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戰略學進階──陣形(4):橫陣的變化(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到此,就可以來講常見的陣形,用在數千、數萬以上的大部隊,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 陣形的意義不管各國怎麼說,還是看「偏重」,偏重中央還是兩側,哪邊主攻哪邊守。以下都用相同的部隊去排,讀者就可以順便看出,不同陣形的適用程度。
下一個是中央重攻擊,兩側主侵擾,如下圖。
可以看出,把重裝步兵放在前端,是要把攻擊矛頭放在前面,弓兵後方射擊協助突穿,側邊的輕裝步兵是要跟著打開敵軍缺口用的。騎兵的目的在此,是要騷擾、擊潰想反過來半包圍的敵軍,或是必要之時壓在敵軍想要增援中央的一側。
這種有層次,像是梯形堆疊,依序打擊正面的中央突破陣形,在東方被稱作魚鱗,如果攻擊矛頭夠強夠尖銳會被稱錐形陣,若我方有太多較弱的部隊沒辦法扛第一線,必須收攏在中央做為第二波打擊,會成為鋒矢的形狀。也是知道概念就好,這類中央重攻擊的陣形,都是以加強前方為主。
優點是攻擊力強,可以輕易攻破中軍薄弱的敵人,缺點當然也是相對的,如果部隊的攻擊力不強,或是無法短期突破敵軍,製造切割包圍的戰局,那麼很容易被反包圍,在作戰正面較低的情況下被殲滅。此外,兩側的騎兵等高機動兵種,數量若不夠會連騷擾都做不到;相反的若騎兵太多,則何必使用此種陣形。

相似布局也可能做不同運用

下一個,是重視側翼強度,左右兩邊任選一邊都可以,這次畫的極端一點,如下圖所示。
很明顯的,攻擊主力在於最前方,是希望先行攻擊敵軍一翼,在接戰之後第二波與敵軍接戰,目的在於逐次接觸敵軍。
逐次?理由在於,當第一波遇到敵軍進入交戰狀態時,敵軍的其他部隊想要去救援,就得離開現在的位置,而若我方第二、第三波相繼衝上,則會讓敵方其他部隊不能擅離。騎兵在此作為游擊的角色,阻止從右方來側擊的敵軍部隊,或是必要時加入左側進行側攻。
這種斜行陣(斜線陣、梯形陣)的理論,在於使用時間差,先讓我軍最強的部隊,去打破敵軍的一側,此時敵方無法前往救援,在我軍主力擊破敵軍一翼後,可以從側面攻擊第二波、第三波交戰的部隊,從左而右橫掃過去。
當然,都要看實際狀況而定,也有可能是判斷敵軍主力就在左側,我方的主力要去盯住,而我們認為敵方的其他的部隊都比我方主力以外弱,斜行陣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戰力差。也可能反過來把主力放在最後面,前方是輕裝部隊,想要趁敵軍把部隊偏向左側時,時間差讓我方主力正好攻擊到敵軍弱化的右側。

利用時間差發揮攻擊正面的效果

這類斜行陣的概念變化很多,並不是如某些理論所說,針對弓箭部隊來運用。因為這某方面來說是廢話,我方若有超多弓箭手,自然會想要製造出射擊範圍大的陣形,而射擊是間接攻擊,不需要直接接觸敵軍,所以可以設計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態勢,自然會很像是斜行或是雁形陣。如下圖:
簡單說,就是因為敵軍想要往偏右方攻擊,而我方若優勢在弓箭手,當然會想要展開越多的射擊方向,尤其是側面越好,那自然會產生這種陣勢,最後變成一個像是斜行陣,但整體像是一隻雁翅的感覺。那種打一開始就擺出各種漂亮陣形的,效果不見得會好。
歷史上的戰例,絕大多數都是以橫陣開始,只是橫陣中的重心位置不同,隨著交戰時間過去,自然展開成不同的樣貌。
但不管怎麼樣,左斜右斜都一樣,重點是時間差攻擊,如下圖左的基本。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9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6.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沒有一場戰役是完全一樣的,千百年來想學漢尼拔消滅羅馬大軍的將軍不計其數,沒有一個真的複製成功,大敗的例子倒不少。我們要學的,並不是只有哪種戰術會贏,更要去思考,為何人家採取這種戰法,而又為何能成功,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多少基礎上。
陣形不是拉的越長,攻擊面越大就越有優勢,越短不見得較差,反過來說沒有參加作戰的人多,前後排交換得宜的話可以保留體力。總之,一切要看當時的環境,軍隊的訓練度,以及臨場反應配合,沒有標準答案。
陣形,是談論戰略中的戰術,必然會提到的部分,而戰術組成會影響到戰略指導,所以避談陣形是不妥的。但陣形要怎樣在戰略中解釋,並將之融會貫通成一套戰略思想? 
