化投資入門:

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比爾·蘇西斯,絕版中)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PG財經筆記)

綠角的基金8堂課(綠角)

一年投資5分鐘(小資YP)

小資理財90秒(趙柏凱)

2️、指數化投資介紹:

投資金律(威廉·伯恩斯坦)

漫步華爾街(墨基爾)

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正典(傑諾米·席格爾)

3️、資產配置完整介紹:

智慧型資產配置(威廉·伯恩斯坦)

資產配置投資策略(理查·菲利)

4️、指數型基金介紹:

共同基金必勝法則(約翰·柏格)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約翰·柏格)

5️、理財入門書:

跟錢好好相處(喬·杜明桂與薇琪·魯賓)

賺錢,也賺幸福(麥可·勒巴夫)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夠了(約翰·柏格)

6️、投資行為學:

不當行為(理查·塞勒)

投資進化論(傑森.茲威格)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班‧卡爾森 )

raw-image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2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全世界各種股票指數不斷創新高之際,談一個指數化投資的基本觀念,當價差投資人或是股息投資人看到這樣的創新高時,或許會覺得: 上漲時這不過是帳面數字(持有現金也只是個數字,不是嗎?)或是下跌時,你就笑不出來了。其實我們的投資觀念是這樣的想的:
就算大叔在暫管的小社團已經宣傳"指數化投資"多年,今年的"柏格紀念祭"還是出現不少韭菜文,更有不少人是還在觀望中。大叔在指數化長城外的世界,更常看見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什麼"指數化投資只有誰誰誰有在講新資訊",雖然是透過螢幕看回文,大叔還是能聞到濃濃的韭菜味。 單獨獨鬥行不通,行為教練是最好的輔佐
以前有網友問過我,目前的ETF投資組合與比重是如何 。印象中我都強調是【大方向】要對,即【廣泛分散且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對於比重、檔數、投入方式,要根據自己資金情況自行調配。 今天剛好看到【誰偷走你的獲利】一書,在第九章中列出了三本名著的投資組合建議,投資組合比重與股債比都有所差異,但是大方向
你是怎麼估算自己的FIRE目標的呢? 大叔總是強調你只需要【買進並持有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可以財務獨立,可是當你透過定期定額將資產順利往上增加時,你的FIRE目標也會跑前走,沒錯吧?原因就是通膨。 如果你有記帳的習慣,那就容易解決了。以大叔自己為例,先調出2017年-2020的記帳數據,將總支出扣除退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每一年甚至每一季都會有主動投資專家跳出來說:『股市要崩盤了,你們趕緊降低投資部位的比重吧』。如果你曾經參與過股市崩盤的過程,而且還是虧損的那一方。再次體驗崩盤確實會讓人很難受。尤其當你是一位擇時選股的投資人,可是大叔要跟你提醒一件
今天看了椪柑她爸的訪問,大叔覺得主持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應該可以碎碎念一下,那就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 很多主動投資人就算使用了指數型ETF,因為沒有搞懂市值加權型ETF的優勢,所以還是會被自己的【人性】給影響,他們甚至還會說:沒有人可以抱住股票那麼久的。並且認為投資就是要持續買賣,這
當全世界各種股票指數不斷創新高之際,談一個指數化投資的基本觀念,當價差投資人或是股息投資人看到這樣的創新高時,或許會覺得: 上漲時這不過是帳面數字(持有現金也只是個數字,不是嗎?)或是下跌時,你就笑不出來了。其實我們的投資觀念是這樣的想的:
就算大叔在暫管的小社團已經宣傳"指數化投資"多年,今年的"柏格紀念祭"還是出現不少韭菜文,更有不少人是還在觀望中。大叔在指數化長城外的世界,更常看見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什麼"指數化投資只有誰誰誰有在講新資訊",雖然是透過螢幕看回文,大叔還是能聞到濃濃的韭菜味。 單獨獨鬥行不通,行為教練是最好的輔佐
以前有網友問過我,目前的ETF投資組合與比重是如何 。印象中我都強調是【大方向】要對,即【廣泛分散且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對於比重、檔數、投入方式,要根據自己資金情況自行調配。 今天剛好看到【誰偷走你的獲利】一書,在第九章中列出了三本名著的投資組合建議,投資組合比重與股債比都有所差異,但是大方向
你是怎麼估算自己的FIRE目標的呢? 大叔總是強調你只需要【買進並持有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可以財務獨立,可是當你透過定期定額將資產順利往上增加時,你的FIRE目標也會跑前走,沒錯吧?原因就是通膨。 如果你有記帳的習慣,那就容易解決了。以大叔自己為例,先調出2017年-2020的記帳數據,將總支出扣除退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每一年甚至每一季都會有主動投資專家跳出來說:『股市要崩盤了,你們趕緊降低投資部位的比重吧』。如果你曾經參與過股市崩盤的過程,而且還是虧損的那一方。再次體驗崩盤確實會讓人很難受。尤其當你是一位擇時選股的投資人,可是大叔要跟你提醒一件
今天看了椪柑她爸的訪問,大叔覺得主持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應該可以碎碎念一下,那就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 很多主動投資人就算使用了指數型ETF,因為沒有搞懂市值加權型ETF的優勢,所以還是會被自己的【人性】給影響,他們甚至還會說:沒有人可以抱住股票那麼久的。並且認為投資就是要持續買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