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的歧視、壓迫與污名:我讀《中國剩女》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2009年開始,11月11日的光棍節(又稱雙十一節),在淘寶網推出的雙十一購物狂歡活動,與許多電子商務企業紛紛跟進之下,逐漸演變為全球性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不過,有學者指出,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買氣蓬勃的背後所隱含的,其實是中國性別失衡的社會衝擊問題。過去中國為了控制人口增長,推行計畫生育,逐漸面臨的是男女性別比例失衡、少子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
雖然單身男性也被視為威脅社會穩定的一群人,但「剩男」問題在中國社會並未獲得太多的關注與議論。反倒是年近三十,居住於城市,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卻仍未進入婚姻的女性,承擔更為沉重的,來自家庭、社會,甚至國家媒體所施加的結婚壓力與單身污名,被貼上了所謂的「剩女」的標籤。
《中國剩女:性別歧視與財富分配不均的權力遊戲》一書,是長期關注亞洲的社會與性別問題的社會學家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在中國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以兩年半時間,通過訪談兩百多位受訪者為基礎的調查研究成果,於2014年以英文出版成書,並廣受好評,2015年則在台港兩地以中文出版。
回溯過往的歷史,現今中國女性的婚姻與財產權現況,是與時俱進抑或呈現倒退?目前中國的性別平權運動,又如何在國家的壓迫與性別歧視之下展開抵抗?洪理達的調查研究,所提供的視角與觀察,正好打破了過去人們對於上述問題的迷思。

2007年以來,中國官方透過新聞報導、社論、電視節目等媒體,以「工作太專注」、「事業野心太大」、「擇偶標準太挑剔」、「不願降低標準」等論述,對於居住在城市,年近三十的高學歷單身女子進行鋪天蓋地的污名化運動,藉此形塑大眾對於「剩女」的意識形態。
通過向高學歷的單身女子推廣婚姻與生育,呼籲他們停止專注於工作並走入婚姻,目的解決性別失衡危機,並遂行其提高人口素質的政策,並維持社會穩定。馴服焦躁的男性,被視為女性的一種「天職」,反之則被視為威脅社會道德結構。
而女性往往在在媒體與親友的輪番「轟炸」之下,將「剩女」逐漸內化為內心的一種恐慌,由於背負著強大的結婚壓力,往往拉著不適合的結婚對象,倉促的走進婚姻。

男性在買房時,能獲得較多父母或長輩的金援,得以購買房產;反觀女性,尋求父母或家人協助購屋卻相當困難,甚至在孝道的壓力下,被要求出資贊助旁系的男性親戚買房,都是很普遍的事。
而中國現行房產登記制度的缺失,女性即便贊助了部分資金幫助男方購屋,夫家往往對房產的登記有較大的發言權,因此房產登記的所有權人,往往都是登記為男性。此外,挹注資金協助男方購屋,但認為房產所有權只登記在丈夫名下並無不妥;或是覺得自己不能夠如同男性一樣,要求父母金援購屋的女性,其實也大有人在。
可以說,中國男多女少的人口結構,並未使女性在婚姻市場中佔有優勢,反而是為了避免婚約中止,淪為所謂的「剩女」,導致在婚姻的各種權益上做出過多的讓步,特別是購買房產一事之上。女性與男性一樣承擔了結婚購屋的沉重壓力,卻常在付出可觀的購屋經費之後,又被迫放棄房產的所有權。

說穿了,中國「剩女」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個虛構的假議題。國家與媒體刻意形塑的「剩女」污名;社會再度接受對傳統性別角色的劃分;以及財產登記制度的缺失,將女性累積房產財富的權益加以排除。女性的婚姻權與財產權,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以至於迄今,正逐步遭到侵蝕並走向倒退。
作者也在書中透過歷史學者的研究成果,來加以佐證這種倒退的現象,女性今日財產權的薄弱,遠遠不如一千年前給予女性最大財產繼承權的宋代。元代以征服王朝入主中國,重新制定了符合蒙古草原傳統,與儒家父權習俗的財產繼承制度,自此以後女性財產繼承權的黃金時代走向逆轉,無論在財產繼承、婚姻和生育的法律與社會規範,都以改寫成對女性相當不利的狀況。
「剩女」魔咒、女性對財產權觀念的薄弱、過多讓步與性別歧視之下,若是在婚姻中遭遇家暴,受限於法律障礙與經濟上對男方的依賴,只能繼續困在婚姻暴力中難以脫身。而女性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同妻」;單身或不同性傾向的族群,由於不符合異性戀模式的婚姻,則面臨更為嚴峻的處境。

