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解釋名詞:
內捲=惡性競爭=經濟下滑後蛋糕變小造成內部激烈搶蛋糕 魔法=膜法=政治正確 打拳=伸張女權,有時候有毆打女權的涵義,看語境
閱讀提醒:
1)特殊用語會於該段落直接提供名詞解釋。
2)本想分上下篇,不過本文值得一氣呵成看完,閱讀時間約40分鐘。
[以下全文]
女權、男權,性別對立的話題已經在飯圈問題之後成為互聯網輿論的新戰場。
很多人應該也逐漸感受到,每天一打開首頁就有一大堆新聞和報導以及評論開始互相仇恨對立。並且,這股浪潮,正在開始從線上走向線下。
但大家可能還沒有認識到,這一系列問題的後果遠遠不止於此。
同樣的問題,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在日本,韓國,以及歐美上演過,分別走向了三個各不相同,但都不算好的結局。
所以,為了盡可能的消解仇恨和對立,為了保衛我國男女平等的良好傳統,為了阻止有人頂著道德大旗開倒車,為了保衛我們所有人的現代生活,我在這裡完完整整的匯總之前日韓歐美等國性別對立的歷史和經驗教訓,希望大家能夠以史為鑑,不要踩進同一個坑中。
1 脫鉤躺平的日本
很多人都聽過日本性別對立和男性全體躺平女權崩盤的結局,但這個描述其實不太準確,更沒有說清背後社會經濟層面的原因。
日本的性別對立,要從三十年前的平成時代說起。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日本韓國女性地位那麼低,卻沒有女權運動呢?答案是“有過”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在泡沫破裂前有一輪蓬勃發展期
伴隨著經濟收入,就業環境等的全方位提升,日本女權思潮也十分高漲。高漲到什麼地步呢?當時的日本女性說法是,一個女性應該有四個男朋友,跑腿男,買單男,禮物男,以及本命。當時請女性吃飯,都得是5萬日元以上的高級餐廳,還要去高級酒店,送昂貴的珠寶首飾。
我是新時代獨立優秀的女性,你要追我當然要拿出誠意來。甚至誕生了一個專有名詞稱呼這種現象 — 戀愛資本主義。之後,伴隨著經濟發展,又進一步發展成“平成新女性”。
平成新女性,相比戀愛資本主義的區別是,連戀愛都不要了。
平成新女性的主張是,不結婚,不要理會男人。我們女性很美好,要互相幫助,男人則都是”臭男人“,我們女性要追求”自由“,鼓勵女性結婚?那是男人的陰謀,要通過婚姻壓榨我們女性。
簡單來說,你可以把戀愛資本主義理解為要彩禮的那波女權。
平成新女性理解為反彩禮,強調社會層面職場權益的那波女權。
不過儘管有分歧,但大體還是一致的,共同譴責任何案件裡的男犯罪者,共同反對性騷擾,反對職場歧視。看起來,平成新女性這個發展不是很好嗎?
但問題在於,慢慢的,日本女權開始出現了擴大化,或者說,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有了優越感後,往往會走向歧視和對立。
我是高貴的平成新女性,你是普通日本男人,你哪來的資格和我站在一起?
男的只要跟女性有一絲身體接觸,那就是強姦猥褻各種罪名扣上, 在地鐵上只要男的因為任何原因碰了下女的,都會被罵為痴漢,領導發郵件給女下屬,那就是職場性騷擾。甚至辦公室同事你看我一眼,我都可以理解為你對我心懷不軌。
無形中,日本女權開始拐到變著法子罵男性,所有男性都是QJ犯這個歪路子上來。或者說,相比之前學術化思辨化的女權思潮,這種直接破口大罵男性的聲音,更容易傳播也更容易被所有人理解。 — 誰的天國入場券便宜,誰就能擁有更多的信眾
*QJ犯:格鬥遊戲Street Fighter街霸的技能。因為是把地人按在地上打,所以引申為強姦之意。
各種擴大化,乃至污衊案,也都是當時輿論日常。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專用車廂這個發明居然不是先出現在中東等國家而首先出現在日本,當時認為直接物理的隔離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都物理隔絕開了,女性不用擔心痴漢,男的也不用擔心社死了,就問你是不是完美?
