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孩子的教學景點的台中科博館,長大後重遊,以成人的視角觀看展覽,許多的介紹語富有深意。
此為下篇,前一篇請見:
在制霸整個展場的恐龍模型的震撼感受後,帶來的是滅絕的議題。
展示文字上寫著,「不死不生 不生不死 」滅絕、生存和演變,同等重要。
有一天人類也終將滅絕,究竟人類還能存活多少年?也須在一場天災中,人類也會變成劣勢物種。我們自豪人類是萬獸之首,但在一堆滅絕的生物裡,人類只是僥倖存活的物種之一。
這次重遊發現在2006年生命科學廳新增了一區專門探討『生老病死』。主要原因是協助社會對「生命教育」的重視,透過生與死的人生議題,從「生」了解每個人的特別之處,最後以各種文化的死亡儀式做結束,進而了解生命的寶貴,愛護自己並尊重他人的生命。
展場顯示「目前世界人口數」的儀表,將生命換成數據,抽離自身後而你與我也只不過是數字海裡的其中一個。靜靜地觀察一段時間後,觀看顯示螢幕每秒不斷增加,我驚訝出生的數量增長仍快過於死亡的數量。
人類族群仍不斷膨脹,貪婪地佔據地球的資源。
生的議題後接續『老』。
科學理性地將老的議題縮小到細胞染色體尾端的端粒,當端粒越來越短,細胞再也無法分裂複製,個體即邁入老化,細胞的壽命也到極限。
設置「老化模擬器展示」則加重感性對老化的理解。孩子利用機器自拍後,電腦會自動演算老化模擬的模樣,觀看自己從15歲到85歲變化
對於15歲的孩子看到自己模擬的35歲樣貌,像是個有趣的遊戲,甚至能彼此嘲弄變老的的模樣。
對於正值青春的孩子,35歲是個好遙遠的數字。
但對一個已成年的女性,老化模擬非常驚悚。即使隨著22世紀,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過了一個年紀後,注定走向衰弱敗亡。
『病』的展區回歸理性介紹透過科學儀器判斷生病的人體,像是核磁共振、正子掃描、EEG、等檢測身體方式的工具展示。
館方在這區設置類似珍愛生命的影片,也許是防止觀展人從觀看生老病死衰敗而感到心境低落。
接續走到「死」, 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要死亡?
當物種不會死地球會發生什麼事?人類彼此強奪僅剩的資源,自相殘殺?
「 在資源被消耗後,去死吧,可能成為義務。」
這標語剛好與「反出生主義者」對於人類過多,會造成地球環境危害,弱勢物種的生態耗竭理論不謀而合。
有人想死亡,也有人想永生。
肉體保存後,也許靈魂有一天可以回歸。
展示區以俄國領袖列寧的遺體冷凍保存做示意,冷凍屍體由專門從事屍體防腐的科學家負責維護,以供後人瞻仰。此舉源於古埃及人認為死去後將肉體保存製成木乃伊後,讓靈魂仍有棲身之處,死者便能轉生。但保存防腐屍體卻耗費俄國政府大量經費,若是將預算用在生活困境的人,而非不可逆的死者上,是否能更人道。
「 你能感受到列寧的意識嗎? 」
標語上寫著。
長大後再次回到台中科博館生命科學廳,驚訝於此展示標語,讀起來頗具哲學深意。
生命的結束,徒留肉體也無用,靈魂已消散。即使站在俄羅斯紅場的列寧水晶棺墓前,我仍覺得列寧的意識已不是屬於當下此時此刻能去感受的意識,而是轉化至曾經研讀過列寧主義的人腦裡保存,這延續下去的思想才能稱作列寧的意識。
經歷了生老病死四個階段後,仍有種抑鬱感。走至附近的植物園,讓陽光掃除抑鬱。
曾是孩子的教學景點的台中科博館,長大後重遊,以成人的視角觀看展覽,許多的介紹語富有深意。ㄧ樣的展品,孩童時期只留在視覺感受的表象了解,學生時期來訪則過於傲氣,認為這一切猶如兒戲過於簡單。成年後回看,許多標語是看似諷刺警語般的深意。
生老病死,人生的結局,就是死亡,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蘇菲的世界》其中於達爾文的章節敘述著:
『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我們每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當我們安全地把船上的貨品運到下一個港口後,我們就沒有白活了。』
即使肉體逐漸走向衰敗,心智與思想藉由文字影像音樂不斷傳承延續到下個世代。
此時此刻,我們存在。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變冷了身體毛病也變多了,所以應該要多多冬眠。
看了報導者劉致昕寫的#
真相製造。我感慨握有媒體權即能操控思想。而社群媒體的發達,除了收費辦事帶風向的網軍,自發性支持者的信念更為堅毅。書中介紹許多案例,像是長期的潛移默化植入理念,可以讓青少年加入伊斯蘭國組職、或支持某黨派等等。當然台灣政治圈社群的操作分析,也非常精彩。
當你知道真相是製造而來的,那什麼又是真的?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