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魄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

月魄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是生物?

生物的定義非常多,但是最簡單、也最真實的說明大概是:「會死的東西才是生物!」

我們甚至可以說,只要生物一誕生,就朝著死亡的終點前進。但是在生與死之間,所有物種都以延續後代為最重要的目標,只有人還會尋找生命的意義。

對於時空的浩瀚,古今多少豪傑不免會興起感慨,蘇東坡在赤壁賦裏提到曹操:「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是的,連梟雄如曹操,面對亙古的生命,居然也只有這麼歎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年少時,對於死亡有一種淒美浪漫的距離感,就像「為賦新詞強說愁」一般,也許是為了點綴自己詩意與深度而去談論死亡。到了年老時,對於死亡恐怕因為距離太近而或恐懼或妥協,每日忙著對付它〈以各種病痛為前奏曲〉就已筋疲力竭,因此沒有多餘的力氣來談論它。至於中年看死亡,則是在浪漫和現實之間的一種惜福感吧!

中年,也是面對生命意義這個大問題最為惶惑的時刻吧?

中年跟老年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中年人「以為」還有一點點希望。

常常就是這一點希望讓我們鼓足勇氣繼續往前。

我不像莎士比亞在馬克白中所寫的那麼悲觀:「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我比較傾向席慕容所寫的:「這人世間的一切我都希求,快樂啊,憂傷啊,是我的擔子我都願意承受。」有一部張艾嘉導演與主演的電影「最愛」,主題曲是由鍾曉陽作的詞可以略微描述此種心境:

「自古多餘恨的是我,

千金換一笑的是我,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

我們常常把人生比喻做旅程。

年輕時,整裝待發,弓上弦,劍出鞘,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想像,正如旅行在規劃階段其實是最令人興奮的。

中年時,正在路途中,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與變化,生活中所有負担全集中在此時(上有老母下有稚兒,工作又面臨晉升或競爭的壓力),雖然說,承担,是生命裏最美的東西,但是,忙碌往往也是靈性之大敵!

老年時,已達個人生命之旅的終點,正宜一壺濁酒,笑談古今。

因此,年輕有夢想,老年有回憶,中年別無選擇只有實踐!

raw-image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