台灣對於所謂的「剩女」,抑或是來自日文的「敗犬」一詞相信並不陌生,從東亞各國的網路、新聞與諸多影視作品中,類似的討論與戲劇題材可說俯拾即是,族繁不及備載。這種現象,無一不反映了東亞各國社會,對於步入中年、學歷與工作皆有一定成就的女性,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因為社會所賦予的性別角色與期待,承受著自身尚未步入婚姻的焦慮,與周遭對大齡單身的鄙夷,尤其是家人的不諒解。
睽諸過往的歷史,與本書所揭露的「剩女」汙名、歧視與困境來看,其實性別平等並非總是呈線性發展且逐步走向越來越進步的狀態,權益的爭取總是困難重重,但是權益的喪失卻總是非常容易。
或許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台灣這塊相對自由開放的土地。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仍時常面對不時出現於生活周遭,諸如對女強人或女博士的妖魔化,或是「單身女性無法了解一個家庭的需要」、「穿裙子不適合當三軍統帥」、「30歲以上女性未婚是國安問題」、女總統「未生小孩,不懂父母心」等與性別平權背道而馳,或帶有性別歧視的言論。
面對這些時而顯現,時而潛伏在你我周遭,與平權相違的意識形態,應該保持警覺,或許日後可能又會形成一股逆流,朝向我們反撲,侵蝕多年來台灣性平運動所累積的成果。

本文曾以〈中國「剩女」如何面對歧視、壓迫與污名〉為題,於2015年12月21日刊登於【故事Story Studio】網站。現修訂內文重新發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Iris Marion Young《正義與差異政治》中壓迫的五張臉孔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Iris Marion Young 1990   Young在質疑一種分配典範,但Yang認為分配典範傾向於忽視、並在此同時還經常預設了決定物質分配的制度性脈絡;其次,當延伸到非物質的財貨及資源時,分配邏輯不甚適
Thumbnail
avatar
康康
2021-03-30
專題▕ 《后翼棄兵》-背景設定上的細節構成,漫談紅髮歧視與性別平權本文參照《后翼棄兵》,推展相關彩蛋,包含紅髮歧視、獵巫文化、女權主義、黑人女性以及同性戀等多重主題,抽絲剝繭出影劇背景中的時代光影,進而呈現出蓬勃發展平權運動的六零年代美國。畢竟,每一個巧妙的時代背景,就像是供人遠望的墊腳石,讓角色不只是樣板化的假面玩偶,更能彰顯當中的掙扎其來有自。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0-12-23
陳昇:「空少不都是Gay?」當《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裡的穢言歧視與美麗歌聲並存「空少不都是GAY,你不要幫我吸雞X喔!」你覺得這樣充滿歧視的話語,是幾年前的事呢?當我們要訴說30年前的故事,該如何用音樂來輔助呈現?一起來聽《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歌單吧!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20-09-24
面對永遠存在的歧視與對立,找尋棲身之所 -- 電影【泥沼】沿路播種、呵護、保衛,為了我那心之嚮往的樂園, 然而回首, 土地卻不認得我,漫漫長路不見豐饒,只見人們因 自尊覆蓋了眼、傷痛束縛了靈、歧視刺傷了肉, 制度與思想的瘤以大雨的形式滲入土壤, 這才發現, 那盼望的樂園,早已承受不住滂沱的沉重形成泥沼。
Thumbnail
avatar
耘緋
2020-07-31
未可名之的歧視:《繞頸之物》繁榮美國與傳統非洲之間的落差成為了書中的恆常主題,這種二者繞纏未必是龐大事件,不過是日常中些微的表情、動作、語氣,然而一旦察知,你會發現這其實早已是沉痾許久的僵固系統。
Thumbnail
avatar
給個問號
2020-07-29
身而為人,我們為什麼應該要抵制「歧視與偏見」的言論?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同性戀、新住民,甚至是這次事件的憂鬱症朋友們。因為偏見,所以他們被去脈絡的話語貼標籤。因為聲音不被重視,所以很自然的被拿來取笑。 過去社會的新聞媒體、這些綜藝節目,都是用這種方式在對待少數、娛樂大眾。連帶也製造出我們這些被偏見養大、曾經愚蠢噁心的人。
Thumbnail
avatar
Moonrogu
2020-03-13
被壓迫與歧視的中國女性——讀《中國剩女》本書分析了現今壓迫中國女性權益的父權社會結構,作者指出,這個結構的形塑主要來自於中國政府,政府形塑結構則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沒有人權的政府,自然也不會讓婦權有成長的空間。
Thumbnail
avatar
黎胖
201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