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在泰安舊站的足跡#4-往大安溪鐵橋的綠草如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列車不再駛入後,泰安舊站廣大的鐵路站場逐漸被植物"綠化",本就是可預期之事,只不過自己對這裡的印象,停留在2011年步行至大安溪鐵橋、2013年自三義搭蒸機專列抵達的「全盛時期」,因此對於風景的落差,一時間有些難接受,好比在強調過往榮景早已只是「過往」。

尤其,2011年循鐵路走往大安溪鐵橋的路徑,2022年已完全被雜草覆蓋,跟大自然日漸融合,樹木不僅長到比人高,枝葉也入侵路線,難以再看出是曾有列車行駛的舊山線;跨過並掰開無數植物走向鐵橋的我,不知當下是在感慨歲月轉瞬間的飛躍,還是自己這十多個年頭積累的遺憾。


【停滯在復駛之時】

泰安舊站僅一座島式月台,但5至6條股道的站場,及遮雨棚下額外的辦公室及洗手間,能看出在單線鐵路時期作為交會和待避車站的重要性。

泰安舊站的島式月台

泰安舊站的島式月台

月台上的駐站辦公室

月台上的駐站辦公室

我很了解10年並不短,然而看到除了以前用來停觀光列車的靠月台股道,其餘大多已被雜草侵入,頓時覺得有些惆悵;這股想法可能來自於,舊山線是條自己有經歷過停駛、復駛,最後又停駛的鐵路,而當你見過往日盛況,就會對眼前「再次繁華落盡」的真實感到難受。

無論靠站房還是靠山壁那側,皆有大片植物入侵鐵路淨空,甚至比接電車線的門型架還要高,這在有列車行駛時絕不會出現。

比門型架要高的植物

比門型架要高的植物

從山壁側蔓延至鐵路的綠地

從山壁側蔓延至鐵路的綠地

單論月台其實保持得不錯,遮雨棚鋼架、電燈、站牌、木椅等舊有設施,都好端端的在月台"各司其職"。

懸掛在遮雨棚下的站牌

懸掛在遮雨棚下的站牌

從車站循鐵路走往大安溪鐵橋,記憶裡不是太遠的路,只是朝鐵橋方向望去,綠樹遠比月台兩側的更加茂密,加深「不知前方路況為何」的不安感。

如果月台附近都變這副德性,那車站到鐵橋之間的路......實在很難樂觀。

鐵橋方向更加"侵入"的綠樹

鐵橋方向更加"侵入"的綠樹

站房側有間商店,除了門前的蒸機造型板車,沒營業的關係就未留下記憶點,一度以為已永久歇業,結果近期看Google地圖,店名「羊奶頭茶葉蛋」非常特別,而且仍好好的經營著,是很多步道登山客補充熱量的來源。

沒機會吃的「羊奶頭茶葉蛋」

沒機會吃的「羊奶頭茶葉蛋」

至於靠山壁側,沒到過泰安舊站,也多半會書上先看過的「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自1938年舊山線震後修復通車起,依然直挺挺的佇立在車站北側的鐵路旁,從起先作為1935年大地震的紀念象徵,到如今默默陪伴泰安舊站走過興盛到沒落的生命歷程。

紀念碑底座的日文已模糊不清,取而代之是文化局製作的鐵製解說牌,將翻譯過的碑文呈現在遊客面前。

歷經80多個寒暑的「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

歷經80多個寒暑的「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

原有碑文與翻譯碑文

原有碑文與翻譯碑文

經過上述兩處地標,再看到70公里限速標、173公里里程標及道班房所圍繞的道岔,就差不多進入跨過大安溪的爬坡路段了。

速限標、里程標和道班房圍繞的道岔

速限標、里程標和道班房圍繞的道岔


【走向大安溪鐵橋】

從車站前往鐵橋,鐵路會從原本的往東轉往東北,形成一個左彎。出車站不遠的區域,旁邊有不少民眾設置的雜物,如水管、竹竿和鐵皮圍籬等,可能因此讓這路段保持得較空曠且乾淨。

會有這種推斷,是因為再往前走一段路,鐵路開始逐漸被雜草覆蓋,步行時要隨手推開兩旁長得比自己還高的枝葉,說在叢林探險也不為過,只能從左側未拆除的電桿來證實曾為幹線鐵路。

通往大安溪鐵橋的左彎上坡

通往大安溪鐵橋的左彎上坡

逐漸被植物覆蓋的鐵路

逐漸被植物覆蓋的鐵路

但,這是近10年還有列車行駛的鐵路啊,怎麼已經變這副德行?踏進「叢林區域」後我回頭望,很難想像這是才剛走過的「來時路」,就算旁邊草叢立刻鑽出一條蛇,也不會是奇怪的事。

