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即時榜(3/36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從成為編輯之後,就有一個職業病,就是每小時刷一次博客來即時榜。這個榜單,是每小時更新一次,是檢驗書籍是否暢銷或被看見的標準之一。

雖然,知道一本書的好壞,不能只用是否有上榜做判斷;這就好比成績好壞,不能判定學生的好壞一樣。然而,很現實的,這世界通常還是以結果論來評判一切。既然無法完全避免,就必須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一個制度,或是從制度中,找到說服自己接受這個制度的其他說法。(其實,這就像長大一樣→sorry談遠了)

剛開始還是菜編的時候,實在不理解為何前輩們在看到自己的書上即時榜,那種雀躍無比的心情。但,後來才知道,有上榜不只表示賣得好,還可以當作一種談判籌碼。例如:找作者尋求合作,可以說自己曾經有哪些書上榜過,間接作為身為編輯的專業眼光和市場敏銳度的依據;談行銷案,有上榜表示有曝光量,廠商就會比較願意交換贈品。以上,種種諸如此類,讓我後來也越來越有「看榜成癮症」,就是,前幾年有一段時間不在編輯台現場,仍會下意識的在Google上搜尋「博客來即時榜」←真的病得不輕啊~

經常有人問,要如何培養編輯的市場敏銳度。我覺得,看榜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要記得「不是要做現在已經上榜的書,而是從上榜的書,猜測下一步」。具體來說,例如現在有一本斷食的飲食類書籍上榜,該做的不是找一堆斷食的書來做,而是去想「現在在看斷食的這群讀者,接下來會需要什麼其他書」。會選擇斷食的人,可能是一群相信科學數據的人,所以他們可能會接著需要科學化運動的書,也有可能需要斷食後需要營養補充的書。實用類的書籍比較好聯想,與此相對,如果是藝術類或心理勵志的書,則稍微困難一點。

藝術類的書籍,涉及的範圍比較廣,且多半可能是學術需求或是比較理論一點,都是需要長期耕耘的,為此做這類書也需要更多的相關背景,或是長期投身藝術市場的觀察,例如:知道哪些是經典著作、從事藝術相關的人會面臨什麼樣的瓶頸,以及,是否有被可取代性,或是非買不可。

心理勵志類則是比較情緒層面,所以他的可重複性比較能被接受;就是,如果現在有某一本暢銷的心理勵志書,就可以馬上去做同心圓相似的,因為閱讀這類書籍的人,多半是希望得到療癒,而療癒這件事情永遠不嫌多,只要能打動人心,就會被買單。當然,前提是也不能100%模仿,仍必須有一些創新存在,但,最重要的就是文字要能吸引人。換言之,心理勵志書就是很吃文案的。但根據近來的觀察,在普遍定價越來越高的現在,唯有心理勵志類的定價大多仍維持在350~380之間。

道理很簡單,因為可重複性高且可取代性高,所以如果要達到讀者被文案感動之後,立刻購入,定價就成為很關鍵要素之一:不能太貴,因為一旦太貴,可能衝動購書的行為,就會立刻被打醒。

今天,有一本在前公司做的書上即時榜NO3——《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這是我一直很想挑戰的書種,一方面是想測試自己對於這種書的文字實驗,一方面是真心覺得現代人真的很需要這種書,最後一方面是覺得之前太多中國版權書是在寫這種,就覺得「難道沒有台灣作者可以寫出這種書嗎?」

起初出版合約的簽訂,並不是使用這個書名,這位作者其實也是前老闆介紹的;但無論如何,很開心能遇到這本書。書中的20篇故事,都代表一段受傷的過往,後來決定用關鍵字做包裝,是因為自己個性的關係,覺得關鍵字有一種魅力、一種濃縮、一種更容易被點名的感覺。因為這幾個關鍵字,幾乎是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面對到的處境,只是每個人的詮釋和背後故事不同,而也正因為有這樣的不同,才能創造出閱讀的趣味性。

做書時,我都會用「這段文字可以點到某種人」、「這段文案可以戳中某人的心」、「這樣的章節安排讀者讀起來會更match」去思考手上的每一本書。因為,唯有把自己也當成讀者,而不是站在上位,才能真正做出撫慰人心的作品。

當然,也不是說自己做了幾本上榜書,就是一位超級優秀無比的編輯,只是,很開心自己當初用什麼樣的心思與邏輯去編輯這本書,得到了目前看來還不錯的結果(畢竟,當初可是不被看好的啊!)

