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2023/11/2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中年」是人類獨有的現象,
是貨真價實的「生物現象」。
發福、反應變慢、記憶力衰退、日趨保守、憂慮死亡……
一連串看似負面的生理和心理變化,
其實都是數百萬年演化而來的完美禮物!

 

●夜深人靜時,

中年人腦中浮現的問題,

最能顯示中年的意義。

我的身體是不是愈來沒用了?

我是不是愈來愈常生病了?

我變老的速度和其他人一樣嗎?

我的性格到底為什麼要變得這麼複雜?

我的境況有比小時候好嗎?

我該存錢留給孩子當遺產,

還是存錢養老?

我太晚生兒育女了嗎?

我比以前不快樂嗎?

為什麼社會規範不再適用於我?

我該不該買輛摩托車,

跟模特兒私奔?

孩子們離開了(或是快離開,或不肯離開),

我該怎麼辦?

我身邊平靜沉睡的這個人是誰,

我們倆為什麼不像以前那麼恩愛了?

一想到要解決這串問題,

似乎令人卻步,

但我可以根據動物學和演化的角度,

來回答這些問題。

我不相信我們完全只是基因的產物,

也不相信社會和環境不會影響我們的本質;

我也不覺得我們無法控制自己人生的走向。

不過,

我的確認為中年是個可以解釋的明確現象,

主要起因自人類數百萬年來的演化。

中年不是二十世紀的文化發明,

中年主要是古老而獨立的生物現象,

其他的一切都根源於此。

那麼,

我為什麼堅持中年是個獨立的現象呢?

中年難道不是一個開端,

讓人從此無法控制地逐漸衰落,

直到老死嗎?

這本書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告訴你,

雖然定義中年時可能遇到種種問題,

但中年和人類生命的任何部分都不同,

是確切、獨立的時期。

中年不只關乎變老,

其原因正是我所謂的中年三特徵─

「明確、突然、獨特」。

 

●中年是個衝突的時刻,

你發育的「生命時鐘」開始敵不過歲月帶來的衰退。

然而,

該把這個過程稱為預先設訂的「死亡時鐘」,

或只是被動地陷入衰老,

還有待討論。

我們目前還不確定演化

為什麼讓我們會死亡、會老化,

也不知道演化是怎麼辦到的,

不過更深入探索我們的基因,

很可能就能得到一些解答。

至少我們能確定,

生命始於發育,終於老化,

而這兩個過程的衝突在中年時期最為顯著。

我們或許會想暫時把中年定義為

「創造與破壞的力量勢均力敵的時候」。

我們正在逐漸接近「中年是什麼」的理論,

但首先,

我們必須瞥一眼人類久遠的過去。

如果想了解泛灰的頭髮和魚尾紋,

就需要知道在人類還野蠻的時候,

中年人是什麼樣子。

 

●回溯過去幾個世紀,

會發現人類平均餘命逐漸縮短,

中世紀時期甚至掉到30歲以下。

在那之前的幾千年裡,

大概和這個數字差不多。

然而,我們要知道,

即使在人類短命的黑暗時代裡,

對成年人而言,事情或許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糟。

平均餘命是個問題重重的壽命計算方式,

因為嬰兒死亡率會使平均壽命嚴重地偏差;

直到約莫100年前,嬰兒死亡率才降低。

如果有大量的兒童在5歲前就死亡,

那麼使用所有平安出生者的平均壽命來計算人能活多久,

會造成嚴重的偏差。

如果許多兒童在成年之前就死亡,

那麼活下來的成年人即使只想把平均壽命提高到屈屈30歲,

也必須多活幾十年。

「平均餘命」低落的扭曲狀況,

或許能解釋為什麼歷史記載許多人能輕易活到中年,

之後還能活很久─

而且不只是有錢有勢的人如此。

因此,我們要看的不是族群的平均,

而是著眼於有多少人活到成年之後,

活超過40歲,進入中年。

 

●除了中年人,

還有誰能扛起這個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

人類的生命藍圖理論現在主張,

人類過了生育年齡還可以活很久,

就是為了扮演這種傳遞資訊的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

中年人類兼具了經驗和精力,

是人類最有力的供應者。

好啦,這下子我們知道,

就算精力開始衰退(肌肉萎縮,骨頭變細),

人類社群的年長成員仍然是經驗最豐富的人。

世界上到處都是中年人在教導及訓練青年,

雖然這些青年常常比中年人更聰明伶俐。

中年人因此擁有驚人的固有價值。

如果達爾文還活著,

他的鬍子下想必會漾起睿智的微笑,

他會告訴我們,

這表示中年也會受到天擇。

由於人類生命裡的中年階段有助於後代的成功,

所以即使中年發生在大部分的人不再生小孩之後,

卻仍然會演化。

文化傳承賦予人類一種演化上的重要性,

這重要性遠遠超過生育這種基本的能力。

 

●為什麼兩性都有那麼多人在中年囤積脂肪呢?