但問題在於,泡沫年代結束了,失去的20年來到了。很多文章介紹到這裡就會給出結論,日本男性躺平,女權訴求失去了買單人後直接崩塌。
但其實社會思潮的變遷不是這麼簡單的,社會現象的背後,本質還是經濟和行業的變遷。日本女權的發展,其實本質是日本經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紅利,當時的日本公司願意付出高溢價。男大學生直接畢業給高薪,女大學生畢業也給高薪。
女性脫離過去的生產環境進入大都市,並且獲得了經濟上的完全自由後,自然會開始對過去傳統中可能束縛女性的部分開火。我一個人靠著工資就能在東京生活,享受過了東京的現代化生活和各種豐富的娛樂,你讓我回老家結婚?過過去那種生活,遵守過去的規則,怎麼可能呢?憑什麼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係變更帶動思潮變化。
事實上,不止女性,當時日本年輕男性也會向過去傳統開火,禦宅族等也是這個時期出現的。用現在的話來說,當時日本的年輕男性女性,一起痛斥傳統,痛斥原生家庭,開貼怒罵“父母皆禍害”(是不是覺得過於相似?)
為什麼女性話語權更強呢?因為男大學生剛好是戀愛結婚的年紀,有大量消費堆在女生身上,疊加下來就是,當時年輕女性的消費能力購買力高的可怕,這是四個錢包傳說的來源。強大的購買力必然會帶動話語權。時尚雜誌的金主都是奢侈品,其主要購買群體又基本是年輕女性,時尚雜誌自然是變著花樣誇女性。
所以,很多人說女權性別對立等是國外勢力推波助瀾,怎麼說呢?
只有清晰認識到問題本質才能找到答案。
外因當然有,但思潮的土壤也客觀存在。女權在城市化大潮中,是新一代都市人群裡喊的聲音最響的那個,她一度是對抗傳統束縛的急先鋒。年輕女性年輕男性在反對上代催婚反對傳統陋習等方面都是和女權有共同利益訴求的,這才是早年女權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原因。
道德上的支持是很脆弱很表面的,建立在共同利益訴求上的聯合才是最真實的。
理解了這個你才能徹底明白,為什麼失去的20年會結束日本女權的思潮,因為經濟大環境變化了。泡沫時代日本企業能給出海量的天價offer,可伴隨著泡沫破裂,進入崩盤時代,各種企業自己都要擔心破產生存的問題,哪裡還敢放開招人?
1991年,日本企業求人數和最終錄取數比例是2.86(日本的求人數可理解為我們的offer,發出的簽約意向書)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一畢業,有2.86家公司崗位在等著。
而2000年,這個數據跌倒了0.99,也就是說,必然有1%的會失業找不到工作。
考慮到頭部人才往往會一個人收穫多家公司offer,實際失業人數,你大致就能感受到了。
同時,日本企業也迎來了末路。90年前後,當時世界500強榜單上有150家日本企業,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該榜單。
經濟停滯,企業倒閉,公司裁員,崗位減少,總結起來就是,蛋糕不夠分了,蛋糕不夠分,自然就會引發全員的內捲,此時什麼吃相政治正確都失去了意義,職場變成了物競天擇的大逃殺。
在全員內捲的大逃殺中,日本女性是第一個出局的。
拋開政治正確,任何一個人都要明白,踐踏環境下,沒有規則約束,男性不結婚不戀愛不要命的捲起來,女性其實是很難卷過的。所以我不止一次說過,如果你真心要維護女性就業,那麼要做的不是口上說說,而是必須要旗幟鮮明的反對996,因為如果一個公司把工作強度拉滿,一個月一天假都不放,你要明白他實際上在驅逐哪個群體。
此外,很多人說日本女性就業率低是源自日本的大男子主義,逼迫女性回歸家庭,這個認知也是是淺層的,核心本質是經濟下行連帶引發的內捲大戰,大量女性被捲出局,這才讓家庭主婦的傳統抬頭了。
有調查結果顯示,「婚後希望妻子成為家庭主婦」的男性在各年齡段中都不超過16%,更多是不希望妻子成為家庭主婦,過半的人選擇了「尊重妻子的決定」。簡單來說,日子苦了,什麼傳統什麼主義都是假的,雙職工賺錢不香嗎?你真覺得日本男性算不來這賬?