更後面的路段,幾乎快看不見地上兩條暗紅色的生鏽鋼軌,只能盡量走在一個個灰色的PC枕中間,確保不會打草驚蛇,只是時不時得低頭,或用手硬掰開擋住去路的植物。

回頭看向車站方向的鐵路

回頭看向車站方向的鐵路

歡迎來到「舊山線綠茵鐵道」

歡迎來到「舊山線綠茵鐵道」

去程抵達大安溪前會先跨過一座水圳橋,一旁留著「禁止通行」告示,而2011年自己跟旅伴就曾一前一後走過這座橋,繼續往大安溪鐵橋邁進。

嗯,帶著旅伴走這種危險指數偏高的路,現在大概不敢了,大概啦。

大安溪鐵橋南側的水圳橋

大安溪鐵橋南側的水圳橋

為求安全,腳基本都盡量踩在鐵路中間鋪設的長條鐵板上,而我不擔心作為橋體的鋼箱會不穩,最怕是橋上老舊的木枕會輕輕一踏就斷裂。

橋下除了有水圳,還有一條沿大安溪南岸往東的產業道路,可一路連上台3線,再過卓蘭大橋前往卓蘭市區;橋面右側有座留給台鐵養護人員的避車台,旁邊釘有172公里又600公尺的百公尺標,代表稍早從173公里處的車站出發,已走了400公尺。

仍使用木枕的水圳橋

仍使用木枕的水圳橋

水圳橋上的172.6百公尺標

水圳橋上的172.6百公尺標

到達對岸前有棵樹的枝葉擋住大半路徑,硬掰開後才勉強靠右通過,這大概是整段去程最有風險的部分,後面已經對電桿跟號誌被深陷在植物堆裡的狀態司空見慣。

橋的另一頭被枝葉擋住大半

橋的另一頭被枝葉擋住大半

深陷在綠樹裡的進站號誌

深陷在綠樹裡的進站號誌

即將抵達大安溪鐵橋的最後一段意外好走,主因是周圍樹木不僅長得高,枝葉還繁盛到足以在鐵路上方形成遮蔭,變成如「林蔭步道」般的涼爽環境,使路基不至於得到太多太陽的"恩惠"而長出雜草,但這種環境,同樣是無法行駛列車的。

「綠茵鐵道」升級「林蔭鐵道」

「綠茵鐵道」升級「林蔭鐵道」

從樹叢缺口看像現在的高架山線

從樹叢缺口看像現在的高架山線

終於,瞥見左邊出現2011年就很有印象的廢棄崗哨後,總算走到已停用且封閉的大安溪鐵橋,鐵門上顯眼的兩面「禁止通行」告示,再再提醒遊客不要闖入橋上。

大安溪鐵橋南端的廢棄崗哨

大安溪鐵橋南端的廢棄崗哨

不知封閉多久的大安溪鐵橋

不知封閉多久的大安溪鐵橋

整幅風景已經跟2011年徹底不一樣,不僅僅是鐵路沿線被未定期清理的植物侵入淨空,也包含鐵門兩旁再加裝鐵絲網防止遊客闖入,還有鐵橋本身非常明顯的生鏽。

10年前還是全灰色的鐵橋,如今已被鏽蝕弄得處處有暗紅斑點及水痕,連帶使桁架樑上焊接用以紀錄進行鋼桁樑抽換的「民國52年3月臺灣鐵路局鋼梁廠製造」銘板,油漆早已剝落到字體不清,甚至有整塊掉落的可能性。

大安溪鐵橋的鋼梁汰換紀錄銘版

大安溪鐵橋的鋼梁汰換紀錄銘版

從此處向北望去,這座1908年啟用、後加建至637.39公尺長的花梁鋼橋另一頭,可看見已在苗栗境內的七號隧道南口,再過去則是鯉魚潭後池堰上游處的內社川橋,最後過橋抵達目前「舊山線鐵道自行車」的路線終點-六號隧道。

我不太喜歡「鐵道自行車」設計,或許主觀的,認為這是造成舊山線無法持續動態行駛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台鐵同類型的大甲溪鐵橋已改建自行車道,下淡水溪鐵橋又在多個颱風侵襲後造成數座橋墩與鋼桁架損壞而不完整,所以自然會希望停用後曾短暫復駛的大安溪鐵橋,至少能保持在當作鐵路橋使用時的樣貌。

從台中的南端,望向苗栗的北端

從台中的南端,望向苗栗的北端

不知何時再有列車駛入大安溪鐵橋

不知何時再有列車駛入大安溪鐵橋

然而,維持最原始樣貌卻只是靜態保存的話,就不會有固定保養的必要性,所以10年後鐵路與鐵橋的環境變得如此荒涼,好像也不是太讓人意外的事,只是這一切親眼所見時有些難以接受。

