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韓國人蔘|十年韓國住屋進化史(上)

2012年第一次踏上韓國這塊土地,2015年畢業後再度來到韓國進修,之後就一直定居在韓國,逢年過節會回台灣看看家人朋友。回顧這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好像把所有的韓國住屋型態都住過一輪,而且有慢慢進化的趨勢,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就索性整理成一篇文章了。
  • 2012 初來乍到:考試院
2012年是我開始學韓文的那年,也是第一次來韓國那年。人生地不熟,韓文又很破,看了一些所謂「前人」的心得文,最後決定訂了當時就讀的梨花女子大學附近的考試院。考試院其實跟繭居幾乎沒什麼兩樣,只有一到兩坪大,有些考試院是共用衛浴,有些淋浴間會在房間裡,貴一點的房型會有一扇對外的窗戶,但當時預算有限,預約的是沒有窗戶、淋浴間在房間裡的房型,就這樣生活了一個月的時間。
我總共在考試院生活過兩次,第一次是2012年,還懵懵懂懂的時期,剛來韓國的時候看什麼都自帶粉紅濾鏡,有不方便的地方也覺得無所謂,因為生活充滿了「異國感」。第二次是準備研究所入學考試的時候,也是因為預算有限,結束交換生搬出學校宿舍後,就搬到學校對面的考試院。當時才開始有種「考試院真的不是人住的」感覺。
考試院的生活空間真的非常小,在房間幾乎無法活動,只能站起來去上廁所、去洗澡、平躺在床上、坐在書桌前。而且滿多考試院會在床頭或床尾上方裝設置物櫃或衣櫥,睡覺的時候必須把腳塞進下方的洞裡才有辦法躺平。因為房間小,所以當然也無法下廚,通常每一層樓(或隔層)會有共用廚房,廚房裡會有泡麵、泡菜、電鍋裡煮好的飯、雞蛋,可以隨時取用。
  • 2013 交換學生:學校宿舍
第一次申請交換學生是到京畿道富川的加圖立大學,畢業前申請到將育部獎學金,選擇到韓國外國語大學研習一年,在開始外大的課程之前,在首爾女子大學把六級課程上完。在這三間學校求學的期間裡,住的都是學校宿舍。很幸運都遇到很好相處的室友,生活上沒有太大的不便。加圖立時期住的是四人房,其他三位室友都是韓國人,我們一起生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首爾女大則是三人房,一個室友是韓國人,一個是日本人,兩個都很好相處,比較無法接受的是房間裡沒有廁所。最後韓國外大是兩人房,前半年跟台灣人住,後半年跟同為交換學生的立陶宛人住。
其實一開始對學校宿舍有點陰影。大一唸輔大的時候曾經住過一年宜美(宿舍名字),當時也是住三人房,記得一位是大三學姊,另一位是碩班。碩班學姊很做自己又很難溝通,讓無法習慣離家生活的我痛苦加倍。所以在搬進韓國宿舍之前,一直祈禱能遇到合得來的室友,所幸這個小願望成功實現,讓我在韓國求學的日子順利許多,韓文也在這段時間進步得非常快。
  • 2017 備考時期:樓中樓 Officetel
突然一下子快速升級的感覺。我從2016年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當年碰壁之後決定重考一年,為了節省通勤的時間,再度來到韓國的時候選擇搬到補習班附近的住處。一開始當然也是為了節省開銷選擇住在考試院,入住約莫一個月後,正好男友面試上首爾的工作,兩個人地點又很接近,為了省錢就決定住在一起。記得當時一切發生得很快,找房子也找得很匆促。不過其實自己一直對樓中樓有莫名的憧憬,所以當房東帶我們參觀一個位於瑞草站附近的Officetel樓中樓的時候,幾乎是毫不猶豫決定要搬進去。
我們選擇的樓中樓坪數有點尷尬,一個人住太大,兩個人住又稍嫌太小。而且屋齡滿高,裡面的設備都偏舊。(記得第一次打開洗衣機要洗衣服的時候發現縫隙卡了一雙絲襪,差點暈過去)所以搬進去第一天花了非常多時間打掃,才終於把房子清理成適合居住的狀態。但就像剛才提到的,兩個人住是真的有點太小,在客廳擺上曬衣架晾洗好的衣服的話,幾乎沒有空間可以走動。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好神奇,自己竟然在那樣的空間裡一邊準備考試、一邊完成第一本譯作。
對樓中樓的憧憬,就在現實的骨感中被消磨殆盡。因為屋齡高,所以也不像近期新蓋好的房子大門出入有管制,整體來說滿不安全的。而且每天眼睛一張開就要爬樓梯,晚上想睡到不行一樣也要爬樓梯才能抵達臥室。最扣分的部分是,裝設在一樓的冷氣無法吹到二樓,一二樓的溫差非常大。雖然整體生活品質跟考試院比起來好非常多,但也讓我意識到,樓中樓住過一次就好,下次不要再任性了。
(剩下的套房和公寓大樓留下到一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