傳統在吃飯面前,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
但當年泡沫的崩塌遠超想像,女性出局後,蛋糕還是不夠分。
於是,男性中不那麼卷的部分也出局,這才是大家熟悉的躺平族群體。
總結就是,蛋糕急速縮小,除了一小部分卷王,剩下的全體出局。這個時代變化,才是日本女權總崩塌的原因。
年輕男性裡躺平的那部分,心氣崩盤,沒有資源,也沒有積極性去追求女性了。
“結婚是壓榨女性?我太同意了,所以為了不壓榨女性,我選擇不結婚”
至於職場歧視?好,為了不給大家添麻煩,我不上班不戀愛不結婚不上班,躺家裡鹹魚,米娜桑,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日本女權在極端化後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她們放棄了初始的提升女性自我這個主旨,轉而開始向男性開砲,希望男性讓渡利益,所以幾乎所有的訴求都是建立在男性合作上的,我認為你應該尊重女性,我認為你要學會共情,我認為一個正常男人要提升自我要學會送禮物
(你沒看錯,當年日本女性提的要求就是這幾個)
而躺平族給出的答案是“不不不,我不是正常男性,我就是廢物,OK,罵完了我能回去躺著了嗎?”面對一個徹徹底底擺爛,連自己人生都躺平的對手,你會發現什麼說辭都失去效果了。
那麼,卷贏的那部分男性呢?他們總不會也擺爛吧?
他們則表示,不不不,我也不是正常男性,我捲了十八年才終於坐在東京銀座的樓頂喝咖啡,你給我提要求?麻煩認清一下狀況呀,現在有資格提要求的是我啊!過~下一個。
2016年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的調查問卷顯示,希望結婚的男性只佔38.7%,婦女則佔59%。男性大量躺平,不躺的男性數量稀少,女性在職場上被一輪內捲後,發現在婚戀市場上供求關係也倒掛了。
最終,日本女性的結婚要求從當年高收入高學歷高個子的三高,變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有工作不家暴就行。
這個現象其實在國內有高度類似的苗頭,比如,北京。
但男性這邊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女性基本盤的崩塌。之前說過,日本女權的基礎是進入大都市,並擁有經濟自由的新都市女性階層,這曾經是一個有共同訴求的群體。
但經濟下行後,這個群體在事實上被撕裂了。
一部分女性必須要和男方結成家庭對抗經濟風險了,自然不可能再去支持女權的聲音。
尤其是反對結婚的“平成新女性”這部分。
我不想回老家,我需要和丈夫一起省吃儉用對抗東京的高物價高房租了,你還在結婚就是不好,主義能當飯吃嗎?
經濟上行期,大家很難認識到階級矛盾問題,此時當然是你好我好姐妹好,可一旦拐點出現,沉重的現實面前,大家立馬意識到“姐妹們”並不是同一個階級。
另一方面,一部分年輕女性開始更加極端化仇視男性,認為女權不夠激進她們是學生時代經歷了高速發展的一代人,從小接觸到的認知都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高薪崗位隨便挑選,在畢業時期突然遭遇拐點,原本的期望值瞬間崩塌,社會居然如此殘酷,很多人就此把原因歸結為男性社會的壓迫,“不是我卷不過別人,而是男性社會的壓迫”。
那麼,經歷殘酷大逃殺,在職場上活下來的女性呢?作為中流砥柱她們總要扛起日本女權的旗幟吧?