願,每一位曾被傷擱淺的人,都能持續好好生活,並告訴自己,真的,不用著急的要自己趕快好起來。因為時間就會像風一樣,總有一天會慢慢吹走日子上大大小小窟窿裡蓄積的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編輯凱西的沙龍
1會員
11內容數
短期目標:希望可以準時上稿的不負責任劇評。 長期目標:(寫滿20篇再來解鎖)
編輯凱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5
這部戲已經完結一週了,遲遲無法動筆下寫對於這部戲的喜歡;但,雖然很喜歡,但也沒有像其他劇一樣,一刷再刷,因為這部戲太貼近自己了,貼近到,會會有一點害怕,因為,現在的自己,就和角色一樣,是在經歷一小段解放之後,「然後呢?」的等待下一次的解放階段。
Thumbnail
2022/06/05
這部戲已經完結一週了,遲遲無法動筆下寫對於這部戲的喜歡;但,雖然很喜歡,但也沒有像其他劇一樣,一刷再刷,因為這部戲太貼近自己了,貼近到,會會有一點害怕,因為,現在的自己,就和角色一樣,是在經歷一小段解放之後,「然後呢?」的等待下一次的解放階段。
Thumbnail
2022/04/17
或許,只要是精彩的、踏實的某段生命歷程,不論歲數都可以稱之為「青春紀錄」
Thumbnail
2022/04/17
或許,只要是精彩的、踏實的某段生命歷程,不論歲數都可以稱之為「青春紀錄」
Thumbnail
2022/01/26
從《那年,我們的夏天》中,尋找、回味自己最珍貴的「那年」記憶。 它會是一個能夠「滋養」一生的「那年」:)
Thumbnail
2022/01/26
從《那年,我們的夏天》中,尋找、回味自己最珍貴的「那年」記憶。 它會是一個能夠「滋養」一生的「那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斷斷續續都有在自己的臉書分享過,為什麼會(想不開)成為一位編輯,為什麼喜歡書,為什麼喜歡出版。不過每次分享都是零零碎碎的,不怎麼有系統性。雖然想過要好好寫出來,但我天性懶散,想到要動筆整理,內心的小惡魔就會先跑出來大喊:「誰要看啊!」 倏忽就快入行八年,對於出版業我始終抱著複雜的心情,既愛且恨的⋯⋯
Thumbnail
斷斷續續都有在自己的臉書分享過,為什麼會(想不開)成為一位編輯,為什麼喜歡書,為什麼喜歡出版。不過每次分享都是零零碎碎的,不怎麼有系統性。雖然想過要好好寫出來,但我天性懶散,想到要動筆整理,內心的小惡魔就會先跑出來大喊:「誰要看啊!」 倏忽就快入行八年,對於出版業我始終抱著複雜的心情,既愛且恨的⋯⋯
Thumbnail
自從成為編輯之後,就有一個職業病,就是每小時刷一次博客來即時榜。這個榜單,是每小時更新一次,是檢驗書籍是否暢銷或被看見的標準之一。 雖然,知道一本書的好壞,不能只用是否有上榜做判斷;這就好比成績好壞,不能判定學生的好壞一樣。然而,很現實的,這世界通常還是以結果論來評判一切。既然無法完全避免,就必須用
Thumbnail
自從成為編輯之後,就有一個職業病,就是每小時刷一次博客來即時榜。這個榜單,是每小時更新一次,是檢驗書籍是否暢銷或被看見的標準之一。 雖然,知道一本書的好壞,不能只用是否有上榜做判斷;這就好比成績好壞,不能判定學生的好壞一樣。然而,很現實的,這世界通常還是以結果論來評判一切。既然無法完全避免,就必須用
Thumbnail
剛剛完成簡易的斷捨離:清理二手書。 學生時代開始,就是一個很愛買書的人。購買的書種很多元,從小說、散文到各種實用類書籍,看過我書櫃的人,都覺得我有一些很奇妙的書,例如:《耳朵的棲息與散步》是一本在談生活中各種聲音存在的書;《台北人》不多說就是知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說,是高中班導贈送的珍貴禮物,也深深影響
Thumbnail
剛剛完成簡易的斷捨離:清理二手書。 學生時代開始,就是一個很愛買書的人。購買的書種很多元,從小說、散文到各種實用類書籍,看過我書櫃的人,都覺得我有一些很奇妙的書,例如:《耳朵的棲息與散步》是一本在談生活中各種聲音存在的書;《台北人》不多說就是知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說,是高中班導贈送的珍貴禮物,也深深影響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排行的網路世界。每天你所瀏覽的網頁中,總是會有一兩則和排行有關的訊息或文章。不管吸引你的是音樂排行榜、電商的銷售排行,還是文章點擊的排行,排行榜三個字就像是有魔力一般,總是會吸引我們的目光。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排行的網路世界。每天你所瀏覽的網頁中,總是會有一兩則和排行有關的訊息或文章。不管吸引你的是音樂排行榜、電商的銷售排行,還是文章點擊的排行,排行榜三個字就像是有魔力一般,總是會吸引我們的目光。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Thumbnail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Thumbnail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