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大課程:職場素養與菁英力 課程心得(4)

    海能納百川,故能成其大。面對大人、前輩的教導,若是讓自己心中隨處 而生的好惡感受凌駕於願意接納、受教的心態,對於所聽到的資訊挑三撿四的 篩選,則個人成長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在職場上最深刻的感受,即是沒有人 有義務教你,也很少人會直白的點評你,面對願意花時間點評的前輩,即使忠言逆耳也ㄧ定要先放在心口的琢磨袋思考琢磨,時間久了必能體會其深意。
    老師分享小時候家境不佳,母親作為裁縫為養育八個小孩,因買不起塑膠 書包,於是用客人製衣剩餘的布料為子女做書包,聽了真是既感動又慚愧。感 動於天下父母不辭辛苦為了孩子的付出,願意付出一切,盡力讓子女擁有最好 的。慚愧於自己其實已擁有許多相對較好的物質條件,也未體驗過父母輩當年 那種艱苦情境,過去卻沒有全然理解父母許多看不見得付出與辛勞。
    人與人之間的來往互動,取拿之間應該有個節度,時時靜心想想是否自己 總是受別人幫助,拿取的一方?是否在無意間拿了不該拿的而不自知?我想, 若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行有餘力付出而不求回報是基本的心態,但對於 他人的付出,應抱持著「涓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思想。
    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運作是由誰支持起來的呢?也許是許多不認 識的陌生人、店員、清潔工、司機等等,縱然可能不那麼起眼,與我們的生命 只有短暫交會,我們也可能認為自己不太會去從事類似的工作,但我們是否有 給服務我們的人給予最高的尊敬?回顧起來,總是得之於人者太多,出自於己 者太少。
    回首過去幾年剛入職場,派駐異地,起先也時常怕犯錯,怕產出努力結果 和主管預期的不一樣,經常心中出現惴慄不安的念頭。後來領悟,原來「犯 錯」是一個狀態,即使努力避免卻偶而仍會發生,重要的事在犯錯後學會了什 麼?該如何適時道歉並重圓與主管和同事的關係,決定了這是否是一次有價值 的錯誤。在做跨門專案時,面對「我擔心」,「我害怕」的心緒,現在我的作法會讓心有一點在外,抽離當下的角色的去看待整個工作任務的全貌和目標,理 解每一個環節利害關係人的立場,並重塑自己的當責 Sense of ownership。 所有在職場上能被看見重用者,都是願意犯錯,接納犯錯並從錯中學,隨著後悔的事情越來越少,表示對於人與事的成熟度越來越高了!
    因為老師的緣分,我和彥愷才得以在北京和台大教室裡相會,聆聽他的心 路歷程和分享。彥愷台風穩健,不急不徐而言語精煉,高度具備深層思想和格 局思維,是我學習的對象。印象中,已和五月時見的他有了截然的不同,看見 他在高手雲集的環境裡,遇強則強而有了突破性的蛻變,面對同儕回答一個問 題,可以提出三、四個維度的思考,十分激勵我心。彥愷分享了「房間裡的大 象」的觀念,旁徵博引,讓大家深刻反思在身處環境中存在已久,卻被眾人默 默忽視和逃避的問題。我不禁開始反思和看清自己心中和社會環境中的幾隻大 象:急躁、停滯、茫然、自欺等等,試著去面對它、理解它並試著與之共舞。
    面對社會上的共同議題,如教育、國際空間、產業發展等等,年輕一代是否真 的有投入足夠的關注?在面對國際上競合的對手和夥伴,有沒有進一步的探索對方和研擬解決之道?我想這些也都是房間裡的大象,但大多時候我們卻像瞎 子摸象一樣,只看到事情的局部而擅自下了結論而自滿,迴避了擁抱它的可能 性。面對著大陸學生的博學、能言善道和競競業業,曾在北京交換學習和大陸幾個城市工作過的我也深有體會。我想,這是競爭環境、政策和國家未來發展前景所導致。當每年的畢業生求職市場有 800 多萬的競爭者,而自己的上一代 也許還沒有走出窮困的年代,只能將希望寄託於獨生子女,機會之鑰在自己手 中時,已經沒有不放手一博,全力以赴的理由。如果我們退無可退、無所畏懼,我們會怎麼做呢?
    • 包山包海就不能知止 :「知止」最早出於老子「道德經」的 「知足不辱,知止不怠」。知止意味著在獲取的過程中主動放棄,即應當為所應為,不為其所不應為。企業或是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在行業中和對手的差距,明瞭自己的優缺點,進而去強化自己最強的優勢,而非每一項業務都想發展,沒有聚焦,到後來形成樣樣通,樣樣鬆的情況。
    • 幫助你的是貴人,但幫助你更多的是小人 : 有時,貴人和小人為一體兩面,如同太極中的陰與陽。有時我們會認為幫自己很多,使自己順利進展的人就是 貴人; 其實,若是對方幫了你太多, 使你自身失去了主動尋找答案,盡力 突破的能力,久而久之失去了生存能力,則對方不但不是貴人,反而成了小人。小人往往十分高明,有時化妝成貴人的模樣,讓人真假難辨。轉念一想,若非小人的謀略、挑戰,我們 也許不會突破和挑戰自己的認知和能力邊界。成功也許靠的是貴人,但成就往往需要靠小人。
    • 不知來時路,不知如何走向未來 : 飲水要思源,試著尋找源頭的樣貌, 才能進一步理解灌溉自己的是什麼水。回首 1980 年代,台灣的產業結構進入技術導向發展階段,電子業、資 訊、半導體等產業逐漸具有規模而成為最大出口產業。另外,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立吸引國外高科技產業來設廠與投資,引領台灣科技走向整合與創新之路。這些科技蓬勃的時代紅利是如此的彌足珍貴,但若我們不去深入理解,則未來也很難再提出具體的規劃和擁有執行力。
    • 創造被利用的價值,才能領薪水 : 年輕時總誤以為老闆或資深同事在利用自己的才幹,做許多他自己也許不願意花時間做的工作,而自己總是無法跳戰更高一級的工作。其實,回過頭來看,自己要先擁有解決問題的具體能力,能夠為主管,為公司分憂解勞,先創造出「被利用」的價值,才是在組織工作安身立命的根本因素。 反過來想,如果有一天別人都不願找你,而把機會給了別人,是否就連展現才幹,鍛鍊價值的機會都沒有了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