答案是恰恰相反,她們更旗幟鮮明的反對女權。
為什麼?因為她們發現,女權思潮,其實增高了自己的職場成本,之前的擴大化時代裡,很多公司的態度是走了極端一刀切的
“是是是,我完全贊成大家說的,上司給女下屬單獨發郵件,就是性騷擾,以後各位都不要給女下屬單獨發郵件了”
擴大化時代,你不這麼極端,就會被攻擊,但這其實是增加了女性職員的溝通成本信任危機的。崩盤時代,這點差異可能就會成為被裁員的原因。
所以這時很多職場女性的訴求就是,反對女權,反對任何把自己和男性區分開,對自己特殊化的聲音。我明明能正大光明贏下比賽,為什麼要去節外生枝?
這一批女性的思潮,又回到了香奈兒時代的女性思路,從強調女性權益方向,變成了強調男女平等。男人能穿褲子乾活,我也能穿褲子乾活,我堅決反對設置什麼女性專用車廂或者對我特殊對待的舉措,這是把我當成弱者。
但此時踩剎車已經太晚,女性職場成本高的認知已經被建立,大量女性從職場被驅逐,或者只能擔當最低端的臨時工派遣工。
所以,一切社會思潮,本質還是經濟的映射。
任何主義,最後都得給出物質的答案。
日本男性脫鉤的脫鉤躺平的躺平,要么掙脫婚戀枷鎖後變成究極精緻利己主義者。
日本女性發現跟著女權熱熱鬧鬧折騰了半天,合著既沒爭取到實際生產力,也沒提升就業競爭力,唯一就是帶著大家罵男性,但罵了這麼多年,對方不但沒改,要么躺平要么對立,自己在職場和婚戀上卻實實在在受損了,我為什麼還跟著你啊?
曾經轟轟烈烈的日本女權至此消散。
有人是這麼評價日本女權的,女權的思潮打破了婚姻和傳統的枷鎖,一部分男性也大大收益,並很快學到了其思路精髓,不結婚不負責,所有時間精力金錢全部投資自己包裝自己,成為了比女權還要女權的“獨立女性”,但他又擁有男性的奮鬥逼和耐操屬性,堪稱究極無敵精緻利己主義者,成為了這場大逃殺中笑到最後的人。
2 魔怔對轟的韓國
*魔 ㄇㄛ ˊ 怔 ㄓㄥ
言行異常,像著魔似的。 如:「他最近舉動怪異,老是魔怔,真令人擔心。」
那麼,韓國呢?
韓國的性別對立比日本還要嚴重,如果說日本是靠著佛系躺平以柔克剛,那麼韓國就是政治正確對轟的性別戰爭了。
在前段時間的奧運會上,很多人應該都記得有一個新聞
拿下射箭金牌的女選手因為短髮被認為是女權,被網暴要求退還金牌。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韓國男的為什麼能這麼魔怔,居然網暴為國爭光的奧運冠軍。但如果你去注意發言就會發現一個更有意思的事。
男網民網暴的理由是:“她是一個女權”
而所有為她辯解的人,辯解方向都是:“她不是女權”
“留短髮是自由,不等於她是女權”“完全沒有證據證明她是女權”
而不是“女權怎麼了,為什麼不能是女權?”
發現沒有?不論男女,已經都不會去爭論女權好不好了,而是都在爭論她是不是女權?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女權在韓國成為了這樣一個不想被貼上的詞?
答案也要從十多年前說起。
和日本一樣,韓國男女雙方也有過花好月圓的時候。伴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化,時尚,前衛,自由戀愛的思潮在年輕人中廣泛傳播,世紀初亞洲四小龍韓國的年輕男女們也曾有著共同的美好憧憬。
韓國女權也在此時出現,到這時他們的訴求也是精緻獨立女性的思路,主張個人主義,和過去傳統做切割。並且同樣的,韓國女權一度也得到了大部分人不論男女的支持。
但是,和日本一模一樣的劇情出現了,新世紀以來中國崛起不斷挑戰韓國支柱產業,內捲情況大量出現,2008年經濟危機更是雪上加霜,失業率爆棚情況下,內捲開始大規模出現。
後面劇情你應該能猜到,內捲大逃殺下,韓國男女雙方開始互卷,並且和日本一樣,韓國女性也在大逃殺中卷輸了。但比日本更嚴重的在於,韓國這邊,極端派的女權佔了上風,Megalia等組織出現了。
ps:這其實不是偶然的,韓國社會資本財閥等問題更嚴重,必然導致這個結局,Megalia出現之前,韓國男女雙方對立就已經非常嚴重了。
Megalia是激進女權組織,於2015年興起,一開始其實也是聚在一起反性騷擾反就業歧視以及發表各種貶低男性的言論等,但隨後越來越激進。
推廣墮胎男嬰的宣傳活動,堅持要完全性別滅絕韓國的男性,宣傳拿刀上街捅陌生男性,用刀架在睡夢中的父親脖子上自拍。
墮胎男嬰,對著人流男嬰兒的屍體詛咒:“再見!滾去地獄吧!我又阻止了一個未來壓迫女性的罪犯!”