首先要考慮一般人們會懷疑的原因。

中年人和青年比起來,

通常擁有體力需求比較低的工作,

休閒運動也比較少。

他們有比較多的錢買食物和酒。

他們也可能比較不在意外表,

這或許是因為他們通常有穩定的性關係。

我們都知道,

在找到真愛之後伴侶會開始發福,

分手後的人則會減肥,

瘦到對別人比較有威脅的體重。

但事情不只是懶惰、貪婪和性慾滿足這麼簡單。

中年時期,身體組成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其中有個變化是「肌少症」(sarcopenia)。

這名字聽起來嚇人,

其實只是表示肌肉質量減少,

而這個改變很難預防。

雖然肌少症的影響在中年最明顯,

而且的確在女人40多歲時發生,

但在男人身上可能早在20幾歲就發生了。

我們不大確定為什麼會發生肌少症,

不過有可能是因為荷爾蒙變化,

或控制肌肉的神經退化,

或是這兩個因素的組合。

肌少症顯然會影響肌力和爆發力,

例如,握力在45歲到65歲之間會衰退15%。

中年男性在許多人類社群裡都是主要提供食物的人,

這麼一來,

他們的肌肉在這時期開始衰退或許很奇怪,

但這可能表示經驗和狡猾比蠻力更重要。

 

●中年人擔心他們的腦子。

他們聽說住在已開發國家的現代人,

在過世時有三分之一會罹患失智症,

他們緊張兮兮地等著失智症的跡象出現。

他們看著自己的身體改變,

也感覺到了(在他們看來,是在衰退),

他們擔心頭腦也會發生同樣的事。

他們相信自己的腦子在幾年裡就會變成唯一「有價值的資產」,

一想到頭腦也將退化,

就覺得驚恐。

然而,或許他們不該那麼擔心未來,

而是該多花點時間享受現在。

中年的頭腦的確在改變,

不過未必是每況愈下。

其實中年人類頭腦的演化過程很成功。

 

●到了中年時,

是已經過了我們的巔峰,

還是正在人生的巔峰?

我們的頭腦正在發育,

或是正在衰退?

為什麼有些人的頭腦逐漸變得遠遠比其他人好,

造成老年那麼多不公平的情況?

我們之後會看到,

人腦正是中年太有趣的一個絕佳例子─

人腦代表了人類千年來面臨的所有代價、平衡和妥協。

我們努力保持思考的能力,

但想達成這個目標,

就得完全改變我們思考的方式。

此外,

中年的頭腦有趣,

也是因為它很微妙低調。

我們在中年時不會明顯得變聰明或變笨,

而是為了達到同樣的智能目標而去改變心智方法。

 

●為了更了解中年的快樂,

有些心理學家把他們的研究延伸到

一個相關但獨特的概念—幸福。

雖然幸福和快樂一樣難以定義,

但幸福仍然是主觀上很重要的狀態,

和快樂有些重要的差異。

首先,評估自己的幸福會涉及我們對自我的評價—

自己的人際關係、自我形象、

自主性、對生活的掌控、目標和進展,

從我們對這些事物的評價,

得到人生成功和滿足的整體概念。

第二,幸福因為有這種內省的色彩,

因此比起快樂,

是更長遠、更經過深思的狀態,

需要我們退一步脫離日常生活,

檢視我們的生命。

所以,幸福比起快樂,

更容易和短暫的喜悅、

悲傷、成就或失敗區隔開來。

第三,人類是社會性、會競爭的動物,

要評估個人的幸福,必然要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不論我們怎麼定義幸福,

幸福都有多面向、內省、長遠和比較的特性,

因此很適合心理學家非常喜 歡的那種問卷。

而這些問卷最重要的結果就是,

人們認為最能定義個人幸福的重點都不一樣。

比方說,有 些研究顯示,

中年人最重視人際關係,

再來是自信和自我接納。

 

●中年常常被視為人生中平靜煩悶的一個階段—

是介於年輕的光明和老年的昏暗之間的那道灰色。

不過,我們以動物學來探討人類生物學,

發現中年遠遠不只這樣。

我們看到了數百萬年來,

我們基因裡的數位密碼被重新設定、

改變我們生命的形態,

最後人類生命藍圖演化得異常古怪。

而中年一直是這過程的一個關鍵元素,

史前人類驚人地長壽,

天擇因此有充分的機會塑造人生4、50歲的時光。

人類活在能量密集的高壓資訊經濟之中,

和其他動物截然不同,

而我們頭腦極致的能力、

運用這樣的頭腦養育子女的漫長歲月,

都讓我們發展出其他動物沒有的一個生命階段。

其他動物雖然會經歷成人時期的中期時光,

但 們從來不曾經歷類似我們「中年」這樣美妙的事。

就像亞伯提寫的,

我們人類有

「智慧、理性和記憶,彷彿不朽的神」,

少了中年人,

我們絕對無法擁有這些。

 

~大衛.班布里基(David Bainbridge)/劍橋大學的臨床獸醫解剖學家,也是聖凱薩琳學院(St Catharine’s College)的藝術與人文領域研究員與入學指導員。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Middle Age: A Natural History》

 

【博客來書店購買《中年的意義》】

【金石堂書店購買《中年的意義》】



 

#中年的意義 #中年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322會員
1.8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