戰略文化的起源很多,目前被認為有相關因素的,可分為自然、政治、社會三大類。請注意,戰略文化跟文化不大一樣,文化因素會形塑戰略文化,不是戰略文化就是一種文化。
在今日,文化不僅會影響到戰略決策,戰略本身也會影響文化。筆者將在〈戰略中的文化要素〉這章,短暫的討論與註釋,文化在戰略當中,但有何種地位與哪方面的影響,還有當代與未來可能的狀況。
每一個戰略決策,就跟管理學的專案管理雷同,都有一條條如甘特圖的時間序列,有些可以並行,有些則會前後相關。怎樣安排最恰當的時間,就是專案經理的經驗與智慧了。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留白。也就是凡事都要預留時間,作為不備之需。
沒有一場戰役是完全一樣的,千百年來想學漢尼拔消滅羅馬大軍的將軍不計其數,沒有一個真的複製成功,大敗的例子倒不少。我們要學的,並不是只有哪種戰術會贏,更要去思考,為何人家採取這種戰法,而又為何能成功,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多少基礎上。
陣形不是拉的越長,攻擊面越大就越有優勢,越短不見得較差,反過來說沒有參加作戰的人多,前後排交換得宜的話可以保留體力。總之,一切要看當時的環境,軍隊的訓練度,以及臨場反應配合,沒有標準答案。
陣形,是談論戰略中的戰術,必然會提到的部分,而戰術組成會影響到戰略指導,所以避談陣形是不妥的。但陣形要怎樣在戰略中解釋,並將之融會貫通成一套戰略思想? 
戰略文化的起源很多,目前被認為有相關因素的,可分為自然、政治、社會三大類。請注意,戰略文化跟文化不大一樣,文化因素會形塑戰略文化,不是戰略文化就是一種文化。
在今日,文化不僅會影響到戰略決策,戰略本身也會影響文化。筆者將在〈戰略中的文化要素〉這章,短暫的討論與註釋,文化在戰略當中,但有何種地位與哪方面的影響,還有當代與未來可能的狀況。
每一個戰略決策,就跟管理學的專案管理雷同,都有一條條如甘特圖的時間序列,有些可以並行,有些則會前後相關。怎樣安排最恰當的時間,就是專案經理的經驗與智慧了。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留白。也就是凡事都要預留時間,作為不備之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急進中兵,炮打中央,菜鳥常用技量。 巡河炮來,防急中兵,互搶中路防線。 穩守兩翼,馬躍邊界,高手善守定計。 挪車佈局,逼退雙車,巧奪全盤先機。 出家人只要懂得急進中兵了,就可能知道了中國象棋這個大系統了,我覺得無需深入,只是了解一門學問,這也是一種智力運動。
後手強出頭,小心地頭蟲。 前驅車已動,後手為主導。 戰場風雲變,馬上去將軍。 行動已採取,果斷架中炮。 中炮無論何時都是一個好的戰略,有時被逼退了,有時又可回來。後手者通常都是防守布局,除非遇到弱者,頻頻失先。
全部機構,重在彈性,前局蓄其全力,七子連環,而圖屯邊馬發威。 一切策略,貴於靈活,後陣展其雄心,八方連線,求破敵鋒芒盡顯。 楚河漢界,車馬炮兵,中國象其精髓,九九歸一,吳貴臨精華篇寫。 第一段,是單提馬布局。 第二段,是搏弈心德。 第三段,是吳貴臨老師篇寫。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X隊形在兩廳院廣場上,依然重現。當旗隊橫向進入X,他們沒有因為氣象報告変更先前排練的隊形,當旗哥站在三條線的中心,他們開始邊操槍邊走位,搭配著令人出乎意料的動漫歌曲,一些場邊的群眾光聽到節奏就猜到是哪首歌,紛紛驚呼著。旗哥隨著隊伍,原地自轉一周,便是旗隊要離開X隊形,刀哥隨著旗哥退到隊伍後方,槍隊再