甚至,連民族英雄也因為男性身份而被攻擊。
具體涉及大量血腥暴力詞彙和圖片,發出來我這文就過不了了,建議大家自己搜索。
順帶一提,那個比劃手指的動作,就是他們的logo。
而和這個LOGO並列出現的,是納粹的萬字旗變種符號。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韓國網民盯著這個符號不放了。
某種意義上,從激進程度來說,韓國女權是全世界最激進的,不論中國日本還是歐美,都無法比擬。你今天看見的所有性別對立言論和相關案例,在韓國那都不是事。
但問題在於,韓國激進女權的方向犯了同樣的錯誤,她們的力量沒有去對準資本家,而是對準了同為無產階級的男性。
有一個現成的資本家不打,要朝著虛構的“父權”虛空出擊,對普通男性放AOE。
其結果自然就是,韓國男權開始反擊,並且也越打越激進。
資本欺負你,財閥欺負你,搞性別歧視職場騷擾,那你懟財閥懟資本家去啊!你不罵資本家天天罵我們男性打工人算什麼啊?我為什麼要為資本家的錯誤買單啊?
而他們的思路也比日本的躺平流更極端,是用魔法打敗魔法,政治正確對轟的思路。
什麼意思呢?一張照片,男性比女性多了,韓國女權說這是歧視女性,是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一般人的思路是解釋具體情況,沒有歧視女性對吧。
但韓國男權的思路是“沒錯,這就是歧視女性,你們網站方應該全部下架謝罪!”
“但是,如果你們換上來的圖片,女性比男性多,那就是歧視男性哦
“來,每張照片,我們一個一個數,男女數目但凡不一樣,你們網站就倒霉了哦”
簡單來說,用政治正確去打政治正確。
你要公平,我就給你公平,而且比你想的還要公平一萬倍。要有一點不公平,那就是歧視,看誰先受不了。
男女平等?OK我完全同意,所以吃飯買單,你要敢說男的應該多付一點錢,那你就是在搞歧視。
綜藝節目不能開女性玩笑,好,沒問題,那麼,綜藝節目也不能開男性玩笑,對嗎?你不會反對男女平等吧?
而當雙方都拿著放大鏡看綜藝,把綜藝節目製作者搞到自閉時,女性驚奇的發現,這個模式自己是虧的。為什麼?因為政治正確對轟氛圍下,綜藝節目基本沒法做,女性發現自己能看的內容少了。
而男性呢?男性本來就不看綜藝。
再比如女性指責男性發短信騷擾,說韓國男性真噁心。
好,所有異性不許互發短信。
這就出現了傳說中的求愛三次算犯罪條例~
(你沒看錯,真有這麼神奇的條例,而且這個里面,求愛標準非常寬泛~邀約見面都能算)
然後有意思的就來了,一開始女性也認為這個條例收益方是女性,所以雙方一起推動實施。但很快越來越多女性反應過來這個條例收益方是男性,因為條例等於直接打死了舔狗的存在空間,女性失去了戀愛中的浪漫和議價空間了。
簡單來說就是,韓國也遇到了和我們一樣的情況,男性都不願意拉下臉來追女性了,而這個條例的出現,給了男性藉口,一旦被拒絕立馬走人。
中國還有“為什麼現在的男生追到一半不追了?”“追我很久的男生突然去追別人算不算渣男”的疑問。
韓國絕對不會有這個疑問,完全就是買菜模式。
追女生?追什麼追,上來就是你中不中,你要不答應我直接下家。
別問,問就是我尊重女性絕對不會犯罪,所以麻煩三次以內你給個數。
於是很多女性開始反對,她們認為三次太少,失去了戀愛浪漫,也無法判斷對方真心。
但韓國男權立刻反打,“你反對?你想過被騷擾女性們的感受嗎!”
