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天價攝影藝術家 Andreas Gursky 眼中的萊茵河與台北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談起德國的山川景色,總會讓人聯想到萊茵河,畢竟這條流經歐洲5國,長達1232公里的巨河,其中有1000公里是在德國境內蜿蜒的,沿岸原只有葡萄園、田野城鎮與古堡。但是上世紀工業革命後,河畔除了矗立了許多重工業廠房外,萊茵河也成為交通最繁絡的河道,河道上的交通工具以及沿岸的工廠排放物污染並和毒害了萊茵河。沿岸人民雖迭有抗議,而政府也早已建立有相關保育機構,然而遲至1986年發生在瑞士的化學工廠爆炸意外,才催生了國際萊茵河保護委員會(ICPR)首次的行動綱領,目的就是讓萊茵河河水再度清澈。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 (Andreas Gursky),一位就居住在杜塞道夫 (Düsseldorf) 萊茵河畔的攝影師,分別在1996、1999 年拍了名為萊茵河(Rhein)I, II 的作品。攝影作品上無船,無建築物,更遑論人的蹤跡,頗有柳宗元詩作的萬徑人蹤滅之感。只見涓涓河水流淌在多雲的天空下,筆直地橫穿過視野,穿過平坦的綠色田野,唯一與人有關的,只剩水泥自行車道以及河堤上的階梯。拍攝的當下,究竟是工廠都撤了還是船都停開了嗎?

都不是!古爾斯基是用了數位軟體刪除了所有那些他認為不相關的細節;那些改變萊茵河面貌的工廠建築、運輸駁船還有——人。2011 年,萊茵河 II 在拍賣會上以 430 萬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攝影作品。一個被相機紀實卻又不存在的景象,是創作者「寄情寓意」的載物。 就像他1999/2000年的作品「台北」,呈現給觀眾一個全景圖,卻又不是一幅寫實的俯瞰圖 ,人的眼不會有如此視角,而各項元素也從未如此排列組合過。

古爾斯基就像一位中國山水畫家,將自己看作是一位巨人,好「以大觀小」,將千里江山盡收眼底,同時又能以「小中見大」的手法顧及每一細節。他表示過自己所做的 「不是純粹的攝影」,而是從大量拍攝影像中發展出一個想法,然後在工作室中不停組合測試,最終在電腦上進行處理。