Thumbnail
武道天水鶴拳。對打。 實戰對打僅三種形態: 一。平行步。多用於練氣内功。雙線。 二。三角馬。多用於消閃。雙線。 三。直線全側身。古武道天水鶴拳打法。 唯有直線全側身方為實戰格鬥。要害全閃閉。 雙線打法。要害全暴露。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在战场上,双方军队在开始战斗之前,军队中的指挥官会如何选择或者决定战斗地点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理想情况下,其中一方必然会想办法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战斗。他们会选择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优势,抵消敌方优势的地方。比如敌人有很多坦克,
Thumbnail
以超強感知能力面對強敵的風之戰士,空我的第三種型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急進中兵,炮打中央,菜鳥常用技量。 巡河炮來,防急中兵,互搶中路防線。 穩守兩翼,馬躍邊界,高手善守定計。 挪車佈局,逼退雙車,巧奪全盤先機。 出家人只要懂得急進中兵了,就可能知道了中國象棋這個大系統了,我覺得無需深入,只是了解一門學問,這也是一種智力運動。
後手強出頭,小心地頭蟲。 前驅車已動,後手為主導。 戰場風雲變,馬上去將軍。 行動已採取,果斷架中炮。 中炮無論何時都是一個好的戰略,有時被逼退了,有時又可回來。後手者通常都是防守布局,除非遇到弱者,頻頻失先。
全部機構,重在彈性,前局蓄其全力,七子連環,而圖屯邊馬發威。 一切策略,貴於靈活,後陣展其雄心,八方連線,求破敵鋒芒盡顯。 楚河漢界,車馬炮兵,中國象其精髓,九九歸一,吳貴臨精華篇寫。 第一段,是單提馬布局。 第二段,是搏弈心德。 第三段,是吳貴臨老師篇寫。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X隊形在兩廳院廣場上,依然重現。當旗隊橫向進入X,他們沒有因為氣象報告変更先前排練的隊形,當旗哥站在三條線的中心,他們開始邊操槍邊走位,搭配著令人出乎意料的動漫歌曲,一些場邊的群眾光聽到節奏就猜到是哪首歌,紛紛驚呼著。旗哥隨著隊伍,原地自轉一周,便是旗隊要離開X隊形,刀哥隨著旗哥退到隊伍後方,槍隊再
Thumbnail
武道天水鶴拳。對打。 實戰對打僅三種形態: 一。平行步。多用於練氣内功。雙線。 二。三角馬。多用於消閃。雙線。 三。直線全側身。古武道天水鶴拳打法。 唯有直線全側身方為實戰格鬥。要害全閃閉。 雙線打法。要害全暴露。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在战场上,双方军队在开始战斗之前,军队中的指挥官会如何选择或者决定战斗地点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理想情况下,其中一方必然会想办法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战斗。他们会选择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优势,抵消敌方优势的地方。比如敌人有很多坦克,
Thumbnail
以超強感知能力面對強敵的風之戰士,空我的第三種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