於是神奇的一幕就出現了,韓國男權搶占政治正確高地說不能給男性機會,女性反過來支持要多給男性機會。
這個打法也直接撕裂了韓國女性,因為不管什麼層級的男性,都希望追女生過程中省點事,大家都不跪舔大家都省事。
但對於女性來說,頂層女性的困擾是天天被騷擾邀約忙不過來,而普通女性的困擾是男性不夠真誠主動,雙方在這個議題上存在根本性分歧。
韓國男權發現了原來男性在婚戀上的整體利益這麼容易一致,於是立馬趁熱打鐵乘勝追擊。
當時韓國女權的話題重心也是在婚姻上,比如指責婚姻是對女性的壓迫,還有的詬病離婚冷靜期等。對,韓國也有離婚冷靜期,不過他們叫“離婚熟慮期”。
然後,有意思的來了,韓國男權的反打思路是
“你居然還想改良這個,你果然還是想結婚吧!”
“婚姻就是對女性的壓榨,說的好我完全贊成,所以你們怎麼老想著改良這個讓女性入坑呢?”
簡單來說,韓國男權把這個話題變成了,比賽誰更不想結婚的魔怔大賽。
這一次,韓國女權認為自己肯定贏了,因為一直以來大家的認知都是,女性對婚姻需求低,男性更迫切的想結婚,所以才有了男性應該在戀愛中付出,需要讓渡利益的說法。
但最終幕布揭開的時候,女性驚訝的發現,她們居然又輸了,大量韓國男性居然真的是更不想結婚的那一方。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只要看了剛剛日本的案例和背後的經濟邏輯你就能完全理解韓國的情況。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準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和日本一樣,在經濟下行性別對立的環境中,韓國男性突然發現,自己才是更強者。單身不結婚對自己更有利,此時唯一的結婚理由,是來自父母傳統的壓力。
而女權,恰好打掉了傳統秩序和責任約束。
當這一層幕布被扯下後,局勢立馬朝著無比魔怔的社會達爾文方向滑落。
韓國女權指責男性不夠溫柔體貼,韓國男權立馬“趕緊分手!千萬不要被壓迫啊”
韓國女權指責男性在婚姻中獲利,韓國男權立馬“趕緊離婚!千萬不要被壓迫啊”
韓國女權指責現在的男性沒有男子氣概,韓國男權立馬“太棒了!還不開香檳慶祝,多好啊反正你也不會和他結婚的對不對!”
“大家都是不想結婚的,你們廢話這麼多幹嘛?莫非你們是想結婚?天啊你們居然想讓女性被婚姻壓迫!”
“千萬不要給男性提意見,千萬不要有能過下去的錯覺,大家分開過,誰想結婚誰是狗!”
當韓國男權真的扔掉面具,表示大家就應該徹底分開各自過時候,韓國女權發現自己幾乎所有的落腳點,話題點,議題空間,全都被打沒了。你給婚姻挑了一堆刺,告訴對方改好這些否則絕不結婚,然後對方回了一句“為什麼你居然覺得我會想結婚?”
