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Living Words 讓失智症有話大聲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面對一個腦部嚴重受損的失智症患者,若嘗試跟他交談,或許你會聽到一個個彼此無意義的字詞、破碎的語句。這樣的對話若每天上演,容易讓身旁的家屬與照顧者氣餒。漸漸的,照護者不再問、不再傾聽,失智症患者也不再表達。
成立於15年前英國南部的Living Words,創辦人暨藝術總監Susanna Howard以藝術的專長進入照顧機構,透過「Listen out loud----大聲傾聽」的活動,傾聽並記錄下失智症的話語,為失智症患者記錄下存在於世上的事實,也讓世人重新認識失智症。
在大聲傾聽的活動中,Living Words的工作夥伴與失智症長輩一對一合作。「我們與照顧者是很平等的夥伴關係,並非我們是藝術家或作家,我說的就是對的。我們坐下來,與眼前的人連結,他發出什麼聲音,我們就記錄下來,不用評判,不用假設他講出完整的句子,也不用假裝了解他,純粹回應對方言語中的情緒。透過這樣的方法,大家反而能打開心胸分享自己的聲音。」Susanna說。
Living Words 聽失智症長輩說,並記錄下他們的話語。(圖片/Living Words 官網
Living Words團隊進入了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機構,一對一傾聽失智症患者的話,並為他們製作個人專屬的生命語錄,記錄長輩當下對生命的感受,而後再朗讀專屬語錄給他們。原本沈默寡言的長輩,因為有人傾聽而開始健談起來,當用文學與藝術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破碎的話語,會發現這些文字閃閃發光。
If I get in that situation
I draw back:
Drawing back in reality
It’s always there
So you can’t leave
Actually
The reality of what it means
To side away.
Don’t forget it
曾有一位失智症患者在合作結束後,對Susanna說:「現在你知道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面的世界,一個是內心的世界。」
與失智症長輩一同閱讀他們的語錄。(圖片/Living Words 官網
Susanna認為,Living Words是與他們「共事(work with them)」,而不是單向給予服務。他們總稱失智症患者是合作夥伴,一個人說、一個人寫,最後一起編輯,共製一本語錄。當失智症患者拿起製作好、專屬於他個人的語錄,臉上都漾起笑容與光芒,再聽到團隊朗誦語錄,還能認出這是自己的話語:「她懂我,這本書是我。」、「這對我來說是良藥」、「這是我的話,我們還活著!」
這些語錄顯示,失智症的患者在社會中存在的事實,並且透過他們的聲音,告訴社會大眾:享受人生並持續活到老學到老。
起初,機構的照顧者未必認同Living Words的作法,甚至認為藝術家來是浪費時間,但真正執行後,機構的工作人員反而很肯認他們的作法。一名員工說,「大家常常以為這些隨口說的話沒有什麼道理,但現在可以用不同方式來理解長輩。」多數照顧者都認同,Living Words的紀錄活動,讓他們看見過去從未看過的長輩的樣貌。也有人回饋:「這教了我們如何有效地跟長輩溝通。」「這些長輩的語錄告訴我們:該怎麼照顧他們。」
Susanna提醒,藝術家不應該要有「我降臨來做重要事情」的心態,而是與機構夥伴、長輩保持平等的關係,並不斷內省自己是否有高高在上的態度。例如她會不斷反思,他對待失智症患者的態度「是否與對待一個法官或一個小朋友相同」,以確認她與共事的人是一個平等關係。
Living Words更與地方政府、英國的NHS合作,將「大聲傾聽」的方法運用在有身心問題或曾有自殺念頭的人們。語錄更延伸成書籍、影片、動畫,甚至還將語錄創作成歌曲與戲劇的展演,試圖讓社會大眾了解失智症患者、有身心煩惱的人們的聲音與想法,並嘗試同理、理解他們人生。
以下這首歌的歌詞,出自於一位未曾受過高等教育,一輩子務農的爺爺,卻說出了他這一生對生命與萬物的體悟,並理解他未來要去一個未曾過的世界。這些話語再透過藝術家的詮釋,創造出一首動人的歌曲「Funny old world」:
Funny old world, innit.
I can’t isolate myself.
I just feel like a star/cloud
Within the walls of solitude
You understand?
The unity
…….