曾經極度污染的萊茵河水質,在歷經20幾年的整治,已經慢慢地回復清澈。據說這位全世界身價最高的攝影師時常在住家附近的河畔慢跑、騎自行車。同樣的景緻,不同的時空背景—— 水是清了,可是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引發的洪災也在今夏狠狠地敲醒許多德國人民。2018 年古爾斯基也發表了萊茵河 III ,映入眼簾的不再是綠色田野,而是一片枯黃,反應的是德國史上最熱的一年。去年8月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透露,今年年初將推出新的萊茵河系列作品 。不過,似乎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疫情打亂了原先預劃的展覽日期,而7月底的百年大水似乎也影響了他原先構思的第四部曲。作品集上的萊茵河還仍然停在 2018 年,那個尚未遭逢大疫的錯位時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逸哥飛姊的沙龍
1會員
9內容數
義大利旅行的見聞,著重在歷史文化。
逸哥飛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3
舊地重遊是種特別的旅程,不僅是一種回歸的體驗,與過去的對話,也是一場新的發現之旅。  春天的佛羅倫斯,宛如一幅綻放的畫卷,將這座城市點綴得如詩如畫。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每一座建築都彷彿饗宴著數百年的歷史,等待著旅人深入探索。 這是我第三次造訪佛羅倫斯,由於時間只有短短週末,
Thumbnail
2023/10/23
舊地重遊是種特別的旅程,不僅是一種回歸的體驗,與過去的對話,也是一場新的發現之旅。  春天的佛羅倫斯,宛如一幅綻放的畫卷,將這座城市點綴得如詩如畫。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每一座建築都彷彿饗宴著數百年的歷史,等待著旅人深入探索。 這是我第三次造訪佛羅倫斯,由於時間只有短短週末,
Thumbnail
2021/12/31
離開Polignano a Mare沿著濱海公路向巴里(Bari)開去,映入眼簾的,在公路右側盡是亞德里亞海驚濤拍岸的景色,而在左手邊則是一望無際的樹林,時令還在冬季,滿是落盡芳華的枝枒,樹上棲息著許多的黑鳥,開車經過時經起落鴉滿天,讓我們不由得驚呼起來。
Thumbnail
2021/12/31
離開Polignano a Mare沿著濱海公路向巴里(Bari)開去,映入眼簾的,在公路右側盡是亞德里亞海驚濤拍岸的景色,而在左手邊則是一望無際的樹林,時令還在冬季,滿是落盡芳華的枝枒,樹上棲息著許多的黑鳥,開車經過時經起落鴉滿天,讓我們不由得驚呼起來。
Thumbnail
2021/11/14
緣份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其實也存在於人與物之間,而緣份是什麼,我認為是在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彼此相遇,否則就是無緣。 戰爭與愛情小說封面 今天從捷運站到學校的途中,赫然發現新開了一間書店,就在羅斯福路近基隆路上,雖仍位於公館的範圍內,但已是在人潮之外了,未來能維持多久,很難說。 看看時間距上課仍有約一小時
Thumbnail
2021/11/14
緣份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其實也存在於人與物之間,而緣份是什麼,我認為是在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彼此相遇,否則就是無緣。 戰爭與愛情小說封面 今天從捷運站到學校的途中,赫然發現新開了一間書店,就在羅斯福路近基隆路上,雖仍位於公館的範圍內,但已是在人潮之外了,未來能維持多久,很難說。 看看時間距上課仍有約一小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瑞士攝影大師 Werner Bischof 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瑞士攝影記者之一,其作品充滿詩意,構圖精確並具抒情美感。本文介紹了 Werner Bischof 的生平與成就,他的紀實攝影作品對戰後歐洲、遠東和南美洲的重建和風土人情進行了見證,並特別介紹了在德國恩斯特徠茲博物館舉辦的作品展覽。
Thumbnail
瑞士攝影大師 Werner Bischof 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瑞士攝影記者之一,其作品充滿詩意,構圖精確並具抒情美感。本文介紹了 Werner Bischof 的生平與成就,他的紀實攝影作品對戰後歐洲、遠東和南美洲的重建和風土人情進行了見證,並特別介紹了在德國恩斯特徠茲博物館舉辦的作品展覽。
Thumbnail
波登湖Bodensee 今日延著萊茵河往東前進波登湖,波登湖(Bodensee)也稱康士坦茲湖,位於瑞士、奧地利和德國三國交界處,面積536平方公里,最深處254公尺,由三個國家共同管理,湖區景色優美,湖區有許多渡輪航線提供周圍城鎮彼此間的交通往來,甚至連轎車、巴士及貨車等都可以透過渡輪到湖畔其他
Thumbnail
波登湖Bodensee 今日延著萊茵河往東前進波登湖,波登湖(Bodensee)也稱康士坦茲湖,位於瑞士、奧地利和德國三國交界處,面積536平方公里,最深處254公尺,由三個國家共同管理,湖區景色優美,湖區有許多渡輪航線提供周圍城鎮彼此間的交通往來,甚至連轎車、巴士及貨車等都可以透過渡輪到湖畔其他
Thumbnail
美麗的萊茵河,萊茵瀑布、沙夫豪森、施泰茵每年成就百萬旅客造訪,親身經歷就知道值回票價的旅行。
Thumbnail
美麗的萊茵河,萊茵瀑布、沙夫豪森、施泰茵每年成就百萬旅客造訪,親身經歷就知道值回票價的旅行。
Thumbnail
畫家的靈感來源 淡水,位於新北市的郊外,曾經是一個充滿鄉村風情的地方。這裡的景色曾是無數畫家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蜿蜒的小徑、綠油油的稻田,還是古樸的老屋,都給人一種寧靜的美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景色正逐漸消失。 越來越都市化 現今的淡水,已經變得越來越都市化。原本綠意盎然的田野,漸漸被
Thumbnail
畫家的靈感來源 淡水,位於新北市的郊外,曾經是一個充滿鄉村風情的地方。這裡的景色曾是無數畫家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蜿蜒的小徑、綠油油的稻田,還是古樸的老屋,都給人一種寧靜的美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景色正逐漸消失。 越來越都市化 現今的淡水,已經變得越來越都市化。原本綠意盎然的田野,漸漸被
Thumbnail
德國萊茵河畔賓根市(Bingen am Rhein)是一個相對不熱門的景點,不過他和對岸的呂德斯海姆(Ruedesheim)組合成中萊茵河(Mittelrhein)的起點,中萊茵河在2002年登錄為世界遺產。
Thumbnail
德國萊茵河畔賓根市(Bingen am Rhein)是一個相對不熱門的景點,不過他和對岸的呂德斯海姆(Ruedesheim)組合成中萊茵河(Mittelrhein)的起點,中萊茵河在2002年登錄為世界遺產。
Thumbnail
九如路橋曾是一個絕佳的觀景臺,可以俯瞰愛河和火車從旁呼嘯而過。後來隨著輕軌的建設,這個美麗的風景已經消失了,僅能透過照片來回味。
Thumbnail
九如路橋曾是一個絕佳的觀景臺,可以俯瞰愛河和火車從旁呼嘯而過。後來隨著輕軌的建設,這個美麗的風景已經消失了,僅能透過照片來回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