這種雙方都極端到魔怔的情況下,誰更不想結婚,誰就更有底氣提要求,誰真的更需要婚姻,誰真的更需要對方合作,誰更快扛不住,誰輸。
然後韓國女權就發現,小丑居然又是自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韓國女權想打,但她們背後的女性群體已經真的打不下去了。
韓國魔怔化的性別對立打碎了年輕男女的同盟,韓國男性發現自己可以和資本完成單贏。
職場女性多,代表著女性優秀,男性弱,要批評男性。
職場女性少,代表著女性被男性社會壓迫,更是要批評男性。
既然都要被批評,那我們不如就選後者吧,因為這樣我們的職位多了。
“當對方無論如何都要指責你在性別壓迫時,你最好真的在性別壓迫”
在這個思路下韓國男權直接效仿日本的決賽圈選手,開啟不結婚不戀愛,真.無限內捲模式。韓國女性直接被捲得沒法玩了。
但問題是,如果僅限於此,韓國這還不能叫性別戰爭,更嚴重的還在後面。
2018年時,一名39歲企業老闆在韓國餐廳吃飯時被指性騷擾一女性,除了受害者證詞之外,事件缺乏其他證據,但是最後這名男性被判入獄6個月。這件事為標誌算是徹底激起韓國男性群體反對女權的聲浪。
後來民調機構Reakmater調查時,發現韓國居然有76%的20多歲男性反對女權,30多歲男性中有66%。而在整個韓國男青年中,反對女權主義的已有58.6%,其中,極端反對的已高達25.9%。韓國婦女發展研究所的一項調查更顯示,超過65%的韓國年輕男性表示,他們將女權主義等同於“仇恨男性”。甚至有56.5%的人表示,如果女朋友是女權主義者,他們會立即與她分手。
他們認為女權主義不再是單純的主張性別平等,而是演變成一種性別歧視和仇恨。這樣的趨勢從MeToo運動爆發後愈加明顯。
注意,這次可不是韓國極端男權觀點了,算男性路人大眾觀點了。也就是說,你覺得韓國男權很魔怔,但現實是他們越打越強,越打群體越大
再然後,一個跌破所有人眼鏡的現象出現了,20-30歲男性,跑去投了保守派。
2021年4月,首爾市長補選,有72.5%的年輕男性投票給了保守派,這一比例甚至高於60歲以上的男性選民。而在2017年,這個群體有90%是支持自由派的。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個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不管任何國家,20-30歲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年輕,沒有家庭壓力,沒有生活壓力,應該是一個社會中最前衛最革新的力量,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思潮的接受者和中堅力量。
然後,這樣一個左翼的核心基石群體,不但不投左翼,還反向去投了保守派,並且比60歲老人還徹底的保守,直接結果就是自由派爆炸,保守派起飛。
為什麼呢?因為保守派反女權~
保守派的李俊錫,他的著名言論是“激進的女權主義和恐怖主義一樣有毒。”
你覺得說出這個話後,他應該辭職下台?還是應該向女性道歉?
NO,都沒有
靠著堅定的反女權,他在缺乏資金支持、組織派系支持或地區支持的情況下,當選了黨代,支持率達43.82%,成為韓國民主化以後最年輕的主要政黨黨魁(36歲)。目前他們已經是最大在野黨了。
而總統文在寅這邊,他以女性主義者自居,在2017年的選中,他承諾讓自己的內閣成員中,女性佔比達到一半。但問題在於,他沒有達到曾經的承諾,更致命的問題是,他在自己的部下被metoo時,保持了沉默,直接導致他失去了女性選民的支持。
最終結果就是,目前在野黨的支持率壓倒了文在寅~
(首爾市長選:國民力量黨57.5% VS 共同民主黨39.2%)
所以,我說其他國家的性別對立相比都小了,韓國這才是真的性別戰爭。
能打到20歲年輕人跑去投保守派,誰看了能不說一句佩服。
理解了這些後,你可能就明白了,韓國女權為什麼最終崩盤,成為大家都要避開的詞。
