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賞析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牌解題】
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屬小令。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中宜賞析】
詞牌名〈虞美人〉出自〈項羽本紀〉,據說項羽絕命之際,他的愛妾虞姬隨侍在側,項羽感慨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後人衍生成〈霸王別姬〉故事,也是京劇中有名的一齣戲。
這一闋詞常被視為後主的「絕命詞」。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西元978年),七月七日那一天李煜在軟禁的宮殿中慶生,命歌妓奏樂,管弦聲驚動了宋太宗;宋太宗一直視李煜為眼中釘,又聽聞他作的詞有「故國不堪回首」之類的句子,認為他可能復國之心未息,就以「牽機毒藥」把李煜給毒死了。前人評論說:「南唐李後主歸宋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鬱不自聊,常作長短句云云,含思悽惋,未幾(沒多久)下世(逝世)。」
本詞首先以一句明白如話卻又震動人心的問句開篇:「春花秋月何時了?」春天的花盛開,秋天的月皎潔,都是良辰美景,但是這種無限歡愉的場面,後主卻問「何時了?」「了」音ㄌㄧㄠˇ,是「完結」的意思——為什麼要問良辰美景究竟何時完結呢?因為「往事知多少」,過往的美好都是泡影了,李煜知道今後只有無限的蒼涼,這是一種人生破滅殆盡的沉痛。還會有新的良辰美景,但他的人生已經沒有希望了,追憶前塵往事,自然的循環是無情持續的,小樓昨夜又吹起美好的春風,可是他的故國已經「回不去了」,在皎潔的月光下只有不堪回首的傷心哀愁。美景,只提醒他種種傷痛。
章法上,第一句是總起後面二三四句,第三句用「東風」呼應「春花」;第四句用「月明」呼應「明月」;第二句「往事」又叩合第四句「故國」。上片總起眼前景、心中事,可知是感懷故國之作。
過片他還是「回首」去想了,明明知道不該去想的——雕飾著花紋的欄杆、上等玉石砌成的庭階,「雕欄玉砌」就是他故國的華美宮殿,南唐首都金陵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市,是所謂的「六朝金粉」,南京市被稱為「龍蟠虎踞」形勝之地,當然還在那裡,可是為什麼不說「依然在」要說「應猶在」呢?因為後主正在「回首」追念,這是一種帶著猶疑的懸想之詞,語意的不肯定,其實暗示了詞人悽愴的心理,他知道那些宮殿或許還在,只是人不一樣了——「只是朱顏改」,朱顏可以有三種解釋:其一,指自己的容顏;其二,指其中服侍的宮女;其三,指山河國土。這樣,下片這兩句就很明朗了:後主是在抒發一種「物是人非」的痛楚,太痛苦了,甚至要停下來問問自己還可以多痛?「問君能有幾多愁?」自問自答——他的愁怨就像「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所以是春水東流,一方面是客觀的現實場面,中國這塊土地上大多數河流都是由西向東流的;一方面貼合現實季節,是春天的水,冬季冰融後,河水的水量會較多,古代黃河在桃花開的季節潮流漲起,就叫「桃花汛(ㄒㄩㄣˋ)」;最後,也是因為李煜的愁緒太多,多到像水流逝不盡。
章法上,下片是一氣呵成,從回首往時,到現今的哀愁,在今昔的對照下,後主傷懷故國的情感就被層層強化了。
這闋詞中有很多經典的意象,有自然美景(春花秋月)、有人造的建築物(小樓、雕欄玉砌),最廣泛常見的意象就是「水」與「月」,這裏李煜都採用水月的無止盡、永恆之類的意象;另外,李煜詞中常用「東」字,如「東風」、「東流」,卻又不覺得用字重複。學者分析,一方面這個「東」是東邊的「東」,另一方面也是「江東」的東——江東也就是江南,是李煜的故土所在。所以宋太宗聽到這麽一闋詞,才會懷疑他故國之心不止。
這是李煜最有代表性的一闋詞,也非常耳熟能詳,用詞意象都明白曉暢,是李煜詞中的佳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