疫情衝擊 Listen out loud線上幫助疫情受苦的人們
而2020年的疫情衝擊人們以及照顧機構,不管是家屬或者支持團體都無法進入機構探訪,Living Words過去的計畫需要與人面對面緊密合作,也都因此中止活動,機構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孤立無援。看見機構的無助,Living Words 嘗試突圍,在線上串連英國各地機構,試辦了「Bring the inside out(內心話對外說)」計畫,邀請19家照顧機構的照顧者上線分享近況並學習大聲傾聽的方法,這些照顧者將所學教授給機構其他照顧者,並開始運用大聲傾聽的方法與機構中的長輩互動,也嘗試與家屬交流,讓照顧者、被照顧者、家屬都能獲得支持與協助。Living words在今年將疫情期間機構中的照顧者、被照顧者與相關者共70多人的內容,集結成書並出版⟪Bring the inside out⟫一書。
除了針對家屬外,大聲傾聽的方法也運用在因為染疫重病的人們,協助他們發聲並出版語錄。
Susanna強調,發出聲音或者說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Living Words在做的事情,就是持續讓人們發聲,直到生命來到末期。許多人因為擔心、沮喪,覺得自己無法說出正確的話,或者怕尷尬、丟臉,以致愈來愈安靜、不敢表達。但她這幾年與各個族群合作很驚喜發現,當一個人的聲音被肯定後,將會不斷創造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語言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Susanna認為,Living Words希望藝術家是一股支持的力量,不管是失智症或者有身心困擾的人們,都能將心裡的困擾分享出來。「話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過去的經歷與情緒,然後認同這樣的自己,也就不會執著於這樣的經歷與情緒之中。」
Living Words:http://livingwords.org.uk
*內容源自桃園市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2021年11月⟪疫情下的NPO⟫線上論壇活動內容。
avatar-img
13會員
20內容數
面對超高齡社會,日本有群人看見生命最後一哩路的需求。當人們因為獨居、因為居家環境、照顧人力等因素無法在熟悉的社區與家中善終時,Home Hospice提供了人們一個如家一般的居所,找回對生命、生活的掌控權。Home Hospice不只翻轉了過去幾十年倚賴醫療的臨終模式,更希望重建社區早已消失的臨終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芸芸眾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富山型日照以混合照顧聞名。23年前,負責人惣(音「總」)万佳代子看到社區的照顧需求,毅然決然創辦了混合高齡、身心障礙者、幼兒的日照中心。這樣的照顧模式是遠在社會福利制度建立前,社區與家庭的照顧方法。
作為一個社區人們身心安頓的宮之森咖啡,面對2020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人與人需要隔離,也讓小小的咖啡廳與社區居民面臨不小的挑戰。宮之森咖啡利用停止營運的時間開始Free style school,也籌備起菓子工坊,希望幫助更多孩童與社區居民。
每個月一次的Kid’s Cafe,小朋友們一起來當一日咖啡店員,從想菜單、準備食材開始,到現場招呼、做菜、點餐、送餐、收拾,都需要小朋友親手完成,孩子在之中學習到的是生活與他人共存的能力。
ガチョック是由三位30多歲的男生發起,這幾位大男生原先擁有穩定如公務員般的身份,但在辦公大樓受理需要支援對象的求助時,發現不少真的貧困、需要幫助的人卻因為資格不符無法申請生活保護,也因此創辦了ガチョック,嘗試用年輕人的力量來幫助社區中的人們。
從富山縣濱海的小鎮伏木,有家二手書店「古本なるや(NARUYA)」,也希望成為眾人可以自在來去、依靠的場所。
在橫須賀市的三輪診所附近街道上,有一幢美麗的獨棟別墅,白色的牆面塗著童趣的彩繪,小招牌上寫著「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與他的營養師太太共同打造的一處社區空間。他們期許社區的居民可以來到此處交流互動,打造更有人情味的共生社會。
富山型日照以混合照顧聞名。23年前,負責人惣(音「總」)万佳代子看到社區的照顧需求,毅然決然創辦了混合高齡、身心障礙者、幼兒的日照中心。這樣的照顧模式是遠在社會福利制度建立前,社區與家庭的照顧方法。
作為一個社區人們身心安頓的宮之森咖啡,面對2020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人與人需要隔離,也讓小小的咖啡廳與社區居民面臨不小的挑戰。宮之森咖啡利用停止營運的時間開始Free style school,也籌備起菓子工坊,希望幫助更多孩童與社區居民。
每個月一次的Kid’s Cafe,小朋友們一起來當一日咖啡店員,從想菜單、準備食材開始,到現場招呼、做菜、點餐、送餐、收拾,都需要小朋友親手完成,孩子在之中學習到的是生活與他人共存的能力。
ガチョック是由三位30多歲的男生發起,這幾位大男生原先擁有穩定如公務員般的身份,但在辦公大樓受理需要支援對象的求助時,發現不少真的貧困、需要幫助的人卻因為資格不符無法申請生活保護,也因此創辦了ガチョック,嘗試用年輕人的力量來幫助社區中的人們。
從富山縣濱海的小鎮伏木,有家二手書店「古本なるや(NARUYA)」,也希望成為眾人可以自在來去、依靠的場所。
在橫須賀市的三輪診所附近街道上,有一幢美麗的獨棟別墅,白色的牆面塗著童趣的彩繪,小招牌上寫著「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與他的營養師太太共同打造的一處社區空間。他們期許社區的居民可以來到此處交流互動,打造更有人情味的共生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S先生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失去與重獲,絕望與希望的故事。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關於復健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類精神不屈不撓的證明,提醒我們,無論命運如何捉弄,只要我們願意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
Thumbnail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S先生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失去與重獲,絕望與希望的故事。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關於復健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類精神不屈不撓的證明,提醒我們,無論命運如何捉弄,只要我們願意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
Thumbnail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