作為一個政治思潮,她們從始至終沒有想好,自己的訴求是什麼,邊界在哪裡。更沒有思考過誰是自己的朋友誰是自己的敵人。
要職場公平,反對職場歧視,那麼應該建立無產階級同盟對準資本家,但她們將炮火瞄準了其他無產階級男性。
反對性騷擾,那麼應該對準罪犯強調秩序,但她們將炮火瞄準了全體韓國男性“韓國男性全都是XX犯”。
文既然支持女性,那就應該力挺,而不是女權不絕對那就是絕對不女權。
既不考慮經濟基礎也不考慮生產力現狀,就看誰口號喊的響喊的出位,最終就是越喊越激進,誰激進誰上台,最終變成空中樓閣。
而韓國男權在這個比賽中,執行的更成熟更堅決,
首先是從始至終盯准極端女權群體核心訴求,以魔怔對魔怔,搶占政治正確高地。
韓國女權大量話題看似是反對婚姻,但本質其實是抬價,是如何優化婚姻,韓國男權在形成了誰結婚誰是狗的共識後,徹底壓制了女權的發力點。
其次,韓國男權牢牢記住了,經濟基礎是一切基石的原則,從始至終抓住生產力,並且和資本合作發動終極內捲,直接卷的女性沒法玩。
最後,韓國年輕男性集體放下成見,跑去投了保守派。
(有意思的是,前段時間有人說起歐洲年輕男性投綠,也是這個劇情)
任何國家,傳統保守力量,資本力量,主體民族男性,基本都是互相制衡的支柱性力量,但經過韓國女權一頓亂打,這三個力量居然坐到了一張桌子上。資本-主體民族男性-保守秩序這種超越想像力的反女權統一戰線建立時,韓國女權的崩盤就已經無法避免了。
而基本盤來說,韓國女權犯了日本女權一樣的錯誤,除了能夠大聲罵男人,從始至終沒有為本國女性爭取到真正的利益,反倒是韓國男性在脫離傳統束縛後收益更多。
韓國女性在長期性別對立拉鋸後發現,按照韓國女權這套玩法,對面男性收益大,女性更不討好啊?
不打拳男性得利,打拳了,男性更得利,那我還打什麼啊?
至此,韓國女性也開始反對女權,或者說,反對這套理論機制。
事實上,中國也開始有這個苗頭了,越來越多女性表示,上一代雖然大男子主義但好歹有責任心賺錢養家,現在一個個躺平吃軟飯見面就是AA錢都不給~一來一回居然還虧了!
但和日本一樣,廣泛的仇恨和對立下,再踩剎車已經晚了。
3 大道何方?
縱觀日韓兩國的經驗教訓,我們能發現很多東西
首先就是,男女雙方差異是非常明顯的。
女性整體的要求更為多元化,有的希望男的有錢、有的希望男的有顏、有的希望男的溫柔、有的真就覺得自己一個人過挺好。
日韓女權這個旗幟下,女性的訴求其實非常非常分散。大家唯一的共識是向男性施壓,覺得男性不夠好要改進,但具體希望男性在哪塊做改進,其實並沒有統一,甚至往往是互斥的。
頂層女性希望職場平等經濟平等,底層女性可能更希望對方賺錢養家,雙方自己甚至能打一架。
某種意義上,女權激進化最終走上仇視男性的路線不是偶然的,因為各個女性群體唯一的公約數,就是對男性的不滿。
而男性這邊,幾乎所有階層,不論財富不論年齡,對女性的訴求都是年輕漂亮。
所以男性這邊共同利益更明確,更容易形成堅固的統一戰線。
反映到現實中就是,女性的共情能力更強,往往能先結成組織發力,但第一波打完後訴求分散,往往找不到重點方向開始四處亂打。你去看女權思潮,會發現提什麼的都有,就是沒有一個我們要幹什麼的核心綱領。而男性一旦聯合後,整體訴求更明確,可以非常堅決的貫徹整體訴求哪怕無比魔怔。
甚至能出現日本這樣,一群男的哪怕躺平也不進場,寧缺毋濫,活生生拖死女性的案例。
極端女權發力早,極端男權力量強。
女權第一波打完,往往會在拉鋸戰中被男權拖死。
其次,我們要注意到,性別戰爭的整體下,贏的最多的,其實是善於吸收對方理論的個體。
男性這邊,不論日韓,最後的優勝者都是學到了女權理論的那群男性,不結婚不負責,所有資金資源壓自己,徹底貫徹精緻利己主義,笑到最後。
女性這邊呢?最終的優勝者恰好也是真正貫徹了男女平等,堅決反對特殊對待的那群女性。
簡單來說,千萬不要讓時代的魔怔,變成你自己的魔怔,任何時候都必須抓牢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永遠永遠不要成為除了抱怨這個仇恨那個,什麼都不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