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直覺、簡單地令人驚訝的規則,卻在二百年後拯救了上千萬條人命。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描述的是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在二戰中如何幫助盟軍破譯德國軍事密碼的真實故事。盟軍因為得利於破解納粹通訊密碼優勢,使歐戰提早了二年結束,避免了更多人命的犧牲。圖靈如何在混沌中找出秩序,成功破解,一直被當成最高機密嚴格保護,直到2012年才解密公諸於世,後人才了解貝氏推理是關鍵技術。解碼工作的核心挑戰就是將蒐集到的線索轉化成見解。從攔截到的敵方訊號,當成觀察到的資料,運用貝氏定理的逆機率計算,不斷反覆試誤(try and error),從而逐漸趨近真實。
研究員工作核心是在問:這一家是好公司?與貝斯牧師問:上帝是否存在?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這種大哉問,其背後蘊含的都同屬認識論(Epistemology)哲學思維—我們是用趨近法認宇宙,隨著我們收集的證據愈來愈多,我們越來越接近真理。在股票研究實務上,我們必須將這種大哉問試著具體化與量化,否則在實際操作上只會落於「清談」。因此,研究員工作核心問心問題,就可形塑與量化為類似問題:依目前的資料,我該多相信這家公司今年EPS=10元呢?此時的機率可以用來衡量一個人對某件事的相信度(Degree of belief)。所以,估計一家公司EPS的過程,與破解密碼有異曲同工之妙。研究員首先要根據現有的資訊加上過去經驗,建立一個先驗的(Priors)EPS預估模型,再經由不斷蒐集的新訊息(可能是公司本身或產業)產生新證據的分量,用以修正原先EPS的相信程度,產生新的相信程度,如此就是研究員的日常:一直不斷試驗,以求趨近真實EPS。因此,運用貝氏推理,可以捕捉到研究員看到新證據後,是如何改變心意背後的邏輯,同時確保「如何讓證據說話」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