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也會先去網路搜尋書評,或者等待圖書館上架。
現在都是在IG 看大神們的書評介紹,記錄想看的書,到圖書館找尋借閱。如果是新書,也會到實體書店翻閱,當然也有看了書評就在網路書店下單購買的書籍。
只是書評分享是主觀的個人閱讀經驗,我會選擇多看幾篇書評,就算還是會有買了以後,只翻了想看的地方,並沒有整本都很喜歡的書,一段時間整理書櫃的時候還是能夠決定捐贈或者出清,並不會覺得可惜。
多年的閱讀經驗讓我知道,或許是因為「時間」還沒到可以吸收理解書本內容的時候,或許本來書本內容就不是「自己」需要的,也或許是已經知道理解因此不想再看的,於是變成不適合當下的自己閱讀了而已。還有很多種類的書籍,單單閱讀就覺得很愉快,精彩內容像是體驗另一個人的生活等等(小說類)。逛書店和圖書館的時候也是一種享受,這裡翻翻那邊看看就覺得愉快,因為對我來說,很多時候當下需要的,就只是某本書裡的其中一段話而已,不是非要整本書都啃完。
就像人有百百種一樣,書籍同樣有千百種,各自有需要它的人。
《送書人》這本小說一開頭說道:「據說,書本自己會找到讀它的人——只是有時候,它們需要有人引路。」,但就像這世間所有一切與我們自己相關的事物一樣,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為我們自己所有的一切負責,無論是有意識的做選擇,還是無意識下做的選擇,都只有自己能夠為結果負起責任,不願意接受、不願意負責的時候,伴隨而來的,就是痛苦的感受。
閱讀,是幫助我能夠看待人事物的視角變寬變廣,讓我能夠認識更多自我的面向,因此可以理解更多關於自己的事,可以感覺到生活愉快、生命值得,願意繼續好好活著而選擇去做的、讓自己覺得開心的事。
照片是「圖書館借來的」,還有「新書」的櫃子區,家裡當初裝潢的時候就是書櫃最多,做裝潢設計的朋友說,幸好我們選擇的是系統櫥櫃,耐重耐用程度比傳統櫥櫃好太多,不過一段時間的清理整理還是必要的,感謝圖書館的存在,它是我借書和捐書的大股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