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兔饑餓(Rabbit starvation)

冰島裔人類學家維海默.斯德凡森(Vilhjalmur Stefansson)1906年到北美研究印第安人時。
因為當地到處都是兔兔,
他有一段時間主餐都是抓兔兔,吃兔兔。
(隋棠表示:可以不要那麼多兔兔嗎?)
問題是日子一久,他不但覺得怎麼吃都吃不飽。
甚至還出現頭痛、腹瀉、無力以及胃部不適的症狀。
直到他跟當地的印第安人一樣,改吃麋鹿、鮭魚之類的肉類才改善。
維海默認為,高蛋白、幾乎沒有脂肪的兔肉是他身體不適的起因。
於是他給這些症狀取了個名字:
『兔饑餓』(Rabbit starvation),也就是蛋白質中毒。
後來學者的研究證實了他的看法。
因為兔肉的蛋白質含量太高。
在長期只吃高蛋白質,沒有搭配攝取脂肪下,人類的消化系統沒有辦法消化那麼多的蛋白質。
所以才會怎麼吃都吃不飽。
而且身體還會因為無法代謝消化蛋白質產生的氨等毒物,
造成肝臟和腎臟的病變。
就像某部求生書籍形容的:
『一個探險家來到某個到處是兔子的地方,結果吃兔子吃到差點餓死的故事。』
另外像獅子、老虎之類的純肉食動物,之所以不會有這種症狀。
除了牠們的肝臟跟消化系統經過長期演化,可以處理大量蛋白質。
最重要的是,牠們連獵物的骨頭跟內臟都吃,只會剩下像頭骨、盆骨之類比較大塊的骨頭。
所以跟光吃肉肉相比,可以獲得更完整及多元的營養成份。
(像非洲曾經發生過人打扮成豹子,到處殺人並吃掉犧牲者的『豹黨』事件。
警方懷疑不是豹子幹的一個理由,就是以豹子進食的標準來看,現場遺留下犧牲者的大量骨頭和內臟,實在太多了。)
『蟻王』裡的六道龍太郎表示:我說的『吃光一頭羊』,是要連骨頭都吃掉才算哦~
圖片來源:塚脇永久的漫畫『蟻王』
參考連結:https://www.sportsplanetmag.com/article/desc/1702101338324281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