從上游處看向最南端的鐵橋橋孔

從上游處看向最南端的鐵橋橋孔

我可能把自己從2011年起這10年的經歷,投射在泰安舊站及大安溪鐵橋的轉變歷程:你以為自己在慢慢變好,甚至有契機更加成長,可實際上,最後只不過是不進反退而已。

(待續)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多個年頭過後,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直到2022年5月31日,才再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諸多回憶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台鐵舊山線上的泰安舊站,是這段路線對自己最具特殊意義的存在,不管是鐵道設施的完整保存,還是始終靜謐且適合漫步散心的環境;在2011年造訪的當下,我確實期待著自1998年停駛後,這座車站能重回常態有列車進站的榮光裡。
在過去幾乎每天搭乘高捷橘線通勤好幾年後,終於也在2022年6月,頭一次來到運量比想像多,且位在捷運機廠內的橘線東端終點大寮站,並轉搭公車,前往某個神秘景點。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機廠旁的南岡山站是高雄捷運少有的地面車站,亦為紅線的北端終點。這座車站始終不在自己生活圈內,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造訪,並從1號出口轉乘公車前往北高景點。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多個年頭過後,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直到2022年5月31日,才再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諸多回憶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台鐵舊山線上的泰安舊站,是這段路線對自己最具特殊意義的存在,不管是鐵道設施的完整保存,還是始終靜謐且適合漫步散心的環境;在2011年造訪的當下,我確實期待著自1998年停駛後,這座車站能重回常態有列車進站的榮光裡。
在過去幾乎每天搭乘高捷橘線通勤好幾年後,終於也在2022年6月,頭一次來到運量比想像多,且位在捷運機廠內的橘線東端終點大寮站,並轉搭公車,前往某個神秘景點。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機廠旁的南岡山站是高雄捷運少有的地面車站,亦為紅線的北端終點。這座車站始終不在自己生活圈內,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造訪,並從1號出口轉乘公車前往北高景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疫後北返,夜深不寐,尋以前徑,信步古亭國小前天橋舊址,徒餘橋基而已矣。斷殘垣墩,塵鎖鞍韁,胖禪師雲階月地百尺樓不再。 廣廈頻建,唯少寒士,車流來去,欲度無橋;不碎冷月之骨,何以種紅藥之心。猬集百感,荊棘萬端,作憶舊游以自解。   乍一團夏雪,帶笑狻猊,趺座燈搖。虎落胡
Thumbnail
這條往鶯歌的小路彷彿是一段通往田野與自然的旅程,行經其中,彷彿能夠感受到時間的緩慢流逝和心靈的平靜。大溪的繁華與熱鬧在大漢橋的那一端逐漸遠去,右轉之後的這條小路變得寧靜而安詳,兩旁大部分都是廣闊的田野,只有零星的房子點綴其中。 隨著道路緩緩下降,視野逐漸開闊,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田野映入眼簾。這裡的田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認識東豐自行車綠廊-台中市 東豐自行車綠廊為全國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的自行車專用道,全長約13.6公里,結合鐵道特色的綠能旅遊動線,如鐵道月台改建的涼亭、平行於自行車道的鐵軌、紀念921地震的斷層月台公園等,皆具有歷史教育與時代意義;沿途風光明媚,景色宜人,車道兩旁更有種植綠美化,沿線綠意昂然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疫後北返,夜深不寐,尋以前徑,信步古亭國小前天橋舊址,徒餘橋基而已矣。斷殘垣墩,塵鎖鞍韁,胖禪師雲階月地百尺樓不再。 廣廈頻建,唯少寒士,車流來去,欲度無橋;不碎冷月之骨,何以種紅藥之心。猬集百感,荊棘萬端,作憶舊游以自解。   乍一團夏雪,帶笑狻猊,趺座燈搖。虎落胡
Thumbnail
這條往鶯歌的小路彷彿是一段通往田野與自然的旅程,行經其中,彷彿能夠感受到時間的緩慢流逝和心靈的平靜。大溪的繁華與熱鬧在大漢橋的那一端逐漸遠去,右轉之後的這條小路變得寧靜而安詳,兩旁大部分都是廣闊的田野,只有零星的房子點綴其中。 隨著道路緩緩下降,視野逐漸開闊,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田野映入眼簾。這裡的田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認識東豐自行車綠廊-台中市 東豐自行車綠廊為全國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的自行車專用道,全長約13.6公里,結合鐵道特色的綠能旅遊動線,如鐵道月台改建的涼亭、平行於自行車道的鐵軌、紀念921地震的斷層月台公園等,皆具有歷史教育與時代意義;沿途風光明媚,景色宜人,車道兩旁更有種植綠美化,沿線綠意昂然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