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私訊承熙兩個問題,一個是已經持有統一超 (2912),如果再配置統一 (1216) 是否有必要?然後大統益 (1232) 也是統一的轉投資,承熙沒有配置的原因是什麼?
我把我的看法寫下來,如果你有同樣或類似問題可以參考。
一、已有持有統一超再買統一是否有必要?
這問題不好回答,我會用以下角度判斷,這也是承熙目前配置中統一超大於統一的主因。
(一) 如果想趁疫情的低點買進,統一超會比統一好,因為統一超受疫情影響比較大: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統一及統一超 2020 年的營收比重。
- 統一:
總共十個事業部,這是包含子公司,例如「便利商店事業部」就是統一超,營收占比為 36.4% 最大,其次為「食品事業部」,占比 27.11%。
- 統一超:
總共四個部門,「便利商店」營收占比為 64.74% 最大,其次為「流通事業」26.68%。流通業是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產業,包括批發業與零售業,不只是物流。
疫情之下百業當然當受到影響,但程度有別,首當其衝的就是航空、觀光飯店業與餐飲業。
統一有十大事業群,而統一超只有四個,而且主要是便利商店。把統一跟統一超相比,我認為統一超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因為電商及外送方便,這會影響民眾上超商的意願,但統一超只占統一 36.4%,就算沒有統一超,統一還有 63.6% 可以支持營運。
小結:
到現在為止,台灣疫情還不能完全鬆懈,我認為這時候一定要選的話,統一超我比較喜歡,因為我期待疫情告終後的全面爆發。
但如果考慮穩定性,則是選統一,因為統一規模大、業務廣,買起來比統一超安心。
二、大統益也是統一的轉投資,承熙沒有配置的原因是什麼?
(一) 統一與大統益的關係:
下圖是統一 2021/9 的法說會簡報 p6,內容是主要投資的架構。圖中百分比是指統一企業 (1216) 及統一集團 (1216+2912+...) 持有的股權,跟上面的營業比重不一樣。
統一持有大統益 38.5%股權,整個統一集團持有 46.14% 快過半,再根據統一 2021Q2 財報揭露,統一是大統益單一最大股東但「不具控制權利,僅具重大影響」,也就是說,大統益雖然不是統一的子公司,但統一能大大地影響它,雙方是「權益法投資關係」。
其實就把大統益當作統一的子公司也無妨,因為整個統一集團持有大統益 46.14%,然後統一及統一超的董事長都是羅智先。
(二) 統一與大統益怎麼選:
- 統一:
資本額 568 億,資產總額截至 Q2 為 5000 億,實質上早已是大型控股公司;2021H1 ROE 8.79%、貝他值 0.45。
- 大統益:
資本額 16 億,資產總額截至 Q2 為 71 億;2021H1 ROE 17%、貝他值 0.5。
- 如何選擇?
如果考量獲利性,那選大統益適合點;而如果要挑穩健的,統一比較好。重點是,要買哪一支,這涉及各位投資朋友的風險承受度、投資目標與期限等考量因素,無法直接回答。例如承熙可以持有統一十年每年只求 5%,但你跟買結果第二年就受不了低投報率而放棄;又或者我買進統一超,我願意期待 2023 爆發,你也跟買,結果 2022 年就受不了每年只賺股利,結果還是放棄。其實,要買什麼答案應該問自己喔~
本文不具投資勸誘之意,內容僅供個人檢討與學習;投資有風險,投資人應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 【愛心】就是按讚,這會讓我開心。❤️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拍拍手】被你點 5 下是給我錢,雖然少我會更有分享動力。👏在文章最下方
- 【留言】是你跟承熙最好的互動,期待你留言。留言處在文章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贊助】、【追蹤】與【訂閱】是給我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投資的簡單與美好。(手機版在文章最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